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某與焦某是朋友,2007年3月5日,劉某正通過自己昵稱為“城市獵人”的QQ與人網聊時,見焦某通過其昵稱為“笨小孩”的QQ向自己發消息,要求借用劉某的筆記本電腦。劉某應允,并如約將電腦借給了焦某,雙方還說好了歸還的時間。
2個星期后,劉某按照雙方事先約定要求焦某歸還電腦時,焦某矢口否認,還質問劉某有何憑證。劉某十分氣憤,便提出要拿出QQ聊天記錄對質,不料焦某表示自己“還懂點法律”,像QQ聊天記錄這樣的東西根本不能作為證據使用,因為劉某根本不能證明“笨小孩”的QQ賬號就是他焦某人的。劉某聽罷頗為無奈,但還是將焦某起訴至法院,并聘請了1名律師作為自己的代理人。
律師詳細詢問了劉某,當時焦某借用電腦時,除了QQ聊天記錄以外,是否還留下別的憑證或者有他人知曉這件事?劉某回憶當時還有自己的朋友李某知道這件事,因為自己當天一開始是在和李某聊天,后來焦某借用電腦,自己就顧著和焦某聊了,沒有及時回復李某發來的QQ消息。劉某稱,自己當時把焦某借電腦的事告訴了李某,而且李某也是焦某的朋友。
后律師與李某聯系,李某表示劉某有告知焦某借電腦一事,而且當時自己在和劉某聊天的同時也在和焦某聊天,焦某當時也告訴自己焦某向劉某借了一臺筆記本電腦,這些情況都有自己保留的QQ聊天證據為證。劉某的律師便把李某同劉某、焦某兩人的聊天記錄以打印稿的形式固定下來,連同劉某與焦某的聊天記錄和李某的證人證言一起作為證據遞交至法院。
法院經審理后認為,一般情況下,QQ聊天記錄難以作為有效的證據使用,因為QQ聊天記錄作為電子證據的一種形式,具有來源難以判斷、內容易于修改等特點,法院很難僅憑QQ聊天記錄判斷聊天者的真實身份,也就難以對聊天記錄的真實性做出認定,因而一般對QQ聊天記錄是不予采信的。但是本案中,由于證人李某同時在和原被告劉某、焦某網絡聊天,能較為有效地證實昵稱分別為“城市獵人”和“笨小孩”的QQ賬號的真實使用者,并且李某也為此出具了證人證言,各證據之間形成了一個較為完整的證據鏈,能夠相互印證。因而法院判決支持劉某的訴請,焦某應當將電腦歸還給劉某。
點評:楊賢斌(浙江君安世紀律師事務所律師)
隨著電子科技和信息科技的迅猛發展,人類的生活日益向互聯網絡拓展,而QQ就是其中典型的即時通訊工具,豐富了人們的交流形式。另外,很多企業通過電子郵件同客戶達成了一筆又一筆的生意??梢?,網絡正在漸漸改變人們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但與此同時,各種民事爭議糾紛也逐漸向網絡蔓延,使爭議的解決較以往有了很大的不同。民事爭議的解決有賴于民事證據,民事訴訟法規定的證據形式有7種,用通俗的語言表述基本上可以歸入到我們日常所說“人證”與“物證”。而QQ的聊天記錄以及電子郵件等與以往的證據形式有較大不同,其中之一即是證據來源的不確定性。我們都知道,目前QQ以及電子賬號都是開放注冊的,并不需要驗證使用者的真實身份,由此造成了一個困境,即一旦發生糾紛,僅憑聊天記錄或者電子郵件的內容是很難證明相關事實的,因為在訴訟中很難將虛無縹緲的網絡賬號同活生生的當事人聯系在一起,除非有較為有力的旁證來加以佐證。劉某訴焦某一案,劉某勝訴的關鍵在于有李某提供了旁證,否則按現行的民事訴訟證據規則,劉某是要敗訴的。
以上所述,都旨在提示網絡生活中的風險,尤其是在進行網絡交易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保留證據以便日后發生爭議時維護自身的正當權益。而保留證據的有效渠道有:在簽訂書面合同時,即在合同中載明雙方交易所使用的電子郵箱、QQ以及MSN賬號等,以便確認這些帳號實際使用者的身份;在網絡交易時要求對方提供相應的身份證明文件等。總而言之,在網絡上生活、工作之時,一定要格外慎重,以避免自身權益遭到侵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