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錫城等
我第一次見到并聆聽錢老的教導是1978年6月,當時錢老任原國防科委副主任,為組建國防科技大學到了長沙。在全校干部教員大會上,錢老諄諄要求,技術人員也要學好馬克思主義哲學,學會用辯證法看問題;要重視系統工程技術;大學老師要努力做到既能講專業課,也能上基礎課。錢老講話的音、貌,至今猶在耳旁、歷歷在目。2006年我到科技委工作后,有機會接觸學習了更多的錢老關于國防科技發展和武器裝備建設的一系列建議和錢老書信集和論著,使我更深刻地感受到錢老的科學思想、科學精神和崇高品質,更具體地認識了錢老對國家、軍隊,特別是國防科技和武器裝備建設發展的巨大貢獻。
錢老生前是科技委的高級顧問,科技委老領導,他身體力行做表率,對科技委如何履職盡責做好工作提出了很多重要思想和具體要求。我們緬懷錢老,追憶錢老,最重要的就是要學習錢老的科學精神、科學思想和優秀品質,并落實到工作實踐中。
錢老是一位杰出的戰略家,他要求科技委一定要下工夫研究國防科技發展戰略。1999年,總裝備部剛成立不久,錢老就指出,總裝成立后,任務不同了,科技委在新形勢下如何更好地為中央軍委做好參謀咨詢工作,科技委要“給軍委出主意,出好主意”。
每一項新技術的出現,他都從戰略高度去思考對武器裝備和未來戰爭可能帶來的影響。1991年9月號《科學美國人》雜志《通信、計算機和網絡》專輯一發表,錢老就敏銳地抓住這一動向,指示科技委同志認真研究信息技術將會對軍隊建設產生的重要影響。1993年,虛擬現實(Virtual Reality)技術剛出現,錢老就指出,這項技術,人在地面上也能執行天上的操作,在未來的戰爭中要使用的。并提出,這是一個技術革命,我們應該有對策行動。同樣,分子工程概念一出現,錢老就指出“這一技術的發展無疑將深刻影響國防科學技術,所以是國防科技發展戰略的研究課題”。隨后,軍用MEMS技術在我國得到了快速發展。錢老一生提出了許多創新、超前的思想。1993年,錢老提出:巨型機的將來在于多到10000個處理機的極度并行計算機,銀河巨型機要直奔極度并行機,攻極度并行算法。16年后的今天,銀河巨型機的處理機剛達到10000余個,極度并行算法仍面臨嚴峻的挑戰。這樣的例子我們可以舉出很多很多。
錢老是中國現代史上一位杰出的科學家,同時也是一位杰出的思想家。從20世紀80年代起,他開始建立系統科學體系和創建系統學的工作,所形成的綜合集成思想與綜合集成方法意義和影響廣泛而深遠。他提出了對復雜巨系統的研究要“走從定性到定量的綜合集成之路”,基于這一思想指導在軍隊建立的各類計算機作戰仿真平臺為軍事戰略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分析手段。
錢老一再倡導,研究問題要解放思想、獨立思考,要立足中國國情。例如,針對科技界談國外國防科技和武器裝備發展時,往往是照搬照講國外,缺少獨立思考,他告誡大家,我們不該總跟著外國人跑,要分析他們的得與失。研究海灣戰爭時,他尖銳地指出:“不要說美國海灣戰爭中用了什么武器,我們也要搞什么武器”,“一定要解放思想,獨立思考”。
錢老敏銳把握信息技術對人類社會發展和軍隊現代化建設的深遠影響,一直在認真思考軍隊信息化建設這個大課題,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意見。1991年就指示科技委認真研究信息技術發展動向;1992年在科技委第一屆年會上的發言中指出:通過海灣戰爭,我們也學到一些東西。其中很重要一點是信息的重要性,我們要搞中國特色的C3I;1995年更進一步提出“現階段和即將到來的21世紀的戰爭形勢:核威懾下的信息化戰爭”,要發展打信息化戰爭的裝備,并建議,無論如何要把信息化軍隊建設這個問題研究清楚,這是目前我們最需要解決的問題,不解決好這個問題,國防建設的方向就不明朗。聯系目前軍隊信息化建設面臨的挑戰,我們不能不贊嘆錢老的高瞻遠矚。
