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晨光
1979年11月,伴隨著國家改革開放的大潮,誕生了中國人力資源服務行業的第一家企業。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步伐,在黨中央、北京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北京外企服務集團有限責任公司(FESCO)走過了30年的奮進歷程。在慶祝外企服務集團30年華誕之際,我們撫今追昔,展望未來,對外企服務集團新時期新的發展遠景充滿希望。
1外企服務集團的30年,是在改革開放的形勢下實現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發展的30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揭開了改革開放宏偉事業的歷史篇章。1979年,我們派出了第一名員工,一切事業剛剛起步。截至目前,集團服務的外派員工達到35萬人,30年來累計外派員工超過50萬人,服務客戶公司8770家,其中在京的“全球500強”企業中,90%以上選擇了FESCO的服務。業務范圍涵蓋人力資源服務全領域,包括人事社保代理、員工派遣、招聘獵頭、薪酬福利、教育培訓,保險經紀、管理咨詢等多個方面,擁有一支3000人左右的員工隊伍。集團建立了以北京為中心、覆蓋全國的業務網絡,在上海、廣州等12個城市建立了投資公司,溫州、無錫等46個城市建立了分公司,與全國100余家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建立了合作關系。2008年集團收入123億元,同比增長32%,進入北京市國資委監管企業排名前十位。2007—2009年,集團連續進入中國企業500強。2009年,集團入選北京最具影響力50強企業。FESCO已經成為中國人力資源領域內最具影響力的品牌之一。
外企服務集團的30年,是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優化投資環境、促進中西交流的30年。在政府有關部門的支持下,外企服務集團通過人力資源服務外包及相關服務幫助在京外資企業實現良好業績指標,為進一步優化和提升首都投資環境發揮了積極作用。外企服務集團從服務外資起步,目前外資企業客戶仍然占據客戶總量的85%以上。通過人力資源外包,企業能夠降低人力資源管理成本,提高專業化水平,更加專注于核心業務發展,從而更能實現經營目標。根據有關統計部門的數據,加入WTO后的頭五年當中,北京GDP12.2%的平均增速中,有3.9個百分點來自外資經濟的貢獻。與此同時,外企服務集團充分發揮渠道優勢,在政府和外商之間架起了一座溝通的橋梁。在市外辦等有關政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外企服務集團積極參與建國50周年及剛剛過去的建國60周年慶典有關活動,代表市政府邀請數百位在華外資企業高管代表出席國慶晚宴、觀禮和晚會等活動,受邀人員紛紛對我國政府的重視與禮遇表示感謝,觀禮的經歷也令他們終生難忘。
外企服務集團的30年,是在國家政策指引下開發人才資源、服務經濟發展的30年。改革開放之初,借國家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東風,外企服務集團針對人力資源管理中不斷發展變化的新情況、新問題,及時調整、改革傳統用人辦法,制定了以面向社會,廣擇人才、平等競爭、允許流動、優勝劣汰為特點的一系列人事規章制度和服務規范。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外企服務集團不斷探索人力資源配置市場化的模式和方法,不斷提高服務質量和服務效率,有效降低了人才流動的個人成本與社會成本,提升了人才流動的合理性與有序性,為優秀人才施展才華創造了有利條件。過去5年,外企服務集團共推薦1.3萬名畢業生實現就業,其中碩士以上學歷占47.8%,近年來,每年約有2萬人通過FESCO實現就業。過去5年,我們引進留學人員3912人歸國就業、創業,占北京引進留學人員總量的40%左右。外企人才招聘會自1993年至今已舉辦16屆,共吸引了150萬畢業生和求職者。2001年,集團成立業內第一家法律服務中心,通過合同管理、法律援助等工作,有效保證了員工的合法權益,也有效督促了在華外資企業遵守中國相關法律法規。在上級工會組織的支持下,已有29家外資企業8000多名員工加入了外企服務集團的工會聯合會。FESCO品牌在外企員工群體中具有相當高的影響力和認同感,被很多員工親切地稱呼為“娘家”。
