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躍忠

曾做過保安的中國農民蔡小華做夢也沒想到,有位艷若天仙的美國女大學生會愛上自己,而且是那樣的義無反顧,二人最終花好月圓!
如此不可思議但又曼妙動人的愛情,不但驚動了梁祝古鎮十里八村的鄉親,也驚動了沉睡千年的梁祝愛情傳說!
美國姑娘愛戀中國保安
2007年8月5日中午,廣州廣園東碧桂園中英文學校大門口,驕陽如火,保安蔡小華像往日一樣,認真地堅守著崗位。忽然,一名皮膚白皙、蓄著大波浪卷發的外國女孩,在校方工作人員的陪同下走進了校園。路過門崗時,工作人員向蔡小華介紹,這個女孩叫蒂芬妮,美國的大學畢業生,是來學校當外教的。蔡小華伸出一只手,笑著向校園內做了個“請”的手勢,蒂芬妮報以同樣的笑顏。
“笑起來好美啊。”蔡小華在心底贊嘆了一聲。下午,他遠遠地看見蒂芬妮過來了,四目相對時,他又笑了笑,然后沖她點點頭。蒂芬妮也笑笑,但多看了他幾眼。蔡小華每次碰見蒂芬妮,總是報以微笑,蒂芬妮竟在這笑容里分神了。
半個月后的一天,蔡小華正伏在門崗的小桌上記錄著車輛進出的信息時,蒂芬妮來了,蔡小華連忙站起來,說“歡迎蒂老師前來指導工作”,不等蒂芬妮回應,他已為自己發明了“蒂老師”這個稱呼而樂了。蒂芬妮覺得蔡小華的表情很好玩,也格格地大笑。
蔡小華聽不懂英語,而蒂芬妮也說不了中文,兩人只能以微笑和手勢來溝通。她拿過蔡小華寫的登記本,一頁頁地翻著,嘴里不停地說著“GOOD”。兩人語言不通,就借助筆和手勢,夾雜著簡單的中英文詞句,艱難地聊著。后來,蔡小華覺得這樣很難受,便提議兩人互教母語,共同進步,蒂芬妮快樂地答應了。她在紙上畫張嘴,他知道是想聊天;畫條街,他知道是想逛街;畫個碗,他知道是想吃飯。
有一天,蒂芬妮向蔡小華邊說邊比劃腦袋,比劃了好半天蔡小華才搞明白原來蒂芬妮發燒了。蔡小華趕緊讓同事頂一下崗,自己帶著蒂芬妮去醫院看病。輸液時,蒂芬妮孩子似地緊攥著他的手,然后閉目微酣,長長的睫毛,偶爾受驚似地跳幾下。
蔡小華頓時心生憐憫,也希望自己能給這位洋女孩一些呵護。輸完液的蒂芬妮,像個聽話的小女孩,被蔡小華緊緊地牽著,一起過馬路。當蒂芬妮上出租車時,蔡小華伸出手掌墊在車門框上沿,以免碰著她的頭。蒂芬妮看在眼里,記在心上:他,真細心。蔡小華將她送回宿舍,又去飯店買來了一碗熬得濃稠的大米粥,配一點涪陵榨菜,送到她手上,說:“人感冒發燒后,胃口都不太好,在中國吃粥是最好的,而這咸菜,正好開胃,呵呵。”
蒂芬妮喝了一口粥,然后笨拙地用筷子夾了一根榨菜送到嘴里,忽覺口感真的很奇妙,她很快將一大碗粥吃光,身體也覺得輕松了許多。她掏出100元人民幣,給他做小費。蔡小華笑著搖搖頭:“不不,我們中國人很熱心,不收錢的。再說,你是美國的白求恩,我怎么能收你的錢呢?”
有了這次接觸,蒂芬妮與蔡小華更走近了一些,雙方的外語也提高很快。已為人父的蔡小華,覺得這個美國女孩既然來幫助中國孩子提高英語水平,我們對她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幫助是應該的。然而,蒂芬妮誤會了他的熱忱,居然直截了當地問蔡小華:“你是不是愛上我了?為什么每次見到我,你都對我笑、還無償地幫我?”蔡小華一愣,忍住笑:“蒂老師,我在這兒是個做臨時工的農民,即使未婚,也配不上你呀!”