錢老不僅為國防科研事業和武器裝備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也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科技人才。剛回國,他親自講授“工程控制論”,培養參加兩彈研制的年輕科技人員。為培養軍事系統研究人才,經他提議,國防科工委成立系統工程研究所,所剛成立,他親自到系統所的研討班,主講系統學。為超常提升我國戰略研究層次,經他提議,1987年軍委批準舉辦中美軍事戰略研討會。他嚴格要求,參會的中方論文數應與美國對等,會上全部用英語,不配翻譯。研討會雖然舉辦了兩次后因種種原因中止,但我方參加人員,大都成為我國從事戰略分析研究的骨干。閱讀錢老的書信集,很多認真回答年輕科技人員求教的信件使我們深深地感動。
東風人心中的航天巨星
侯賀華
錢學森同志永遠離開我們的噩耗傳來,基地廣大官兵心情十分悲痛,大家在東風路、飛天公園錢老畫像前獻上吊唁的花束,在發射場、技術廠房、試驗陣地開展追思活動,以各種形式表達對錢老的無限景仰和深切緬懷。
在基地初創的日子里,錢老是我們創業奠基的先驅。1958年春天,我國第一個綜合導彈試驗靶場在西北大漠開工建設。當時,錢老任國防部第五研究院院長,他到我們基地去得最多,對靶場建設傾注了大量心血?;厝瞬艠O度匱乏,科研試驗工作舉步艱難。他主動向聶榮臻元帥建議,從全國重點院校、科研院所、大型企業和全軍備大單位選調了一大批大學生和各方面的人才,為基地建設注入了極大活力。在基地指導靶場建設和組織試驗任務期間,錢老多次給技術人員和部隊官兵親自講學,許多人多年以后仍然記憶猶新。他們說,錢老的課講得既通俗易懂,又生動形象,令人終生難忘。1960年,蘇聯政府背信棄義,撕毀協議,撤走專家,給剛剛展開的試驗工作造成巨大困難。錢老經常和我們說,中國人不比外國人笨,他們能造導彈,我們也一定能夠趕上去。錢老的堅定信心,激勵鼓舞著基地宮兵更加發憤努力。就在蘇聯專家撤走后第17天,我們就成功發射了第一枚蘇制近程地地導彈,使用的全部是國產燃料。ss天后,我國自行研制的第一枚地地導彈成功發射,準確命中目標。聶帥和錢老與參試官兵親切握手,共同慶祝我國導彈航天事業開創了新紀元。
在發展“兩彈一星”事業的歲月中,錢老是我們攻堅克難的導師。在基地官兵心中,錢老不僅是我們最敬重的杰出科學家,也是可親的師長。從基地組建到1980年遠程運載火箭全程飛行試驗的20多年里,基地每次大型試驗任務,幾乎都留下了錢老的足跡。攻堅時刻,錢老總是親率我們沖破難關。1962年3月,我國自主研制的某型中程導彈首次試驗失利。錢老聞訊,第二天即趕赴基地,組織大家搜集殘骸、分析故障,反復進行測算研究,終于查明原因。經改進,后續試驗接連獲得成功。危險時刻,錢老總是與我們站在一起。1966年,我國決定在自己國土上進行原子彈、導彈結合試驗,試驗風險巨大,在世界歷史上絕無僅有。錢老作為技術領導人到基地參與主
持“兩彈”結合試驗。導彈和核彈頭運抵發射陣地后,他冒著大風和嚴寒堅守在陣地上,哪里危險就出現在哪里。核彈頭吊裝、對接是最危險的環節,稍有不慎,后果不堪設想。在吊裝對接的100多分鐘時間里,錢老一直站在導彈旁,給操作人員以極大的信心和鼓勵。錢老說,危險面前如果我躲得遠遠的,人家戰士心里怎么想?基地宮兵都說,有錢老在跟前,我們心里就踏實,身上就有勁。勝利時刻,錢老總是告誡我們防驕破滿。1970年4月,“東方紅一號”衛星發射成功,發射場上一片歡騰。這時,錢老卻站在余溫尚存的發射塔架下,感慨地說:“就在我們這顆衛星上天的兩個月前,日本發射了他們的人造衛星。我們本來可以當第四,現在只能當第五……”在慶功大會上,他真誠地作了自我批評,還引用毛主席的話說,“這只是萬里長征走完了第一步。如果這一步也值得驕傲,那是比較渺小的,更值得驕傲的還在后頭。”錢老以此鼓勵大家戒驕戒躁,努力打好航天發射的每一仗。
