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 名
你聽說過人向石頭道歉的故事嗎?
一個小沙彌在化緣的時候,與一位農婦吵了起來,最后發展到動手打人。他扯破了農婦的衣衫,農婦則抓破了他的臉。后來聞聲趕來的和尚將他們勸開,并把小沙彌送回到寺院中。
老法師了解了情況后,一句教訓的話也沒有對小沙彌說,而是在供品里找了些布料,然后帶著小沙彌去給農婦賠禮道歉。
當然,面對專程來賠禮的師徒,農婦也變得通情達理了。她說,這件事情都怨她。她不該嘲笑和辱罵前來化緣的小沙彌……
師徒倆回來的時候,天已經黑了。在山坡上,老法師被一塊石頭絆倒了,腿摔出了血。小沙彌扶起法師后,狠狠地朝地上的石頭踢了幾腳,還想把它抱起來扔下山去。老法師先是連聲念阿彌陀佛,然后對小沙彌說:“石頭本來就是在地上的,又沒動,是我不小心踩上它后,我才被絆倒的,根本不應該怪它啊!這次磕碰是我自找的,我理應向石頭道歉……”
小沙彌愣了一下,終于明白了師父的意思,他自責而歉疚地說:“對不起,師父,是我錯了!我今后一定注重個人修養,學會尊重他人。”
是啊,石頭本無意,何必生怨氣?由石頭推及到人,我們才知道人與人之間應互相寬容和體諒。
(肖芳摘自智慧世界網)
道歉期限
佚名
心理學家表示,道歉一定要慎重,不要操之過急。根據他們的研究發現,道歉者最好在失言后的10分鐘到兩天內向生氣的人承認錯誤。
這是有一定道理的,比如你說了傷害別人的話,即使你是無意的,是口誤,但從心理分析的角度來看,也表明你的內心有類似的想法,才會有這樣的口誤。你說了傷人的話馬上就道歉的話,則只說明你在看到別人的痛苦反應時,才覺得自己錯了,而內心未必真正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如果你經過思考之后再去表達歉意,給別人的感覺則是你經過了思考,真正知道錯在了哪里,并為此深表歉意。
從自身的角度來看,太快的道歉確實也沒經過很多思考。欲道歉者可以冷靜一下,仔細反思自己的問題后再去道歉,這樣對別人和對自己都是負責任的行為,何況有時候也未必都是自己的錯。冷靜思考之后,你可以更清晰和耐心地跟對方交流,這才是最負責任的做法。
另外,道歉時間控制在兩天之內,也是比較合適的。時間過長,對方可能已經遺忘了,再舊事重提反而不好。當然,如果你對對方的傷害比較大,那就即使晚道歉也比不道歉要好,這不僅顯示了你對別人的重視程度,也表明了你對待錯誤的態度。
(肖芳摘自智慧世界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