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慕思
新能源投資屬于新興的投資領域,加速的成長市場為投資者創造了一個充滿豐厚利潤的投資機會和規避風險的有利環境。

替代能源科技不僅可以解決能源稀缺和氣候變化這兩大全球性問題,同時也能夠產生豐厚的財務回報。中國由于傳統能源結構的突出矛盾和特殊的地理位置使殼牌、BP、中電投、中石油等中外能源巨頭紛紛重金投向清潔能源市場。
據統計,全球清潔能源投資已經從2004年的300億美元上升至2008年的1550億美元。其中發展中國家在這一領域的投資迅速增加。從現在起到2030年,全球每年至少需要投資5150億美元用于發展綠色能源。
由于經濟快速發展、能源日益緊張、生態環境的惡化和以煤炭為主的能源消費結構等因素決定了中國不得不走清潔能源之路。為此,國家能源局局長張國寶在上任伊始就表示,以煤炭為主體、清潔優質能源占比偏低是中國能源結構的深層次矛盾,中國要走多元化、清潔化的能源發展道路。
據記者了解,在中國的能源結構中,95%是傳統能源,其中絕大部分是靠燃燒化石燃料(即煤、石油、天然氣和其衍生產品),清潔能源僅占5%,預計5年后后者可占能源結構的10%,而20年后所占國內能源結構將達到25%。
BP等國際能源巨頭先行一步
早在2004年,英國石油(BP)公司就和中方合作建成深圳國際園林花卉博覽園的兆瓦級太陽能光伏并網發電系統,總裝機容量居全亞洲第一,投資總額達750萬美元。次年,BP與中國新疆新能源攜手在西安成立了太陽能合資企業——碧辟新能源有限責任公司。
2008年1月,BP與金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北京天潤新能源投資有限公司簽署合資框架協議,旨在共同投資開發、建設、擁有并運行內蒙古白云鄂博鎮附近3個49.5兆瓦的風力發電場,雙方還一致同意在內蒙古地區尋求其它風電投資機會。同月18日,借英國首相布朗訪華之機,BP與中國簽署了一系列涉及煤炭清潔利用技術戰略整合及商業化、風力發電及醋酸生產等幾個方面的協議。
“未來5年,BF將在中國投資不少于3億美元,用于以上項目。”讓人不得不佩服跨國公司企業家們的高瞻遠隔。
另一個能源巨頭也不甘落后。2007年11月15日,殼牌上海首座為燃料電池汽車服務的加氫站正式開業。僅過了一個多月,12月26目,殼牌中國勘探與生產有限公司又獲得山西省一個煤層氣項目55%的參與權益。
2008年2月28日,殼牌集團潔凈煤能源業務全球領導團隊來到北京,向中國銷售其潔凈煤能源業務。資料顯示,殼牌在中國已經出售了16個煤氣化技術許可證,而同一時期北美地區僅售出1份技術許可證。
金融危機也不能打消跨國公司投資中國清潔能源的熱情。2008年12月12日美國高盛高調宣布將攜手鼎暉投資,向中國太陽能光熱產業的龍頭企業皇明集團投資近1億美元。當人們還在為其行為感到詫異時,僅隔不到一個月時間,世界第二大風力發電設備制造商、第一大獨立風電開發投資商——西班牙歌美颯風電設備公司宣布,將在濰坊西部山區建設15萬千瓦風電項目。該項目建成后每年可發電3億千瓦時,年收入達1.4億元。
中石油等本土能源企業加速進軍
西方跨國能源企業在清潔能源開發、低碳技術、能效提高、資金投入等方面擁有的獨特優勢,使他們在中國清潔能源市場已經占有先機。從能源發展的長遠戰略考量出發,因為國際能源巨頭的迫近,中國的跨國能源企業也正加速進軍清潔能源領域。
1月8日,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公司與湖南省政府簽訂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中電投將投資600億元推進湖南電力建設,合作推進華容小墨山核電項目前期工作。中電投黨組書記、總經理陸啟洲說,目前,中電投正積極推進清潔能源建設,大力發展水電、風電、核電。
據中石油高層透露,中國石油計劃2010年前斥資百億元進軍新能源,形成新能源生產能力300萬噸油當量。“十一五”計劃未,中石油非糧乙醇年生產能力將超過200萬t/a,達到全國產量的40%以上,同時形成林業生物柴油每年20萬t/a的商業化規模,并建設生物質能源原料基地40萬公頃以上。目前,中石油不僅擁有煤層氣3萬億立方米,國內規模最大的30億立方米煤層氣處理廠正在建設中,還在煤層氣、油砂礦、油頁巖、地熱等多方面取得初步成果。
與此同時,中石化、中煤能源集團公司等5家企業也聯合投資210億元的大型煤炭轉化項目工程籌建工作已在內蒙古鄂爾多斯啟動,這個項目成功投產后將年產420萬噸甲醇和300萬噸可替代柴油的清潔能源二甲醚,成為國內同類項目中產能最大的項目。
未來幾十年仍將是投資熱門
大手筆的投資,均下注清潔能源。“能源產業,作為國民經濟巨大的供給產業鏈,在日前的金融危機中正在發揮著穩定的、可持續發展的勢頭。金融危機讓許多行業遭受重傷,而新能源產業,將有可能在這次危機中得到快速發展。這是新能源發展的大好機遇。”中國金融研究院院長何世紅表示,傳統產業的過剩格局難改,在油價波動的背景之下,能源尤其是新能源領域的產業投資將是中國未來經濟增長的不二方略,也是當下地方政府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的突破口。
國際能源署(IEA)對2000—2030年國際電力的需求進行了預測和研究,研究表明,來自可再生能源的發電總量年平均增長速度將最快。
全球風能理事會主席澤爾沃斯表示,與其他行業特別是傳統化石能源行業相比,清潔能源,尤其是風能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較小,應該說目前金融風暴尚未對全球風能產業造成直接沖擊。澤爾沃斯分析認為,風能作為主要替代能源,即使國際能源價格下降,決策者考慮到環境污染和氣候變化的因素,世界各國仍將會大力發展風能。
中國最大的風力發電機組設備制造商、新疆金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武鋼預計:“不論是從投資商還是從一些傳統產業的轉型來看,現在對于風電行業而言是一個比較好的機遇。總體而言,金融危機不會對中國風電產業發展造成大的影響。”
清華大學相關專家介紹,2008年全球新能源領域投資超過1000億美元,增長幅度接近30%。普華永道、湯普森風險經濟及美國風險資本協會報告中,給出了同樣的數據,并指出,新能源投資超過所有行業的投資增長幅度,在新興產業風向標的納斯達克市場,新能源指數近兩年一直們居第一。
在面對國際國內對清潔能源投資持續走高的市場環境下,專家建議,我國對清潔能源產業的政策應有揚有抑,對于國內成立時間比較早的新能源企業,我們要考慮對其自身的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以提升發展速度和市場適應能力。從世界資源儲備來看,清潔能源的發展趨勢將上升,相應的成本將下降。未來30年里,清潔能源投資都將是一個熱門的投資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