在推進航天偉業的征程上,錢老是我們開拓奮進的旗幟。大師故去,風范永存。錢老的愛國情懷和科學精神國人共舉、世界稱頌。錢老的人格魅力和精神力量,激勵著一代代東風人不懈攀登,開拓進取。從錢老身上,我們汲取著愛國的力量。錢老歷盡波折回到祖國、報效國家的傳奇經歷,一直是廣大官兵為了國家的強盛而奮發圖強的精神風范?;貏摌I初期,官兵自覺克服極端惡劣的生活條件和巨大的技術困難,用拿槍的手拿起筆,學知識學技術,在向科技進軍的道路上艱難而又執著地跋涉,逐漸由導彈航天科技的門外漢,成為靶場試驗技術的專家。在基地50多年發展歷程中,一代代官兵以錢老為榜樣,把“國家利益高于一切,忠誠使命重于一切”的價值理念融入自己的血脈,扎根戈壁、奉獻航天,無怨無悔獻青春、獻終身、獻子孫,打出了一系列的爭氣彈、爭氣星、爭氣船。從錢老身上,我們汲取著嚴謹的力量。錢老素以治學嚴謹著稱。當年“兩彈”結合試驗中,一名操作手發現彈體內部有一根s毫米長的小白毛,他費盡周折、小心翼翼地把小白毛挑出來,消除了試驗安全隱患。錢老鄭重地把這根小白毛要了去,說:“我要把它帶回北京,作為作風嚴謹細致的典型,教育科技人員。”多年來,這種“小白毛”精神薪火相傳,“小白毛”式的作風代代相承,成為基地航天發射成功率保持世界前列的成功秘訣。從錢老身上,我們汲取著創新的力量。錢老常說,人云亦云不是科學精神,科學精神最重要的就是創新。1992年,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立項上馬。當時已是80多歲高齡的錢老,十分關注工程的進展,對發射場的測試發射模式提出了指導性意見。經過大家的共同努力,一座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現代化載人航天發射場很快由構想變成了現實,從神舟一號到神舟七號,每次任務都有新的創造,每次任務都有新的突破,形成了一大批創新成果,大大提高了航天發射的核心能力。
繼承錢老遺志矢志航天報國
楊利偉
錢老是我國航天事業的奠基人,也是我一生十分敬重和景仰的前輩。他永遠離開了我們,讓我們所有航天員深感悲痛與懷念。幾天前,我代表全體航天員趕去錢老家中,為他老人家送別。今天,我們又在這里緬懷追思這位德高望重的科學巨人,表達我們對他的深切悼念。幾十年來,錢老對載人航天事業的關心與支持,對我們航天員的關懷與厚愛,讓我深受感動和鼓舞,永遠銘記心中。
這些年,我國載人航天事業不斷取得新的勝利,每每談到這些令人振奮的成就,我們都會想到錢老。我國載人航天事業是和錢老的名字緊緊聯系在一起的。上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錢老在領導導彈航天事業的同時,就已經密切關注載人航天事業,高瞻遠矚地提出“先把載人航天的鑼鼓敲起來”。在以錢老為代表的科學家的倡議下,我國正式啟動“曙光號”工程,開展了方案論證和工程研制,并著手進行航天員選拔。由于備方面原因,“曙光號”工程擱淺,但錢老沒有放棄努力,一直堅持對載人航天進行探索性研究。載人航天工程立項后,錢老雖然已經離開科研一線,但依舊關心著工程的每一步進展,對工程研制和人才培養提出寶貴的建議。在他92歲高齡的時候,錢老終于看到了中華民族千年夢想的實現。他難以抑制興奮和喜悅的心情,用顫抖的手寫道:“熱烈祝賀神舟五號發射成功,向新一代航天人致敬!”
