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版駐英國特約記者 宋 京
“沒去過英國的小酒館,你就沒有看到真正的英國”,在關于英國旅游的小冊子中經常能找到這樣的忠告。去小酒館對那些想要領略英國生活和文化核心部分的人是一種行為準則。
然而,一組比麥芽啤酒冰冷得多的數字頻繁出現在近期英國的各類媒體上。自2008年預算發(fā)布以來,英國已有2546個傳統酒館關閉,2萬人因此失業(yè),在現存的5.75萬個傳統酒館中,以每周6個永久性打烊的速度繼續(xù)衰減著,全英酒館的啤酒銷售量已跌到40年以來的新低……對那些已經被傳統酒館的酒香熏陶了近2000年的英國人來說,這些數字足以令他們感到心痛,尤其對于那些每周至少去一次小酒館的1500萬英國人來說更是無比傷感。
“泡”酒館是英國人最重要的社會交往方式
英國人都知道這樣一種說法:“如果一個生活在公元10世紀的人從墓中驚醒,他在英國這片土地上可以識別的東西只有兩樣——教堂和酒館。”而教堂是否仍是當代英國人不可或缺的精神安息場所已非常值得懷疑,那個從墓中走出來的10世紀紳士一定會感嘆,此教堂早已不是彼教堂了。然后走進那個位于街角、不起眼的、幽暗的、在外墻橫眉掛著木制或灌木枝招牌的小酒館里,他卻仍能找回昔日的回憶,這就是英國人足以值得驕傲的地方??梢姡爬系挠【起^里早已溢滿了英國的歷史傳說,并延續(xù)著英國文化的人情世故。
這里所說的英國傳統小酒館起源于古羅馬統治時期,那時的酒館功能便是休息、飲酒、交流和娛樂。英國都鐸王朝時代(1485—1603),小酒館老板的人選甚至必須經皇家法令批準,因為那時的英國小酒館已經成為人們傳播大小消息和各類情緒的最重要場所,就像是一個個獨立的小社區(qū)起著社會安定團結的作用。17世紀最初10年中的小酒館,甚至可以發(fā)行非官方的硬幣,可見其地位之高。到了20世紀初,隨著酒館網絡的密集程度和人們對酒館的依賴及信賴程度更高,英國約有200個小酒館還兼營起了運輸和郵政功能??傊瑥男【起^的發(fā)展歷史不難看出,英國的小酒館從一誕生就不是一個單純供人們消費酒水的地方,它的功能被大大地社會化了?!芭荨本起^儼然是英國人最重要的社會交往方式。
英國的傳統小酒館通常在外觀上看不到什么“Bar”或“café”之類定性的名稱,只有外墻橫眉上的一個很英國式的名字,如“國王的頭”、“皇冠與鐵錨”、“國王的橡樹”等。很多傳統酒館在離地面15-25英寸處,門口一塊干凈的黑板上用白漆寫著店內提供的食物。這些符號都是判斷是否是一個傳統英式小酒館的重要標準。這樣的小酒館通常非常遵循政府規(guī)定的營業(yè)時間,比如上午11點到晚上11點,周末營業(yè)時間更短。
小酒館是英國不少文化誕生和傳播之地
正因為英國小酒館太具有人氣和親和力,這些場所也因此成為英國不少歷史重大事件的策源地:英國歷史上著名的輝格黨企圖推翻查理二世的陰謀就是在一家傳統的小酒館里策劃的;18世紀末,板球游戲的規(guī)則是在漢姆布雷頓小酒館里制定的;英裔美國思想家托馬斯·潘恩在倫敦的天使小酒館完成了其名著《人權論》的寫作……
據說英國文學起源于酒館。自從詩人喬叟創(chuàng)作《紋章戰(zhàn)袍》以來,文學和酒館就密不可分了。莎士比亞曾是酒館的常客,經常邊喝啤酒邊寫劇本。他的很多劇目也是首先在小酒館上演并傳播的。在查爾斯·狄更斯的諸多作品中,酒館是一道顯著的風景?!豆げㄌ亍返呐骷乙彩钦赵趷鄱”さ木起^里描繪出她天才的幻想?!骷胰姞枴ぜs翰遜有一句名言:“人類沒有哪一項發(fā)明能像酒館那樣帶給人類如此多的歡樂?!?/p>
在因其冷漠而出名的英國社會里,小酒館文化的形成是為了促進社會交往。排隊的時候可以和其他等待買酒的人交談。在英倫諸島上,和陌生人親切地交談被認為是完全適宜的正常行為的唯一場所可能就是吧臺了。而且,這是溶入英國社會,了解英國文化最簡單易行的方式。不過,英國小酒館還有很多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酒館禮儀,比如你若坐在座位上等待服務生,那恐怕要懷疑自己是不是個隱形人了。到英國小酒館,從點酒、端酒、付費、找位置都要靠自己主動解決。招呼吧臺前的服務員并非需要大喊“hello”并舉手示意,更多可能只是一個眼眉的抖動和眼神的交流。而那些點酒的語言更像是“黑話”一樣簡單省略……
小酒館為何面臨困境
自17世紀起,英國的酒館就面臨來自法國的咖啡館和外來茶館的競爭壓力,但在特殊的人文背景下,英國酒館的地位從未動搖過。最近一年來,雖然也遭遇金融危機的沖擊,但導致英國小酒館數量急劇下降的直接原因卻是主要來自英國政府的干預。
面臨日益上升的社會暴力,尤其是青少年犯罪率逐年提高的問題,英國政府和相當一部分人認為這是由于英國林立的酒館培養(yǎng)了英國人飲酒甚至豪飲的習慣。很多青少年到時尚的夜店可以買到摻有酒精的飲料,醉酒幾乎已成為這一人群狂歡到極致的標準。而英國的足球流氓之所以聞名于世也被普遍認為是在酒館里過量飲酒后的結果,因此英國政府正試圖通過提高啤酒稅收等方式來減少英國人飲酒的數量。
還有一個主要原因是英國近年頒布的公共場所禁煙令。中國有句古話“煙酒不分家”,在英國同樣適用,傳統英國酒館的典型形象之一就是煙霧繚繞。而禁煙令頒布后,那些喜歡一手舉著酒杯,一手夾著煙的老顧客流失了。而那些積極聲援英國酒館業(yè)并抵制政府提高啤酒稅收的普通英國人和203個來自英國不同黨派的議員們所擔憂的也并非只是啤酒與酒館業(yè)的迅速下滑,他們更憂慮的是習慣了在酒館中與人交流的英國人是否還能找到更合適的社交方式來釋放壓力。不少文化保護人士還指出,小酒館是英國傳統文化氣息最濃厚的地方,隨著它們的紛紛倒閉,英國傳統文化的傳承是否會受到影響呢?▲
環(huán)球時報2009-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