外企服務集團的30年,是在歷任領導集體的帶領下全體干部職工敢為人先、艱苦奮斗的30年。創立之初,外企服務集團才只有十幾個人,在一個小旅館的幾間房間辦公。在歷任領導集體的帶領下,廣大干部職工白手起家,奮力拼搏,為外企服務集團今天的事業打下了基礎。以往艱苦創業的場景至今歷歷在目:我們騎著自行車穿越大半個北京城給員工送資料:我們每個周末都在固定場所組織外派員工參加黨組織活動;我們在沒有空調的房間揮汗如雨整理并審核堆積如山的員工材料等等。也正是靠著這種創業精神、創新精神,我們開創了許多行業第一:最早向外商派遣中方員工,最早嘗試人事檔案管理改革,最早改革收費模式,最早舉辦場地人才招聘會,最早實行菜單式服務,最早提供呼叫中心服務等等,很多外企服務集團當年率先實踐的業務模式和業務規范現在已經為整個行業所采用,從這個意義上講,外企服務集團是我國人力資源服務行業的開創者和先行者。進入新世紀以來,外企服務集團繼續緊跟市場發展步伐,不斷開拓創新。在服務范圍上,從以前的業務開展以北京為主,到今天實現“一地簽約、全國服務”,成為了一家真正意義上的全國性公司:在服務方式上,從以前的純手工到今天大范圍依托互聯網、呼叫中心等現代化手段,提供快捷、人性化的服務;從以前的服務產品品種單一,到今天在人力資源領域提供系統化解決方案,形成較為完備的產業鏈。
外企服務集團的30年,是在上級部門指導下為社會發展貢獻力量、實現較好社會效益的30年。我們在專業化開展人力資源服務的同時,始終牢記企業的使命,并以實際行動履行一個國有企業應有的社會責任,為員工成長創造機會,為企業發展創新環境,為社會進步創造財富,為公益事業貢獻力量,我們致力于幫助員工提高職場競爭力,實現職業發展理想,同時提供多樣化福利管理方案,解決員工的后顧之憂,并為社會發展創造更多就業機會。我們致力于人力資源服務的精細化、差異化和創新化,使不同類型的客戶企業享受到高品質的增值服務,為中外客戶企業的成功創造更大價值。我們致力于發展成為最具行業影響力的企業集團,以高標準的商業管理和經營,追求卓越創新,著力實現企業可持續發展。我們長期致力于植樹綠化、無償獻血,捐書贈物、義務工作、幫扶弱勢群體等社會公益活動,積極參與四川什邡市地震遺址保護與災后重建工作,外企志愿者定期活躍在遠郊農村、偏遠山區、敬老院,孤兒院、打工子弟學校等地方,并以優良的素質與卓越的技能服務于北京奧運會、殘奧會。FESCIO在社會慈善公益領域積累了較高的知名度和良好的社會口碑。
22007年10月15日,胡錦濤總書記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明確指出要“更好實施人才強國戰略”,
“建設人力資源強國”、“建立統一規范的人力資源市場”,這是黨中央根據新世紀,新階段國際國內形勢深刻變化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近年來,外企服務集團領導集體根據黨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真抓實干,統籌兼顧,不斷推動企業走上科學發展的軌道。
提升思想素養,集團工作作風不斷增強。按照中央。北京市委市政府的精神,外企服務集團緊密結合企業自身實際,切實開展工作作風建設。在深入調研企業實際的過程中,集團要求各級領導干部增強危機意識、競爭意識,既不能驕傲自滿,也不能妄自菲薄,要繼續弘揚老一輩外企人艱苦創業的精神,努力奮斗,再創佳績。在深入學習黨的十七大精神系列活動中。集團要求各級領導干部自覺踐行胡錦濤同志提出的八個方面的良好風氣,關鍵要做到真抓實干、務求實效。在深入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中,集團根據當前經濟形勢,要求各級黨員領導干部始終牢記領導就是責任,要以工作作風檢驗黨性修養,要以好作風戰勝大困難。按照集團公司黨委的要求,各級領導干部在“想干事”和“干成事”上下功夫,執行力和創新力得到較大提高,為企業在面臨較多不利因素的情況下繼續保持穩健發展勢頭打下了較為牢固的基礎。
苦練業務本領,經營管理能力不斷提高。根據市場的變化及服務型企業的特點,集團要求各級企業苦練內功,不斷提高服務意識和能力,不斷提升經營管理水平。有關主業企業把握全國化市場發展的趨勢,進一步完善全國業務網絡的建設,重點加強對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地區的開拓,并著力提升區域化運營和管理的水平,近兩年來,外地業務的增長呈現出高于北京市場的勢頭,全國一盤棋的格局得到進一步鞏固。有的企業充分運用互聯網、短信息等技術手段,增強業務服務和客戶維護的及時性與人性化,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有的企業根據服務產品專業性較強的特點,不斷加強對市場的研究,準確把握客戶的需求和市場動態,通過專業化、高水準的解決方案贏得了新的市場空間。此外,在集團公司統一部署下,成立了管理咨詢公司等幾家新企業,就是抓住《勞動合同法》出臺以后企業客戶開始關注勞動關系的契機,成體系地推出勞動關系咨詢等業務,既形成了新的業務內容和經濟增長點,也豐富了已有的產品鏈和價值鏈,取得了較好的實際效果。