錢老逝世后,我們中心全體官兵一直沉浸在深深的悲痛思念中,因為錢老不僅是中國航天事業的奠基人,也是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的奠基人。中心的前身——宇宙醫學及工程研究所是在錢老的直接領導和支持下創辦起來的。他親自從中科院力學研究所、航天部調集優秀人才充實航天醫學工程研究隊伍。研究所成立的第二年,錢老就親自到所里調研座談,主持指導了航天醫學總體方案的設計。四十多年來,錢老對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的關注和支持從未間斷過。在“曙光號”工程下馬、中心面臨縮編撤銷的困難時期,錢老以他非同凡響的聲望和地位,堅持主張航天醫學工程的預研方向不能變,研究骨干隊伍不能散,守住了載人航天工程的一塊重要陣地。
在我們中心,經??梢月牭藉X老嘔心瀝血、精心培育航天醫學工程研究人才的故事。老同志對我們說,錢老經常來中心講學,介紹國內外學術發展動態,組織技術研討會,有段時間幾乎是每周來一次。錢老的博學敏思和學術風采令人折服,每次講課教室都坐滿了人。他與原主任陳信,研究員梅磊、梁寶林等老同志一直保持著密切的書信往來。從1977年至1999年,錢老和這些老同志的學術交流信件就多達120余封。從模擬器研制到空間腦科學的研究,從航天醫學工程學科的建立到相關裝備的研制,都提出了許多獨到的見解和系統論思想。在錢老的指導下,我們總結多年來載人航天醫學工程科學實驗的經驗,探索形成了“人一機一環境”系統工程學這門嶄新的綜合性邊緣學科。這是錢老留給我們的最寶貴的科學財富,至今讓我們受益無窮。
錢老對航天員隊伍建設也傾注了深厚的感情。“航天員”這個稱謂最早是錢老提出來的,國外一般稱“太空人”或者“宇航員”。錢老說,我們還是叫“航天員”好。因為我們有天、海、空的領域劃分,這樣稱呼比較規范。就在70年代選拔航天員時,錢老就十分關注這支隊伍的建設,多次給大家作動員講課,介紹國外有關航天員訓練的情況。在以后的歲月里,錢老一直給予我們多方面的指導。在他與中心老同志的通信中,經??梢砸姷剿炎约菏占降那把刭Y料拿出與人分享,也可以見到他直截了當的批評意見。從錢老的身上,我們也深切感受到了他淵博的學識、前瞻的眼光,特別是他高尚的愛國情操和高貴品質。他一生榮譽無數,卻稱自己是“滄海一槃”,對物質生活待遇沒有提過任何要求。點點滴滴,折射出的是大師的情懷,是人民科學家的高尚品格,為我們樹立了光輝的典范。
現在,航天員隊伍形成了一種慣例,每次載人航天飛行任務成功后,我們都會上門去看望錢
老,聆聽教誨。因為在我們心中,錢老早已是我們中國航天的科學泰斗和精神象征。即使晚年躺在病榻上,也依然關心祖國的載人航天事業,每次去看望時,他講得最多的就是航天。記得五年前,我執行完首飛任務,總裝首長帶我一同去看望錢老時,老人家一眼就認出了我,親切勉勵我,“你們現在干成功的事情比我干的要復雜,所以說,你們已經超過我了!祝賀你們?!碧搼讶艄鹊拇髱燂L范、語重心長的鞭策和激勵,讓我久久不能忘懷。正是這種深切的勉勵,寄托著錢老對航天事業發展的殷切期待,也寄托了錢老對我們全體航天人的殷切期望。
終生高度重視培養科技創新人才
王永志
錢老不僅為我國科學技術事業做出了重大貢獻,還終生高度重視科技創新人才的培養,為國家和軍隊培養了大批優秀的科技人才,誨人不倦、提攜后人是他的獨特品格?;貞浰麕资陮ξ业恼佌伣陶d和支持、信任,我的心里充滿了感激和懷念。