蒂芬妮無限憧憬:“農民好啊,開著收割機在田野上奔馳,我太向往了。”蔡小華說:“中國每人只有幾畝地,即使種出花來,也賣不了多少錢。所以,農民就利用農閑出門打工補貼家用。”
2007年12月3日晚,蒂芬妮邀請蔡小華外出吃完飯后,兩人散步回校。蒂芬妮突然拉過他的手,放在自己的臉上,一臉羞澀地看著蔡小華說:“蔡,聽人說,你是單身,我愛你,我要嫁給你!”蒂芬妮突然向蔡小華表達了愛慕之情,然后緊緊地抱住了他,蔡小華惶恐得手忙腳亂,拼命掙脫她的懷抱,逃也似地跑回了宿舍。
19封英文情書叩開蔡小華的心扉
蒂芬妮不依了,居然追到了蔡小華的宿舍。在同事的注視下,無處可逃的蔡小華只好乖乖地跟著“蒂老師”出去溜彎兒。

他將自己的家世全說了。現年35歲的蔡小華出生在河南省汝南縣梁祝鎮徐坡村小蔡莊,因家窮,又喪母,剛滿15歲的蔡小華,初中沒讀完便去廣東打工,好賺錢供妹妹讀書。1999年2月,蔡小華結婚并育有一個孩子,但與妻子一直同床異夢。2007年春節過后,兩人平和地分手,前妻帶著孩子去了云南。2007年6月,蔡小華孤身再次來到廣東,并在碧桂園中英文學校當保安,可他萬萬沒想到,不到半年時間,居然從天而降一份愛情,還是“洋”的。
蔡小華真誠地對蒂芬妮說:“我只是一個普通保安,在中國是很平常的職業。我又沒錢,又沒高學歷,還有一次婚姻和孩子,我連中國老婆都養不起,哪里養得起洋老婆?”
蒂芬妮困惑地說:“我為什么要你養呢?你有什么義務要養我?”頓了頓,她又說:“通過近半年的接觸,我發現你笑起來很帥,我很迷戀。你又非常熱心,我覺得你很有修養,值得我托付終身。最關鍵的一點,我喜歡中國人。”
原來,蒂芬妮出生于美國新澤西州,父親是新澤西州某公司的一名電工,母親則是新澤西州立大學教授,父母身份雖然有差距,但非常恩愛。蒂芬妮今年26歲,畢業于新澤西大學,讀書時,她對中國文化一直心馳神往,總嚷嚷著要去那個東方古國工作,但父母不放心沒同意。大學畢業后,蒂芬妮舊話重提,說話擲地有聲:“爸爸,媽媽,我要去中國,因為中國是世界上第三個能將載人飛船送入太空的國家,又即將舉辦北京奧運會,全世界的人都放心了,你們還有什么不放心?”
父母相互贊賞地看了看,同意了,于是,廣州碧桂園中英文學校才有了這名外教。
蔡小華聽到這里,中國人的自豪感油然而生,他很感謝蒂芬妮對中國的信任。蒂芬妮卻失望地說:“我對中國信任了,中國人卻不信任我,有什么用?”她的眼眶紅紅的。
正在這時,蔡小華的手機響了,聽到鈴聲的蒂芬妮也走了過來,原來是蔡小華的前妻打來的,說孩子生了重病,希望他去云南看看。蒂芬妮馬上像女主人那樣下命令:“蔡,你是父親,孩子生病不能馬虎。”
蔡小華請假出發時,卻見蒂芬妮拎著兩大包東西來送他,他打開一看,有衣服,有水果和補品,少說也花了500元。蔡小華很過意不去,蒂芬妮卻說:“代我向姐姐和孩子問個好。”說罷,她不顧他的躲閃,抱著他,送上深深一吻。
2008年3月28目,離開廣州19天的蔡小華從云南回來了,蒂芬妮去車站接他,在人來人往的站臺上,她準確地接到了他,并送上火熱的香吻,說:“蔡,我還要送你一份禮物,你一定要收下。”她拿出一大包信件雙手遞過去,他數了數,19封。拆開其中一封,雖然讀起來異常吃力,但滿紙的"LOVE”,還是讓他品嘗到了濃濃的愛情味道。他真沒想到,美國女孩若是追起愛情來,并不遜于任何一個浪漫國家的女子。在他心里,不是他不愛她,而是配不配,能否高攀得起的問題。
蒂芬妮說:“蔡,你離開我的這19天,我很害怕你不會回來,便每天給你寫一封信,我第一次明白了中國的成語‘度日如年有多揪心。”蒂芬妮隨便抽過一封信,說要翻譯給他聽:“……蔡,看到火車載著你遠去后,那哐啷哐啷的聲音像錘子敲著我的心,這才發現我也不是個大度的人,我也會吃醋,怕你與前妻相好,不再回來。為了你,我熟悉了中國人的婚戀觀,對待婚姻,我也會很穩重。這是我的初戀,蔡,希望你珍惜,我愛你……”
蔡小華聽得眼睛起了霧花,他小心地將情書收好,眾目睽睽下,他第一次主動吻了女友,很火辣,很深情。這一吻,便定了江山。

蒂芬妮將蔡小華通過視頻介紹給美國的父母認識,父母簡單盤問了幾句,小華也用英文簡單作答,一切便0K了,二老還邀請他早日去美國團聚……順利得連蔡小華都驚詫不已。蒂芬妮說:“按中國人的想法,我的父母結合也不般配,可他們十分恩愛。當他們的女兒克隆父母的愛情時,他們有什么理由反對呢?”
