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 鵬 易水根 金 磊 劉志圣
[摘要]人類已進入信息時代,信息技術給人和社會帶來的巨大作用和變革是前所未有的,由此促發關于信息時代的哲學思考。因此,將闡述信息的認識論定義及其內涵,認為信息化豐富哲學的內容,并從辯證的角度論述信息時代的利與弊。
[關鍵詞]信息時代哲學思考信息的認識論定義
中圖分類號:G2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7597(2009)1020208--01
一、信息的認識論定義及其內涵
信息,作為信息時代的核心和靈魂,是物質在相互作用過程中表達出來的內在邏輯的時空序。這種時空序依賴于物質而存在,為人的意識所反映。該定義下的信息包含五個層次:
第一層次——實體態信息。這是物質在相互作用過程中表達出來的關于實體本身的信息。諸如廣延、質量、重量、能量、形態、性能等。
第二層次——運動態信息。這是物質在相互作用過程中表達出來的關于實體動態的信息。諸如速度、運動、變化、‘發展、延續、頻率等。
第三層次——基因態信息。這是物質在發展過程中共時性結構表達出來的歷時性規律的信息。它的本質是,物質發展過程是結構與建構的統一;表達形式是全息重演。諸如結構、組織、系統、本質、因果、必然性等。
第四層次——反應態信息。這是物質在接受內外刺激過程中表達出來的關于經絡系統結構功能的信息。諸如反應、感應、感覺、傳導、分泌、代謝等。
第五層次——思維態信息。這是物質在反映過程中表達出來的關于心理、思維的信息諸如恐懼、喜歡、情感、反映、認識、判斷、推理、選擇、知識、意志等。
任何信息都是以上五個層次的統一。只看到某個層次而看不到其它層次,是片面的;只看到顯信息,看不到潛信息,是膚淺的。事實上,信息作為事物的自我表白,是厚著臉皮的自薦。是不加粉飾的。這正是科學所以可能的前提和條件。同時,信息作為事物的專有語言,又是需要借助多種“字典”才能讀譯的。這正是科學所以必要的深刻原因。
綜上所述,聯系人類認識實踐史,又不難看出,這五個層次依次對應于“是什么”、“怎么樣”、“為什么”、“怎么辦”、“怎么好”五個人類認識實踐史的永恒課題。
二、信息化豐富了哲掌的內容
互聯網把廣闊的世界聯系起來了,而且比以往任何時候的聯系都顯得更加緊密。它的出現有力地證明了世界普遍聯系的觀點,并且進一步豐富了聯系觀。傳統哲學沒有揭示客觀事物之間聯系的中介。互聯網的產生為此提供了理想的中介——虛擬現實。另外,傳統哲學認為聯系是線性的聯系。互聯網的超文本技術提供了非線性聯系的圖式。將世界不同機器上的不同數據庫中的信息連接起來,把一幅非線性的聯系畫面提供在人們面前。為聯系觀增添了新的理論視野。另外,信息化豐富了唯物史觀:第一。信息使生產方式發生改變。人類社會的生產方式是勞動者通過勞動工具改變勞動對象的過程。信息可以使勞動者、勞動工具和勞動對象三要素都發生很大變化。第二,知識將成為推動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知識是生產力中的智力因素。滲透在三要素中進而推動生產力的發展。第三,互聯網營造了一個民主、自由的氛圍,有助于發揮人的智慧和能力,有助于喚起人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有助于人的全面發展。
三、從辯征的角度看待信息時代
我們生活在信息時代,享受著信息化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的便利,它昭示著一種新的文明形態的出現。這對于人類的意義絲毫不亞于火的發明。它強化了人們的平等意識、權利意識和自主精神,全面發掘了人的自覺能動性和潛能,極大地促進了健全人格和獨立個性的形成,為人文精神的彰顯以及人的全面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廣闊前景。[2]
但信息時代也有它不利的一面,這就是信息污染。為了在新世紀最有效的避免信息污染的發生,就要從努力推進城市信息化做起。
首先,處理好基礎設施與信息內容的關系,重視信息內容的開發。在信息化過程中,應防止“重硬輕軟”的傾向。一些城市在推進信息化的過程中,盲目追求建立寬帶網絡和各種網站。而忽視了大規模信息管理的基礎建設,致使耗費巨資建設的網絡和各種網站因為沒有可以運行的信息而形同虛設。必須將先進的信息基礎設施與應用有機的結合起來,使企業信息資源、基礎設施融為一體,這樣就可以做到信息及時、準確的傳送與共享。
其次,處理好營造環境與運作項目的關系,重視為信息人才創造環境;在信息化過程中,需要運作項目,但環境營造將為避免各個方面的信息污染起到重要作用。信息在全世界自由地流動帶來人才特別是信息人才的完全自由流動,信息人才完全可以在世界范圍內選擇最適合發展的環境。如何引進并留住人才成為信息時代迫切需要解決問題。人才的引進將會的大大推動促進信息的更新與傳遞。避免信息污染。
再次,處理好統一規劃與鼓勵競爭的關系。企業應統一規劃,統一領導,統一管理,還要充分調動包括企業、政府和家庭在內的各個主體的積極性。通信資源的相互融合是世界發展的趨勢。如何把握最新的信息,如何真正的在企業中做到市場信息人機一體是非常重要的。堅持統一性,還應該注意通信、技術、設施、管理等信息化要素的共享,充分避免各類信息污染的現象發生。
最后,處理好典型示范與整體推進的關系,堅持示范先行。在信息化過程中,政府應率先實施信息化,推進電子政務,以加速信息的運轉與更新。電子政務是在互聯網平臺上實現政府資源、企業資源、社會資源和中介服務資源的整合,為企業和家庭提供全方位的數字化的快捷、簡便、高效的政務服務。
四、結束語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科技革命是歷史進步的源動力。然而,歷史也已經證明“科學技術是一把銳利的雙刃劍”。當今的信息化浪潮同樣會給人們帶來負面、消極的影響,甚至是極嚴重的社會問題。信息技術成就了信息時代,計算機網絡使社會性得到極大的強化,同時人類也變得越來越脆弱。我們在信息時代中進行理論和實踐探索的同時,更應該注重信息時代所帶來的負面隱患。因為小小的病毒一夜之間會使全世界上干萬臺電腦陷于癱瘓。未來的信息戰、電子戰令人毛骨悚然。信息時代全面改變了人類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同時也改變著人們的安全觀念和國家安全觀;在信息時代的背景下,我們需要重新審視國家安全戰略。[4]對此,需要人們不斷進行哲學思考。其實,對待任何科學技術都要采取辯證的態度,認清其利弊,既要取其利,又不為它所傷害。這一點也符合中國的“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