錢老學識淵博、學術根底深厚,對國家赤膽忠心,對事業竭誠奉獻,對后輩誨人不倦,影響、引領著年輕科技人員一步步成長起來。1961年,我從莫斯科航空學院火箭導彈設計專業畢業回國,被分配到國防部第五研究院一分院(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前身),我非常高興,因為久仰的錢老就領導著該院工作,并擔任過首任院長。從此,我就長期在錢老的領導和具體指導下工作,幾十年來有不少當面向他請示和一起討論所面臨技術問題的機會,這是我一生的榮幸。錢老十分重視我國導彈航天事業科技隊伍的培養。早在建院初期,為了幫助年輕人掌握導彈基礎知識,錢老親自編寫《導彈概論》等相關教材,擬定空氣動力學、發動機、彈體結構、自動控制、電子線路、計算機等有關專業的學習計劃,舉辦導彈技術訓練班。邊講課邊結合具體工作,組織大家開展討論、邊學邊干。大家都為自己能親耳聆聽這位世界知名科學家的講課而感到十分榮幸,其中的許多人,后來成為我國火箭、導彈與航天技術隊伍的重要骨干。重視培養人才,這是錢老獨具一格的特點。
雖然身為著名科學家,又是高層領導人,但高度的事業心與責任感促使錢老經常深入工作現場指導處理技術上的疑難問題。每次重要發射,他都親臨現場坐鎮指揮,決策重大技術問題。記得1966年12月下旬的一次發射,戈壁灘正是最冷的時候,我在發射場坪上遠遠地看到錢老走過來,趕忙迎上去,只見錢老就穿了一件單薄的舊呢子大衣。他想問我發射準備得怎么樣了,可一句話沒有說完,就被寒風嗆回去了。當時的情景使我非常感動。
錢老在多個學術領域上都取得了杰出的成就,但他從不保守、從不滿足,一直倡導和推崇創新精神。錢老經常說:“如果不創新,我們將成為無能之輩!”錢老強調的創新,就是要敢于突破傳統觀念和思維定式,不人云亦云,要敢于研究別人沒有研究過的科學前沿問題,不斷探索求新;要相信自己,外國人能做到的,中國人都能做到。
作為一位世界知名的大科學家,錢老在組織大家討論技術問題時,從不以權威自居,只要你講得有道理,他都積極支持采納,對年輕人更是給予熱情鼓勵。關于這一點,我有切身的體會。1964年6月,我參加中國自行設計的中近程火箭第二次飛行試驗任務。當時彈道組計算火箭的彈道時,發現射程不夠,大家考慮是不是多加一點推進劑。但是火箭的燃料貯箱有限,再也“喂”不進去了。我結合當時炎熱天氣對推進劑密度的影響,經過分析計算,提出了一個解決方案——從火箭體內泄出600公斤酒精。在場的專家們都覺得這個方案不可行,違背常理。我并不甘心,鼓起勇氣直接找錢老匯報。錢老耐心地聽完了我的想法后,馬上把火箭總設計師叫過來,說:“那個年輕人的想法有科學根據,就按他的意見辦?!惫?,火箭泄出部分推進劑后射程增大了,連打三發,都進入了目標區。
作為一位前瞻性很強的科學家,錢老總是站在高處,望著遠處,謀劃未來。他不止一次說過,科學技術發展到今天,運用單一的學科知識來觀察、認識世界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恳粋€人兩個人在實驗室里關起門來搞研究也很難再取得太大的成功。他強調要用系統工程的理念組織起來攻克科技難關,于是他就反復強調培養“科技帥才”。按錢老的標準,這樣的帥才不僅個人要具備拔尖的學術水平,還要有本事團結一大批人,統領一大批專家攻克重大的科技難關。他不僅這樣主張,還身體力行。早在上世紀70年代后期,制訂第二代戰略導彈的研制計劃時,錢老在領導千部會議上提出了第二代戰略導彈的研制應由第二代人掛帥,由第二代人當總設計師的建議。從此以后,為了培養鍛煉年輕人,老一輩專家就不再當型號總設計師了。正是錢老的高瞻遠矚,保證了我國航天事業的后繼有人和持續發展。
