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年86歲,是1946年參軍的離休干部。我曾經是個老病號,先后患有胃病、肺結核、失眠癥和心律不齊,2002年5月還做了肝癌切除手術。肝癌是癌中的“兇神”,我卻與它斗爭了7年,不僅健康、快樂地活著,還在中國第七屆老將田徑錦標賽上,以28.32秒的成績奪得男子100米銀牌和男子5000米第4名。本來,我可以奪得100米的金牌的,但是考慮到自己做過肝癌手術,鍛煉和參賽的目的不是為了獎牌,而為了健康,因此保留了實力。
作為一個癌癥病人,我能取得這樣的成績,是多年堅持鍛煉的結果。我堅持每天早晨到天津樂園長跑三五千米;我還連續多年參加北京國際馬拉松半程比賽,兩萬多米的賽程每次都能在兩個半小時之內完成。我不為名次,只是想檢驗一下自己平時鍛煉的水平,看一看自己能不能達到比賽的“標準要求”。其實,這種“檢驗”我和隊友們經常搞,每年都要跑幾次天津的中環線,跑一圈兒3.5萬米。我原本計劃在2002年參加全程北京國際馬拉松比賽,并且進行了強化訓練,怎奈例行體檢發現得了肝癌……
病魔雖然耽誤了我的參賽計劃,但在2003年我依然參加了北京國際馬拉松一萬米比賽;2004年參加了第六屆老將田徑錦標賽;2005年舉辦第七屆老將田徑錦標賽時,我執意要報名參加100米比賽,隊友們勸我別參加了,這一次我卻“態度強硬”,經測試賽和到醫院全面體檢,我的心肺功能及各項健康指標良好,醫生允許我參加比賽。
其實我不是專業運動員出身,我的跑步鍛煉是被生活“逼”出來的。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波及天津,驚恐中,我的老伴兒突發心臟病,處于半昏迷狀態……醫生對我說,病人隨時有生命危險。那年我52歲,正在爬生活的陡坡,兩個兒子,大的19歲、小的17歲,萬一老伴兒出現不測,這日子可怎么支撐呀!我意識到沒有健康的身體就沒有能力照顧病妻,也無法撐起這個家。當時一篇《慢跑可以調整心率》的文章讓我眼前一亮,因我正被心律不齊所困擾,此法簡單易行。
認準了這條路,我就一“跑”到底。剛開始,200多米就讓我氣喘吁吁、大汗淋漓,老伴兒住院一個多月,我在醫院的院子里跑了一個月。隨后,我越跑越有勁兒、越跑越輕松,越跑越不過癮,不到一年時間,我就跑步上下班了。
這事,說起來輕松,堅持下來卻是非常艱難的。最難的是數九嚴寒,頂著凜冽的寒風跑;三伏酷暑坐著都冒汗,更何況跑步呢?一猶豫就會半途而廢,咬牙堅持就習慣成自然了。我成為“抗癌明星”之后,許多人慕名而來跟著我學習跑步鍛煉,最多時達到50多人,能夠堅持下來到現在的只有10余人,如今我一天不跑就感覺渾身別扭。
堅持跑步也讓我獲得了堅韌的性格,幫我挑起工作和生活兩副重擔。曾經困擾我多年的胃病、失眠、心律不齊等毛病竟然統統“跑”沒了。1978年老伴癱瘓在床至1990年去世,我整整服侍了老伴12年!如果不鍛煉,憑以前糟糕的身體,恐怕早就被拖垮了,現在我已是不知疲倦的“鐵老頭兒”。
當然,我能成為“抗癌明星”,也有三個必然的因素:
一是早發現早治療。我的病情發現得早,手術及時。許多人等到身體難受、疼痛了才去醫院檢查,那已經晚了。所以,中老年人一定要特別重視體檢。
二是跑步鍛煉了身體素質,機體的免疫力和抵抗力比一般的中老年人要強。這不僅表現在手術后恢復較快,更表現在抵御化療副作用的能力上,我術后一共做了8次化療,雖然也很難受,但基本沒有影響吃飯和睡眠。
三是鍛煉要講科學。我每在參賽前都請醫生全面檢查身體,并遵醫囑參賽時留有余地。因為我參加比賽除了想證明自己的健康水平外主要是要向世俗的舊觀念發出挑戰,以證明癌癥病人同樣可以參加體育鍛煉,同樣可以放射出生命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