深化人事改革,人才梯隊建設明顯加快。針對企業人才狀況總體尚可但分布不均衡、配置不科學的現狀,集團公司大力推動人事改革,著力加強培養綜合性管理人才、業務骨干人才和專業技術人才。在實踐中,我們注意把外部招聘與內部培養結合起來,發揮兩種渠道的優勢,尤其注重增加內部培養的力度。通過制定落實《集團公司中層領導干部管理暫行辦法》等有關制度,進一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通過完善選拔晉升和激勵約束機制,吸引、保留、使用好各種不同類型的人才。一段時期以來,集團有針對性地考察和培養了一些干部和年輕骨干,一批綜合素質較高、年富力強的骨干走上了中層領導崗位。在此基礎上,要進一步加強企業人才工作,要以市場為導向,以企業文化為根基,物質與精神并舉,讓人才與企業共同成長,讓我們的人才隊伍更加欣欣向榮。與此同時,我們進一步做實、做強集團投資企業董事會、監事會,近期調整了4家企業的董事會和監事會,加強了對集團派出董事、監事的管理,培訓和指導,為企業改革發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凝聚外企員工,黨組織的建設富有成效。集團通過扎實有效的工作,把廣大外企黨員緊密團結起來。根據黨員隊伍的新變化,積極探索建立黨員管理、服務工作新機制,實現了由單一的管理向教育、管理、服務相結合的轉變;由管住向管好,管活的轉變;由靜態、封閉管理、服務向動態、開放管理、服務的轉變。我們以社區為依托,加強非公企業黨建工作。截至2009年一季度,外企員工中已有黨員1.1萬名,已建立黨支部124個,其中獨立黨支部95個,聯合黨支部29個,非公企業黨組織覆蓋率達到100%。我們以網絡為媒介,加強員工溝通和學習交流。針對外企員工跳槽、轉崗比較頻繁,流動性較大的特點,有效借助電子郵件、短信息、網上論壇等手段,征求意見,了解需求,幫助解決實際問題。我們還以社團為紐帶,培養員工加入社會團體。目前,已向北京非公有制經濟人士聯誼會成功推薦理事8人。2006年、2007年外企服務集團推薦的3名人選獲得第一屆、第二屆北京市優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稱號。此外,還成功推選朝陽區青聯委員5名,朝陽非公聯誼會理事2人,朝陽區工商聯理事3人。
3回顧歷史,我們備感自豪;展望未來,我們躊躇滿志。站在嶄新的歷史起點,外企服務集團將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在新的發展戰略指引下,再接再厲,眾志成城,努力實現新的宏偉藍圖。
我們將繼續秉承改革開放的精神,堅持不懈地走科學發展道路。我們從事的事業是改革開放的新生事物,經過30年發展,我們既有成功的經驗,也有失敗的教訓,目前我們也仍然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在瞬息萬變的新形勢下。外企服務集團要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勇于變革、勇于創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滯。集團各級領導干部和管理者要增強學習的緊迫感和自覺性,刻苦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特別是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學習做好工作所需要的一切新知識,堅持求真務實,加強戰略思維,提高對于服務型企業發展的規律性認識,增強工作的原則性、系統性、預見性、創造性,提高推動企業科學發展的能力。
我們將繼續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堅持不懈地落實人才強國戰略和人才興企戰略。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外企服務集團將按照人才強國戰略的部署,更加自覺、更加緊密地與國家的發展和民族的命運聯系在一起。在實踐中,我們將把提供人力資源專業化服務與促進社會就業,提升勞動者素質有效結合起來,把推動業務經營與凝聚廣大外企員工黨員和新社會階層有效結合起來,充分發揮企業所具有的市場和社會兩個功能,做到兩促進、兩提高,為新時期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作出新的更大貢獻。我們將進一步樹立世界眼光,加強戰略思維,形成并不斷提升國際化人才發展戰略,統籌好國際和國內兩種資源,運用好國際和國內兩個市場,積極準備,加強謀劃,為今后在全球范圍內實現人才強國和人才強企戰略打下基礎。
我們將繼續發揚艱苦奮斗的傳統,堅持不懈地提高和改進工作作風。我們黨靠艱苦奮斗起家,我們的事業靠艱苦奮斗發展壯大,我們的幸福生活和美麗愿景也要靠艱苦奮斗去開創、去實現。管理學認為企業30年是一個危險期,因為這個時候創業的激情已經所剩無幾,各種問題積累的卻不少。我們要增強憂患意識,始終居安思危,居危思危,保持清醒頭腦,充分估計前進道路上種種可以預料和難以預料的困難和風險。切實增強使命意識、責任意識、團結意識,進一步抓住和用好國家的重要戰略機遇期,真抓實干,務求實效,進一步提高不斷創造新的業績。
我們將繼續奉行精益求精的理念,堅持不懈地提升服務水平和服務能力。外企服務集團將牢牢把握現代服務業和服務外包產業的發展機遇,以服務為立足點和著力點,以人力資源外包服務為核心,向相關領域適度延伸,建立一個多功能、專業化、高水準的人力資源服務綜合體系。我們將以客戶為導向,繼續不斷提高服務水平和服務能力,繼續為公司客戶和企業員工提供誠信服務,優質服務、精益服務,將外企服務集團建設成為一個始終保持行業領先地位、具有較強行業競爭力的新型企業集團。
中國新時代 2009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