從領導崗位退下來后,錢老仍然非常關注我國航天事業的發展。進入20世紀90年代,錢老身體狀況已經不太好,可他仍然高度關心他開創的航天事業。載人航天工程立項后,我被任命為總設計師。錢老還叮囑我應該注意哪些問題。1999年,神舟一號發射前,錢老還很關心地打電話詢問發射場的準備情況。我告訴他,我們有信心,一定能打成,他聽了非常高興。發射成功后不久,錢老過88歲生目,我給他送了一個神舟飛船的模型作為禮物。錢老對這個模型非常喜愛,看到我國航天事業飛速發展,看到他鐘愛的航天事業有了新的進展,錢老非常欣慰。他專門把模型擺放在床對面的書架上,一睜眼就能看到。從錢老的這個舉動中,我深切地感受到錢老對航天事業的熱愛,和他對我們這些航天人的殷切期望。
我國“兩彈一星”和載人航天事業的發展,為中國科技人員成長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機會,培養和造就了一大批人才。這其中,錢老的貢獻永載史冊,錢老的名字永垂青史。錢老離去了,不能再面授機宜地指導我們了。但他留下的愛國情懷、科學精神、創新思想、誨人不倦提攜后人的精神、淡泊名利的高尚情操將永遠是我們的學習榜樣。他開創的航天事業,我們將一代又一代地傳承下去。
我國系統工程和系統科學的開拓者
游光榮
錢老是我國系統工程和系統科學的開拓者。早在上世紀70年代末,錢老就明確指出:“我們所提倡的系統論,既不是整體論,也非還原論,而是整體論與還原論的辯證統一?!痹诖嘶A上,他進一步提出開放的復雜巨系統的概念,倡導從定性到定量的綜合集成方法論,形成了馬克思主義指導的現代科學技術體系觀,在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的結合、理論與實踐的結合等方面作出了重大貢獻。
錢老非常關注系統科學理論的探索研究和系統工程理論的推廣應用,我中心就是在錢老的親切關懷和積極倡導下成立的。1979年他提出,軍隊“要建立一個高度集中的領導機構,利用系統工程的原理和方法,設計一個全面統一的整體規劃”。為此,他積極向中央軍委建議,籌建一個“為國防科技和武器裝備發展提供科學決策支撐的單位”,以發揮“思想庫”、“智囊團”作用。
他的這一建議得到中央軍委高度重視,1985年9月,經中央軍委批準,中心的前身原國防科工委系統工程研究所成立,開啟了全新的系統科學應用研究。二十多年來,我們運用系統工程的原理和方法,為國防科技和武器裝備發展提供了一系列重大決策咨詢,武器裝備系統論證研究的作用越來越明顯。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越來越深切地感受到錢老倡導系統科學研究的遠見卓識和超凡智慧。
在中心籌建和建設初期,錢老對專業建設、人才隊伍、選人標準等,都傾注了大量心血。在錢老的關心推動下,系統所享受了極大的“優待”——可以從全軍甚至軍外選調所需人才。當時正值百萬裁軍,但我們仍然可以從航空、航天、電子、船舶、兵器等領域以及有關工程技術研究機構和大學、基地抽調一批系統工程技術人才,并招收了包括理工科、經濟學等專業在內的一批研究生,從而為我們中心建設發展奠定了雄厚的人才基礎。每當我們回憶起中心發展建設的歷程,都對錢老充滿了深深的崇敬和感激之情。
