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凡
繼2000年、2002年分別耗資900億美元和600億美元對同行實施并購后,2009年1月26日,輝瑞宣布,將以680億美元收購其競爭對手惠氏,這也是美國近3年最大的一次并購案。
從惠氏制藥中國公司獲悉,輝瑞和惠氏均已就此發表聲明,雙方均沒有提到這一并購對中國地區業務的影響。
據悉,輝瑞將通過現金和股票收購惠氏,交易總價約680億美元,輝瑞將以33美元現金及0.985股股票交換1股惠氏股票,惠氏股東將得到每股50.19美元的收購價。由多家銀行組成的財團已承諾提供總金額達225億美元的貸款。
輝瑞稱,此次并購結束后的第二年度,能給輝瑞帶來每股盈利增值。在并購完成后的第三年,能給輝瑞節省總計40億美元的成本。
輝瑞將把惠氏目前的兩位管理層成員納入新的管理團隊。雙方還約定了如果并購失敗各需賠付的天價違約金。輝瑞違約的代價為45億美元,而惠氏的違約余為15~20億美元。
輝瑞的算盤
熟悉美股的專家認為,輝瑞此次并購,寧可出高價以獲得更好的市場份額、銷售渠道等,以達到整體成本的下降。海通證券醫藥分析師表示,并購完成后,輝瑞的產品線將囊括各類藥品。
申銀萬國醫藥分析師張菁認為。醫藥行業的并購和經濟環境的相關度相對較低,更多地是從自身業務發展角度考慮。輝瑞從去年開始就感受到缺少新藥的壓力,一種銷售額規模達100億美元,占輝瑞20%市場份額的藥品專利將很快到期,此后該部分銷售額將巨幅縮水至10億美元,將對輝瑞的業績帶來巨大影響。輝瑞在2009年以及2000年前后的大規模并購動作都與藥品專利有著密切的關系。
目前,美國正身處自大蕭條時期以來最為嚴重的全球金融危機當中,銀行放貸行為的活躍程度降至冰點,可是輝瑞,他們居然還是成功地找到了一群愿意放款的八,獲得了225億美元,使交易的達成成為可能。
當然,能夠讓人愿意借給你225億美元,無論在任何時候,都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情,在今天,我們簡直該說著是個奇跡。
考慮一下收購惠氏的交易的原因——專利到期、新藥研發遲緩、仿制藥物的競爭……我們就會明白,放貸者的行動所體現的,其實也是他們對傳統藥廠及其經營模式的信心。
當你尤其害怕失去自己財富的時候,將它放在哪里的選擇就顯得尤其重要。醫藥公司歷來就貼著防御性的標簽,因為大家都相信,無論在怎樣的經濟周期當中,人們都是會生病的,生病就是要在治病上面花錢。
現在,美國新政府還許諾要擴大健保的覆蓋范圍,因此認定健保開支將持續增加無疑是合乎邏輯的。
不過,我們也不能就此認定這一交易將真正激起華爾街持續的熱情。惠氏股票的市場表現誠然是值得注目的,但是還不足以認定購并的轉折點已經到來。
輝瑞多元化前景
稍早時一家華爾街知名公司的分析師宣布,將輝瑞的評級從“中性”調升至“優于大盤”,理由是輝瑞計劃收購競爭對手惠氏。
瑞士信貸的分析師凱瑟琳·阿諾德指出,自公布收購惠氏的消息以來,輝瑞的股價已下跌了16%。
去年春天開始,這位分析師一直撰文看好輝瑞收購惠氏的前景。
阿諾德在公布的研究報告中寫道,投資者對高股息的期待已經消退,上周一輝瑞已宣布將股息減半,至每股16美分。
她在一份致投資者的報告中寫道,在花時間梳理交易的細節后,瑞信已得出如下結論:“這一交易給以合理價格獲得價值和成長的投資者帶來了機會”。她預計,在2012~2015年,收購惠氏可能使輝瑞的每股盈利增長30~45%。
阿諾德還稱,合并后的公司將擁有更多元化和更穩定的營收來源,現金流狀況將得到改善且更具靈活性,這主要得益于股息的減少。此外,輝瑞預期的稅率暫時性增長在未來幾年中可能緩解。但是,這位分析師同時警告道,輝瑞預計2012年的營收將達700億美元,而目前市場分析師對此的普遍預期僅有660億美元。
目前輝瑞必須應對2011年的營收預計將大幅下滑的問題,屆時世界最暢銷的藥物:輝瑞生產的降膽固醇藥物Lipitor將失去專利保護。收購惠氏將幫助輝瑞從一家暢銷藥生產商轉型為綜合性制藥商,其產品將涉及疫苗、生技藥品、傳統丸劑、非處方藥和獸藥等多個領域。
產業資本開始抄底
在輝瑞的并購史上,數百億美元的手筆并不少見,且近10年來輝瑞的并購案也不斷發生。不過一個有趣的現象是:輝瑞高達百億美元以上的收購均發生在道指下跌或見底的時間。
比如,2000年和2002年,輝瑞并購金額分別高達900億美元和600億美元,而2000年道指階段性見頂后,到2003年2月最低探至7000點附近后反轉走牛,一直上漲到2007年14000點之上。
從2003年起,輝瑞并購金額急劇下降到數十億甚至幾億美元。如今道指已走熊跌至2003年水平附近,美國經濟也陷入金融危機的持續影響中,在這樣一個經濟低迷、現金為王的時期,輝瑞敢于大手筆并購,是巧合還是另有玄機?
有分析認為,輝瑞此次并購或顯示美國的產業資本開始抄底,而輝瑞對此次并購的盈利時間預期或許也正暗示了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