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16日,當看到風塵仆仆的老父親再次來到監獄看望自己時,昔日臺球名將李崢忍不住淚如雨下,懊悔地說:“我現在知道自己錯了,我不該那么剛愎自用、死不認罪,是我自作自受!”
今年33歲的李崢因倒賣經濟適用房房號構成詐騙罪,他因詐騙225萬元被判刑期15年,此案被稱為“中國房號詐騙第一案”。人們在惋惜一個有臺球天賦的年輕人誤入歧途的同時,還感嘆一人犯法,全家受難。
叛逆少年成臺球名人
李崢的父親是北京市公安局的一名退休警察。當年,李崢的父親離異再婚生下了李崢,在復雜家庭中長大的李崢從小性格叛逆,高中畢業當上了小公共汽車的售票員,認識女友不久之后就搬到女友家居住。這一年李崢不足20歲。
李崢得到了女友全家的呵護。李崢曾經多次創業失敗,但女友毫無怨言,他未來的岳母甚至還賣掉家中的一套房子支持他。后來李崢愛上了臺球,曾獲得首屆“星城杯”臺球男女混合大獎賽冠軍,擔任過2006年臺球公開賽副總指揮。由此李崢進入臺球行業,并成為中國臺球界的名人。
李崢和女友合伙在北京最大的經濟適用房社區天通苑內開辦了一家臺球廳,國內很多臺球名將都曾在這里進行過賽前訓練。成名之后的李崢開始任意妄為,別人相求的事情即使超出了他的能力范圍,他也想方設法地辦妥,漸漸地他自認自己是個“能人”。
鉆空子小老板上法庭
2005年,李崢的幾位哥們想買經濟適用房,但是苦于拿不到房號,李崢聽說后答應朋友試試看。天通苑是北京最大的經濟適用房社區,在建設前期由于審批不嚴,一些人便利用可乘之機,在不夠購買條件的情況下成功購買到了經濟適用房。
李崢托付一位朋友幫忙搞房號,事情出人意料地順利。2005年年底,李崢成功地幫這4位朋友買到了天通苑的房子,每套房子至少省下了十幾萬元。為了感謝李崢,朋友們每人給了李崢1萬元好處費。
面對為數眾多的購房者,李崢從中看到了“商機”。于是從2006年3月開始,李崢在臺球廳內約見一位又一位買房人。李崢說:“先交5萬塊錢,等房子辦好后再交3萬。我給你們打借條。如果辦不成,算是我借的錢,到時候一定還。”李崢自認為熟悉法律,以為等房子事辦成了再拿好處費顯得自己很有誠信,如果辦不成算借款就規避了法律風險。
就這樣,在2006年3月至2007年5月期間,先后有三十余名買房人交給李崢共計二百余萬元。可是從2006年開始,國家加緊了對經濟適用房的管理,李崢走不通門路了。2007年春節前后,一些早交了錢卻買不到房子的人開始催問李崢,要么給房號,要么還錢。無奈之下,李崢開始通過拆東墻補西墻的辦法,忙亂地堵著他自己掘下的“窟窿”。到2007年6月20日之后,被債主追上門的李崢再也不敢開手機了。拿不到房號的人紛紛來到臺球廳,卻再也找不到李崢。無奈之下,他們選擇了報案。
2008年7月1日,李崢因詐騙罪被起訴,公訴機關指控被告人李崢于2006年3月至2007年5月期間,以幫助辦理天通苑小區經濟適用房房號為名,先后騙取33人共計人民幣225.3萬元。
律師失誤父子失和
案發后,李崢的父親通過一位老朋友介紹,請一位名叫趙宇的律師為李崢辯護。趙宇提出兩種辯護思路:一是把這個案件辯護成民間借貸,二是把李崢詐騙罪的罪名推翻。李崢同意了律師的辯護思路。后來,律師和李崢的父親也溝通過,雖然當了多年警察,但李崢的父親對于詐騙罪的界定了解得并不很清楚,一聽律師說自己的孩子無罪,李崢的父親也同意了這個辯護思路。
可是在法庭上卻發生了戲劇化的一幕。李崢自始至終拒絕認罪,并且十分“仗義”地拒絕供認出他的“能人朋友”。在整個庭審過程中,李崢面無表情地回答著法官的訊問,拒絕透露曾為他搞到“房號”的“朋友”是誰。
李崢的代理律師趙宇對檢察機關提出的指控,一直沒發表任何意見,但在最后的陳述階段,趙宇對法官表示,他對李崢被公訴的罪名存在異議。他語出驚人:“我認為,他的罪名不是詐騙這么簡單,深究起來會涉及到合同欺詐、非法集資等。”根據我國刑法規定關于合同詐騙和非法集資這兩個罪名的刑期都要重于普通的詐騙罪。趙宇話音剛落,幾乎所有旁聽的人都大吃一驚,有人忍不住笑起來。李崢沖著趙宇大喊:“你還嫌我判的太輕了是不是?我要求律師回避庭審。”
辯護律師在法庭上發揮失常,令本來脆弱的父子感情雪上加霜。有知情人透露,李崢在庭審后氣憤地說:“我生活在一個破碎的家庭里,同父異母的姐姐為了獨得父親的遺產,不惜犧牲弟弟的權益。律師是我父親找的,我知道他就想我趕緊判了。”李崢還認為父親和姐姐不僅不幫自己,還設計著讓自己蹲監獄,“好奪走我的臺球廳”。
事實上,在李崢事發后,父親為了湊錢挽救李崢,把自己的房子騰出來準備賣掉,已經搬到朋友家里居住。庭審之后看到媒體的報道,李崢的父親氣憤至極,但想到此案難以出現轉機只好黯然作罷。
傾家蕩產難贖罪
2008年7月17日,李崢一審被判處有期徒刑15年。李崢選擇了上訴,他的親人又陷入新的一輪煎熬。
李崢的父親和姐姐為了在最后的時機減少刑期,極力勸說李崢認罪并盡全力賠償受害人的損失。李崢的父親加快了賣房的速度,可是他的二手房幾乎無人問津。從事美容行業的姐姐受此事影響,在事業和家庭等各個方面都遇到重大變故,公司黃了,奧迪車賣了,陷入危機中的姐姐也無力幫上李崢。李崢的女友表示要賣掉臺球廳賠償受害人損失。
但親人的想法并未得到李崢的認可,李崢覺得如果把臺球廳賣掉了,女友就會陷入困頓,以前女友家曾經賣掉房子為自己還賬,他不能對不起女友。而且李崢覺得即便賠償了部分損失,減刑也減不了幾年,還不如不賠。2008年9月10日,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終審維持了原判,這場被稱做“中國房號詐騙第一案”的官司塵埃落定。
法律是無情和嚴肅的,李崢任性地拒不認罪,也沒有賠償被害人的任何損失,這必然讓他接受法律的制裁。然而面對高墻鐵窗,面對漫長的刑期,他終于痛苦悔恨,發現最渴望的是自由,最難舍的是親情。可是他從一開始就自欺欺人,寄希望于鉆法律和政策的空子,心存僥幸地玩著“打欠條、買房號”的把戲,自視高明。殊不知“法網恢恢,疏而不漏”。他違法犯罪,不但導致親人失和,更讓自己深陷囹圄,枉費青春。
(責編:孫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