錢老不僅一手倡導創建了我們研究中心,而且對中心的業務建設給予了具體指導。我從1988年初開始在研究中心工作。當時,錢老連續在原中國科學院系統所、原航空航天部710所和原國防科工委系統工程研究所,輪流舉辦系統學討論班,后來演變成跨學科交流的“香山科學會議”。我們中心的老同志和部分中青年科技干部,都有幸親耳聆聽過錢老講課,親眼目睹過錢老的大家風范。在錢老主持討論班的幾年時間里,一大批來自國家部委、知名科研院所和高校的專家被邀請來作專題報告,論題十分廣泛,不僅涉及數學、氣象、計算機、武器裝備等自然科學和工程技術領域,還包括哲學、心理學、行為科學、軍事科學等諸多學科,形成了多學科交叉、上中下融合、老中青齊聚的格局。這個討論班有極強的吸引力,40多平方米的小平房經常座無虛席,而且屋子的窗外還時常站滿了許多做筆記的年輕人。通過這種形式,培養了一大批系統科學學術技術帶頭人和一批年輕科研骨干,今天活躍在科研第一線的科技帥才和將才大都受到了錢老的熏陶和影響。
錢老十分注重學術民主。他多次強調,討論班重在討論。那時,在錢老的倡導下,每一次主題報告之后,與會者不論職務高低、年齡大小,都可以備抒己見,平等爭鳴,學術民主氛圍非常濃厚。遇到內部意見不統一時,錢老還鼓勵大家:“這不怕,也是事物之常規。從不統一到統一的唯一方法是開誠布公地討論?!辈粌H如此,錢老還多次提出要讓年輕科技人員唱主角,他常對所領導講:“主講人不必找什么大專家,請你們手下的人講更好:一可以提高這些年輕人,二可以自由些。”錢老這種學術民主的大家風范,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對于我們弘揚創新精神,激發創造性思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錢老運用系統工程和系統科學的思想,先后在關于未來戰爭模式、積極推進軍隊信息化建設、加強發展戰略研究和推進軍民結合、寓軍于民等國防科技和武器裝備發展的重大問題上,提出了許多富于創造性、前瞻性的重要學術思想和有重大價值的建議。這些對我們搞好武器裝備的系統研究論證,提供總體決策咨詢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為形成應用研究的綜合優勢、整體優勢和學科交叉優勢,我們中心積極探索全面建設的特點規律,在業務建設上積極推進從單純研究向綜合論證評估、科技向裝備、局部向全局的轉型;在科研方式上積極探索戰略研究、規劃計劃論證、關鍵技術攻關與項目管理的結合,系統科學、信息科學與管理科學的結合,定性研究與定量研究的結合,成為國防科技和武器裝備發展新思想的搏擊場、新觀念的交鋒地。
我國空氣動力事業的奠基者
鄧小剛
錢老是我國空氣動力事業的奠基者。早在上世紀40年代,錢老就已經是世界著名的空氣動力學家,在世界航空航天領域享有崇高聲譽。1955年10月8日,錢老歷經艱難坎坷回到祖國,他懷著對新中國發展國防尖端科技事業的強烈責任感,立刻投入新中國航空航天工業的建設。為適應飛行器研制和空氣動力研究發展的需要,錢老牽頭建議成立全國的空氣動力研究院,以“集中力量,形成拳頭”。這個建議得到聶榮臻元帥的大力支持,由此,1964年3月成立了以錢老為組長的空氣動力學專業組,協調空氣動力研究和風洞試驗任務。在錢老的組織領導下,專業組相繼提出了許多空氣動力學研究發展計劃,為之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基礎性工作。
