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鰍情
年輕人畢業后,被分配到山區的一所小學教書。那時正值夏季,年輕人發現,學校里僅有的十個學生全都臟兮兮的,胳膊小腿上都是泥漿。因為這幫孩子經常到河里打魚摸蝦,從而換點鹽錢幫補家用。
從第一天開始,年輕人就有打道回府的想法,所以教書很不賣力。在課堂上,年輕人常常有氣無力地講著根本沒有備過的課,聲音很輕很輕,他就只盼著回城的調令早點到來。
很快,秋天來了,天氣越來越冷,就在年輕人又一次心不在焉地講完課后,十個學生突然齊刷刷站在年輕人的面前,每人從書包里掏出了一個塑料袋。塑料袋里有水,水里都養著兩條泥鰍。他們認真地說:“老師,你講課的聲音小,是底氣不足,爺爺奶奶說,吃用泥鰍燉的湯就有好效果,特別講究的是,多少歲就吃多少條泥鰍!”
年輕人愣了,他今年二十歲,他們每人兩條,總共剛好二十條。年輕人問:“你們怎么知道老師的歲數?”學生們一樂,說:“星期天,我們一起到鄉教育組打聽來的。”
年輕人聽到這兒,眼眶里頓時充滿了感動的淚花,這兒離鄉里有近十公里山路,在這日漸寒冷的天氣里,他們在冰涼刺骨的河里摸泥鰍……
從這天起,年輕人再也不想調動的事了,這一條條黝黑的泥鰍、一顆顆至純的童心足以讓他感動一輩子。
作者:朱勝喜
盲人引路
清晨,一個牽著山羊的青年因為大霧迷了路。這時,一位盲人拄著拐棍走過來,青年問他是否也因為大霧彌漫而迷了路。盲人笑著說:“我眼睛原本就看不見,有沒有大霧對于我沒有什么影響。我走路完全靠記憶,走過的路不會走錯的。你跟我走雖然慢一點,但是一定不會迷路。”
青年喜出望外,牽著山羊跟盲人向前走。盲人一邊在前面引路,一邊和青年攀談起來,問他大清早到哪里去。青年說:“哦,我去鎮上賣羊。”
盲人說:“是母羊還是公羊,養了幾年?”青年隨口說:“是母羊,已經養了三年啦!”
霧氣越來越大,青年牽著山羊繼續跟著盲人走。走了一會兒,盲人突然抓住青年的手,大聲說:“這里是派出所,快進去坦白交代偷盜山羊的犯罪經過吧!”
青年是個慣偷,他因偷盜村民養的雞鴨羊,已經多次進派出所了。在民警的追問下,青年承認山羊是剛從一戶村民的羊棚里偷來的。青年疑惑不解地問盲人:“你是盲人,什么都看不見,怎么就知道我是小偷呢?”
盲人笑著說:“我養了幾十年羊,根據它們不同的叫聲,可以判斷是母羊還是公羊,多大歲數。你牽的明明是公羊,你卻說是母羊,明明才一歲多一點,你卻說已經養了三年。還有,羊被主人牽著和被陌生人牽著,叫聲完全不同。根據這些,我判定這羊肯定不是你自己的!”
小偷這才明白是怎么回事,頭像遭到霜打的草一樣低了下去。盲人說:“別看我是盲人,心里亮堂著呢!我把你引到這里。是讓你坦白從寬,重新做人。”
(作者:錢欣葆)
摳泥土的小男孩
午后,路邊有個小男孩正用手指,從草皮的空隙中摳著泥土。這時,走過來一群青年男女,問他在干什么。小男孩說:“我想摳些泥土帶回家!”
這群青年人更感興趣了:“你是把泥土摳回家捏泥人吧?我們和你一起捏吧?”
誰知,小男孩緊緊握住手中的泥土,連連搖頭:“我拿泥土回家涂爸爸的鞋!”青年人一聽,納悶不已。
小男孩輕輕地說:“我爸爸是地質隊的,平時很少回家,我媽媽得了重病。爸爸每次出門都不放心我們,就怕我們被壞人欺負。可我是家里的男子漢,怎么能讓壞人得逞?所以,每次爸爸出門后,我都會到外面摳些泥土帶回家,然后把泥土涂在爸爸的鞋跟處,再把鞋放在門口,讓壞人知道我爸爸在家,這樣一來,壞人就不敢上門了。我每天換一種泥土涂爸爸的鞋,直到爸爸回來……”
(作者:阿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