潘 濱
這是一個靜悄悄的城市,除了2004年,濟南被國家環保總局評為十大安靜城市之首,幾乎沒有重大新聞爆出。而比濟南的城市噪聲更低調的,是這個省城的形象。當其他城市紛紛更換標簽、輸出價值觀、刷新城市名片的時候,這個2009年全國運動會的舉辦地,在去年的北京奧運大背景下,被完全遮蔽掉了。我們甚至查閱不到太多描寫濟南的文字,很多人第一時間想起的,仍是老舍寫于1934年的《濟南的冬天》。
其實,濟南并不缺乏亮點。她有4500多年建城歷史,1986年即被國務院命名為歷史文化名城;這里自然環境優越,南靠泰山,北跨黃河,融山、泉、湖、城于一體,旅游資源豐富,經濟發展迅速。濟南還是名副其實的泉水之城,“家家泉水、戶戶垂柳”的景象綿延至今。名泉遍地,常年噴涌,清冽干凈,居民多是直接提水飲甩,羨煞旁人。
有如此優良自然條件和人文背景,濟南人卻不愿意去發掘和使用。在市中心區,橫平豎直地躺著23條主要道路,依次命名為經1-11路,緯1-12路。外地人質疑,從4500多年的文化積淀中,隨便拎出一點,就可以把幾十條道路命名得活色生香,香艷無比。濟南人卻只從實用出發,不做花哨事情。
濟南似乎有些溫吞和緩慢,以至于到現在還沒有一個確切的定位,讓人覺得,這座城市,極不堅決,也不純粹。但這種性格也決定了濟南有寬厚包容的胸懷,《中國城市性格》曾把濟南列為中國最寬容的城市,外省人在這里并不會受到歧視和打壓,更多的是無法適應濟南厚重的中庸氛圍和令人窒息的內斂性格。濟南是魯文化的中心,以守常為特色的魯文化思想延續至今,影響著城市的性格。這注定是一個心理狀況良好的城市,在濟南的街頭行走,你甚至看不到焦慮的面孔。人人自足,熱情沉穩,見人喊“大哥大姐”,或言必稱“老師”。濟南很安逸,很慢城,卻并沒有像成都一樣打造成休閑之都,概因為濟南沒有娛樂,夜晚,一家老小逛逛泉城廣場就滿足了。
濟南的足球氛圍非常濃烈,即使下暴雨、冰雹,體育場也能有上萬人為之狂熱。每到周末,泉城廣場大屏幕下更是會聚集幾千人,手拎啤酒,席地而坐,群起歡呼,比現場還熱鬧。足球記者李承鵬說:“這個儒家文化的發祥地,在引領了中華民族行進千年后,依然固執地沿襲著古老的思維方式和人情方式,活像2000年前孔子開了一個大腳,未經中場消化便直接吊入2000年后。”
2009年10月,濟南將迎來一次運動盛會——第十一屆全運會。但在濟南街頭,卻很少看到全運氛圍,在濟南機場通往市區的漫長高速路上,只有一張新立起來的廣告牌,喊著不痛不癢的口號:“和諧濟南迎全運”。記得4年前的南京與此截然相反,通地鐵,掛彩幅,建廣場。倒計時……一副激奮昂揚的城市姿態。
始建于1908年的濟南老火車站,曾經是濟南的標志,號稱遠東第一站,一度錄入清華、同濟大學的建筑教科書,是世界上惟一的哥特式風格的車站。很多人正是認識了火車站,才認識并記住了濟南。
濟南老火車站由德國著名設計師赫爾曼·菲舍爾主持修建,歷時4年完成,有84年的歷史,卻在1992年塵封在濟南人的記憶中。據當時報載,在老火車站拆除之前,許多濟南市民來到這里,很多家庭幾乎是全家出動,扶老攜幼,合影留念,與這座陪伴了他們近百年的建筑,作最后的告別。
菲舍爾的兒子,每年都會帶一批德國專家來免費為老站提供維修和保養,他還說這座車站再用200年也沒有問題。當他聽到老火車站被徹底毀掉的消息后,氣得老淚縱橫,并表示再也不會來濟南,也永遠不會原諒作出決定的中國官員。
據說在老火車站拆除不久,著名表演藝術家于洋出差到濟南。火車開進濟南站后,同行的人請他下車,他向車窗外看了看說:“慌什么,還沒到濟南呢,那車站很漂亮,有一個德國人建的鐘樓。”當同行的人告訴他這就是濟南站,老車站已被拆掉時,他驚訝不已,坐在車上很久說不出話來。
老火車站扒掉之后,蓋成一座平頂火柴盒式的新建筑,濟南人稱其“不土不洋特色全無”。
拆城還在繼續,一座具有江南氣息的老城,正在被高樓大廈所取代。一個濟南市民憤憤地說:“我家門口在修路,塵土遮天蔽日。我煩透了這個走向現代化的過程。”
愛濟南的十大理由
1是全國最安全的城市,連續N年全國犯罪率最低的城市。
2男人好,保守而體貼,美女作家畫眉說濟南男人是有著溫暖陽光味道的老棉襖。
3女人好,鞏俐是濟南的名片,但是把鞏俐扔到濟南美女里都不扎眼。
4有魯能泰山,可以讓人在每個周末感受足球帶來的狂喜或者郁悶。
5出租車堵車的時候不跳表,不像其他城市,堵車的時候表跳得人心臟病發作。
6有泉城廣場,網友見面很容易約地方,你在泉標下面站三分鐘,一定有人會來問你是不是憂郁的小宣宣。
7有人情味,沒那么多商業氣息。
8街道橫平豎直,基本上不會掉向(根據經緯制定道路名稱全國惟一,但是跟地球的經緯相反)。
9經常去體育中心游泳館游泳就能看到郭晶晶,因為國家跳水隊常駐濟南訓練。
10交警長得帥,又有禮貌,迷了路可以放心地把自己托付給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