我們基地的創建是在錢老的親切關懷和直接推動下進行的。60年代后期,隨著國防科學技術體制大調整,組建空氣動力研究院(我們基地的前身)迫在眉睫。1967年8月,氣動研究院籌備組正式開始工作,錢老親自擔任籌備組組長,直接參與了基地建設藍圖的規劃、年輕人的培訓工作和基地的選址、建設等籌備工作。自從擔任空氣動力研究院籌備組組長后,錢老關于空氣動力研究基地建設發展的講話和信函就多達數十次(件),錢老還多次就某些重要的技術問題及其發展動向給基地寫信、去函,鼓勵基地開拓創新、攻堅克難。尤其是為發展我國高超聲速設備,如何達到模擬第二宇宙速度,指出了一條符合我國國情的多快好省的發展道路。經過數十年的不懈發展,為后來我國新型導彈、載人航天等重大工程提供了有力的技術儲備。錢老為基地的建設發展作出了開創性貢獻,幾代氣動人都對他十分崇敬,十分景仰。
錢老不但是基地的奠基者,還是基地發展的引領者。風洞,傾注了錢老太多的心血。四十多年來,錢老殫精竭慮,始終關注著基地的發展建設,給予了親切關懷。每當基地發展面臨關鍵階段,錢老總是及時為基地理清發展思路。1978年5月,年近古稀的他親臨基地視察指導,在冰涼潮濕的川西北山區一待就是15天,走遍了基地的每個角落,每天深入建設工地、研究室、試驗室和車間,進行調查研究,為基地的發展建設“把脈”。2005年lO月,94歲高齡的錢老還念念不忘祖國的風洞事業,又一次提筆給基地寫信,他在信中寫道:“我始終認為,空氣動力學的研究及其相應試驗設施的建設,是我國航空航天事業中不可缺少的一項重要工作。”
錢老的創新精神和治學態度是值得我們永遠傳承的寶貴財富。我的導師張涵信院士早年在清華大學力學班讀書的時候,是錢老的學生。他經常和我講起師從錢老時的點點滴滴。比如錢老高瞻遠矚,30年前就敏銳地意識到計算機技術可能對氣動研究工作產生重大影響,他專門致信張院士,創新性地提出把電子計算機與氣動研究結合起來,這個意見直接促成了我國計算空氣動力學的誕生,基地也成立了計算空氣動力學研究所。30多年來,計算空氣動力學在武器裝備建設中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并正在成為飛行器設計的重要技術手段。再比如,錢老科學預見到空氣動力學與新能源的結合,寫信給基地,要求基地發揮技術優勢開展風工程研究,為國家風能建設貢獻力量,還親自對一種斜軸式風力機的最佳軸傾角進行了驗證計算。他這種親力親為、嚴謹求實的治學態度,集中體現了老一輩科學家對真理執著追求、對事業極端負責的科學精神,值得我們后來人薪火傳承、發揚光大。
從錢老提出組建風洞試驗基地到現在,我們基地走過了40多年的光輝歷程。我們可以告慰錢老的是,如今基地已建成了由50余座風洞設備和專用設施構成的亞洲最大風洞群,成為我國規模最大、綜合能力最強的空氣動力研究、試驗、開發機構。先后發展了100余項重大風洞試驗技術,成功解決了諸多前瞻性、戰略性和基礎性關鍵氣動難題;承擔了大量國家和軍隊高新技術課題,取得了一大批重要研究成果,為武器裝備發展和國民經濟建設作出了重大貢獻。40多年來,從“殲-10”戰機到“神舟”系列飛船,從運載火箭到新型導彈,我國幾乎所有重要型號都在這里進行過風澗試驗?;剡€培養了一支國家氣動領域規模最大、綜合能力最強的新型科研隊伍,先后涌現出了兩院院士、大校群體、青春方陣、科技將軍等一大批科技領軍人才,為氣動事業的未來培育了希望。
責任編輯蘭寧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