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 圈
美國有一個老婦人,丈夫在她54歲那年突然去世。喪夫之痛尚未消散,打擊就接二連三地襲來:首先是幾個子女為遺產問題鬧得不可開交,接著是丈夫生前傾注全力經營的加油站宣告破產。為抵償債務,她不得不賣掉房子以及一切值錢的東西。寂寞、貧窮、疾病,以及由此而來的種種不幸,使她感到余生可怕。
她整天郁郁寡歡,在心里一遍一遍地念叨著:我才54歲,我才54歲啊!誰都清楚,她在為自己的將來擔心。
她想她應該找份工作。但是當這個念頭冒出來的時候,她被自己嚇了一跳:誰會雇用一個老婦人呢?即使有人愿意扔這個錢,一個54歲的老婦人到底能做些什么呢?即使她能做點兒簡單的苦活,但誰會相信她呢?即使有人愿意相信,愿意給她提供做工的機會,她能保證在工作日的8小時內有足夠的精力嗎?
她擔心別人嫌她老,擔心別人嫌她動作遲緩,擔心自己承受不了別人要求的工作強度……她每天都有100個擔心。這讓她更加懷念過去,懷念丈夫在世的歲月。由懷念而生悲痛,她重新陷入喪夫的陰影中,不能自拔,這徹底毀掉了她的健康。如此一來,貧窮、寂寞、疾病便全部被她請進了門。
她不得不住進醫院。醫生了解她的情況后,對她說:“你的病情很嚴重,需要長期住院治療。可是你又沒有錢……我看這樣吧,從現在開始,你就在本院做零工,以賺取你的醫療費用。”
她問:“可是我到底能做什么呢?”
醫生說:“也沒多難,每天就打掃醫院病房的衛生吧。”
手握掃帚,她的心開始寧靜起來:反正沒有比這更好的了,而且就目前的情況來說,自己似乎別無選擇。
她開始忙碌起來。每踏進一間病房,她就目睹一次他人的病痛和災難,她的心也就豁亮一次,因為她覺得自己的情況看起來是最好的——畢竟還可以做點兒活計,雖然這活計看起來那么微不足道,但這至少說明她的健康狀況在所有病人中是最好的。
漸漸的,她不再擔心什么了,因為她實在是太忙碌了。對她來講,擔心反倒成了一種非常奢侈的情緒,因為它需要閑暇。
驅除了疾病和寂寞,似乎只有貧窮才是應該花力氣解決的事。所以,在醫生建議她“出院”時,她說服院方讓她留了下來,她繼續在保潔員的崗位上干了3年。由于經常接觸各種各樣的病人,她對病人的心理了如指掌,3年后,她被院方聘請為心理咨詢師。疾病、寂寞早已遠她而去,貧窮也開始向她揮手告別,她覺得人生又重新開始了。
在她76歲那年,她擁有了這家醫院51%的股份。在她辦公室的墻上有這么一段話:昨天的痛,已經承受過了,有必要反復兌現嗎?明天的痛,尚未到來,有必要提前結算嗎?只要勇敢向前,機會也許就在柳暗花明間。
桃之妖妖摘自《37度女人》編輯/李潔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