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剛
讀了幾篇張愛玲的和有關她的文章,張愛玲給我留下了一個印象,她是一個財迷,一個徹底但非常坦率非常可愛的財迷。
她在她的散文《童言無忌》里提到:“不知道‘抓周這風俗是否普及各地。我周歲的時候循例在一只漆盤里揀選一件東西,以卜將來志向所趨。我拿的是錢——好像是個小金鎊吧……從小似乎我就很喜歡錢。”
張愛玲在其他散文中說:“我母親是個清高的人,有錢的時候,固然絕不提錢,即至后來為錢逼迫得很厲害的時候,也還把錢看得很輕。這種一塵不染的態度,激起我的反感,激我走到對面去。因此,一學會了‘拜金主義這個名詞,我就堅持我是拜金主義者。”
讀中學時,她畫了一張漫畫投到英文《大美晚報》上,得到了五塊錢的稿費,她立刻去買了一支丹琪唇膏,打扮打扮臉蛋。母親怪她不把那張鈔票留著做個紀念,她說:“對于我,錢就是錢,要買到各種我所要的東西。”
中學時代沒什么好衣服穿,她常想:自己要有很多很多的錢,買好多好多的衣服,漂亮的衣服裝上滿滿的幾大柜子。連姑姑張茂淵也常常笑話她是財迷,說“不知你從哪兒來的一身俗骨”。張愛玲也笑著說:“我本來就是一個俗人。”
她并不介意人家說她財迷。胡蘭成說她愛錢如命。哪怕和最好的朋友炎櫻相處,在錢財上也是錙銖必較、一清二楚。和炎櫻每次出去吃東西,要先商定好由誰付錢再去,或各自買自己的一份,還要互相勸對方:“不再加一點么?”張愛玲不管是再近的親戚,再好的朋友,在錢財上照樣是分明的。因為她看到,賺了錢就有了自由,既不像從前那樣寄生于父母家,買什么東西要申請,申請后還要得到批準才能買到,有了自己的錢,自己想買啥就買啥,多好。
張愛玲很坦率地強調說:“我喜歡錢。”“我不知道錢的壞處,只知道錢的好處。”
張愛玲在錢財上就沒有大方的時候嗎?在愛情迷糊了她的眼睛的時候,她一心愛著大漢奸才子胡蘭成,胡蘭成在國人的追殺下屢屢逃亡。這時,是張愛玲在經濟上支援著胡蘭成,自己簡衣素食,給胡蘭成則動輒數萬元。可胡蘭成不光是個漢奸還是個性亂交者,即使在逃亡的時候,還給張愛玲戴上了幾頂綠帽子。這使張才女傷心不已。
看來張愛玲確實如此,有時候很清高,世人說她孤傲;有時候如她自己所說,又很俗,吃零食,逛商場,買衣服,對錢斤斤計較。她的俗是真俗,雅是大雅。所謂大俗大雅,正可以用在她身上。
謝守輝摘自《人民政協報》 編輯/李潔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