“嗯,為了以后能當面拜謝岳父母,我要更努力地學好英語。”蔡小華發誓。
不過,另外的阻力來了,是學校。學校負責外教工作的領導認為一個有過婚史的農民身份保安和一個美國女講師談戀愛,不太妥。提醒她,要么與男友分手,要么辭職。蔡小華為了丟卒保車,毅然辭職了。可蒂芬妮的反應卻非常強烈:“蔡,咱倆是伴侶,要么一起留,要么一起走,你們中國不是有同船過渡(同舟共濟)的說法嗎,不同船了,還過什么渡?我也辭職。”
蔡小華從女友的語氣中讀出了白頭偕老的信心,便說:“好!”
蒂芬妮又說:“回家將婚禮辦了。”他遲疑一下,大聲說道:“中!”這回又輪到蒂芬妮迷糊了:“中?是什么意思?”
“你未來的婆家方言,中,就是好。”
“中!中!”蒂芬妮大笑不已。
春天會抱上中美愛情的寧馨兒
2008日6月10日,蔡小華與蒂芬妮雙雙辭掉工作,回到了河南汝南縣小蔡莊,沒想到,聞訊而來的1000多名鄉親將村口圍得水泄不通。遠遠地,身材高挑,幸福感十足的蒂芬妮來了,身邊陪著的是喜顛顛的蔡小華。鄉親們蜂擁上去,有人搶著與洋媳婦握個手,也有人拿出手機拍照。
蔡小華的父親蔡平,自打蔡母去世后,一直沒有續弦,硬是將蔡小華兄妹拉扯大。兒媳帶著孫子遠走云南后,老人差點哭瞎了眼,他在心里悲嘆,家里這樣窮,自己的兒子還能不能再找個媳婦呢?哪想到,兒子不但找了,還是美國媳婦。臉上的褶子早就被幸福抹平的蔡平老漢,抱起一筐糖,挨個地在鄉親們中間散發著。
蔡小華開始籌劃婚禮,英語順溜多了的他給妻子聲情并茂地講述了梁山泊與祝英臺的愛情故事。當得知自己的婆家就是梁祝傳說的發源地時,蒂芬妮欣喜不已,但她又提意見:“梁祝的故事美是美,就是太慘了,我們不學它的結局,我們要演喜劇。”
2008年7月6日這場象征中美友誼的跨國婚禮在梁祝鎮小蔡莊舉行,蔡家的五間瓦房拿出了兩大間做洞房,親友十多桌濟濟一堂,歡聲笑語不斷。蔡小華帶著嬌妻,挨桌敬酒,鬧洞房的小把戲也接連上演,將婚禮推向一個個高潮。
蔡小華與蒂芬妮的愛情故事傳出后,省城的鄭州輕工業學院外事辦領導馬上與他們聯系,想請蒂芬妮去該院進行口語外教,還安排了一套大房。蒂芬妮與丈夫商量后,答應了。
由于年齡差別不大,蒂芬妮很快和大學生們打成一片。為讓蔡小華有事做,蒂芬妮建議丈夫與大學生一起聽課。由于丈夫在外打工多年,普通話說得很不錯,妻子就讓他一邊學英語,一邊幫一對澳大利亞夫婦學中文,報酬還不低。
蒂芬妮懷孕了,預產期在2009年春天。由于妊娠反應很強烈,暫時無法上課。11月初,他們暫時請假,回到梁祝鎮安心保胎。遠在大洋彼岸的父母一直要求她去美國生產,孩子也有美國戶口。蒂芬妮對著電腦上的視頻,撫摸著日漸隆起的肚皮,笑著拒絕了娘家的好意:“爸媽,我就在中國生產,我是中國媳婦,我的孩子也是中國人。中國有句古話,我剛學的,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嫁根扁擔扛著走……”也許是她的翻譯不到位,父母聽得一頭霧水,問:“什么雞呀狗的,你生的可是人,是孩子。”
這邊的電腦前,蔡小華兩口子早就笑得前仰后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