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癥是威脅人類健康的嚴重疾病,是目前令醫學界最感棘手的難題。我國每年新發病例200萬,每年在治患者600萬以上,治療費用在1500億元以上,因癌癥死亡人數達130萬人。針對癌癥發病率的新動向及其與人們生活、飲食狀況間的關系,我有12字的忠告:管好嘴,放寬心,常檢查,多留意。
“癌”字由3個“口”字組成,管住“口”是防癌治癌的關鍵。以前經濟條件不好,人們得食道癌為多,現在我們經濟發展了,得的大多為肺癌、腸癌、乳腺癌、胰腺癌。一個40歲女性得了乳腺癌,我看她皮膚特好,白白嫩嫩的,病床旁邊是一溜蛋白粉罐,我說你都吃了些什么,她說雪蛤已經吃了3年,你想啊,雌激素水平高當然皮膚好了,但乳腺癌就控制不好了。
有人盲目聽信民間傳言多食甲魚,其實有害無益。在我30年臨床中,見癌癥病人因亂補甲魚送了命的不下幾十例。對消化道腫瘤、婦科腫瘤,甲魚屬于絕對禁忌,前者易引起胃腸負擔加重,甚或誘發梗阻;后者則有可能因刺激雌激素水平升高而不利于康復。
除了雪蛤、甲魚,過量服用蛋白質粉也可能帶來同樣的后果。城市里的癌癥患者多患有營養過剩所致的癌癥,此時再服蛋白粉,屬“火上加油”!盡管有些人體力會改善,但有很強攝取營養能力的癌細胞更“高興”了,它會因此發展得更快。
世界癌癥研究基金會的研究已經表明:海魚對多數癌癥患者來說,是優質蛋白的最佳來源,萬例患者食用海魚后并未見多大問題,故可推薦。中國人認為海魚是“發物”,這個概念錯了!“發物”是針對過敏而言的,而不是癌癥。當然,有的病人吃了以后有時會有所不適,根據我的經驗,往往是化療等導致胃腸道的消化酶有所不足,吃點多酶片等,幾天就能解決問題。
在我所接觸的病人中,滋補煲湯亂放藥材成通病。根據衛生部確定的藥食兩用原料共有79種,而市場上能夠買到的遠不止這些。家庭自制“當歸黃芪烏骨雞”,當歸和黃芪兩味中藥與烏骨雞的重量比應為1:100,即一只重1000克的烏骨雞,當歸和黃芪加入10克為宜,但很多家庭放這兩味中藥時,根本不秤分量。
家庭煲骨頭湯、魚湯、雞湯最多,一般都認為肉骨或魚骨、雞湯中富含大量軟骨素和骨膠原,能提高人體對鈣質的吸收和補充。但富含高蛋白質、高脂肪原料的這些湯,喝多了不僅使人生膩,還會營養過剩。單一食物的湯應盡量少喝,純的蔬菜湯雖有清熱作用,但若經常喝這些湯,利尿作用加強,人體有用的津液也隨小便排出體外;雞湯、肉湯、骨頭湯、魚湯等富含高蛋白質、高脂肪原料的湯,不僅痛風人不能喝,平常人喝了也會營養過剩。
還有一些餐館推出的藥膳更加離譜。號稱“十全大補火鍋”里放八角、桂皮、茴香、當歸、黃芪等辛燥活血藥,再加入羊肉、狗肉等熱性食物,這般“火上加油”又不加說明,有陰虛內熱的顧客吃后豈不發病?
大家應該多食粗糧,少食精制糧,少食甜食,還要控制脂肪攝入。要講究適度的優質蛋白攝入,要常飲淡淡的當年綠茶。“少吃一口,多活一天”,上了年紀的人,晚餐尤其要控制。少應酬,不喝酒,飲食講究按時、常量、有規律。同時,要學會宣泄情感,及時釋放內心的抑郁,唱唱卡拉OK、看看體育比賽、參加短途旅行等都是較好的排遣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