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刊要覽
如何避免生病
美國《時代》(6月22日)
本期《時代》雜志邀請到 5位醫學專家,按照從童年、青春期、青年、中年到老年的不同人生階段,給出各階段的疾病預防知識、日常營養攝入、心理健康、日常行為和情緒注意要點;此外,還著重介紹了心理精神疾病的預防知識,以及功能性食品的“食療”概念,幫助大家實現一生健康的目標。
資本家宣言
美國《新聞周刊》(6月22日)
一個幽靈正在世間游蕩——資本主義的歸來。在過去6個月里,政客、商界人士和學者們都開始相信,我們正經歷一場資本主義的危機。在奧巴馬政府的努力下,市場恐慌已然得到緩解,但前方的路依然漫長。美國資本主義經濟正經歷一次重新尋找平衡、重新調控并最終實現復蘇的過程。
史上最大債務單
英國《經濟學人》(6月13日)
目前這場自20世紀30年代以來最嚴重的全球金融風暴可能正開始消退,但另一場金融風暴卻正在醞釀來襲中:全球各發達國家為救市和刺激經濟恢復,都債臺高筑。如何應對激增的公共債務已經成為各富國所面臨的新威脅。雖然說短期內政府負債救市是刺激經濟復蘇的關鍵措施,但就長期而言,眼下的財政赤字無法持續多久,政府借債將擠占私人投資所需的資金,未來反而會阻撓經濟的增長。那各國政府該如何作為?現在就實行財政緊縮政策并不可取,各國真正需要做的,是作出有效承諾,在經濟恢復之后削減財政赤字。并且要保證,通過削減未來支出而不是增稅手段,來削減赤字;實行稅制改革也是必需的措施。而對政府支出的控制,也應成為當務之急。如果今天的政治家們沒有抓住時機取得突破的話,那另一場金融風暴就將很快來臨。
金融危機下的股價飆升
日本《東洋經濟周刊》(6月13日)
3月以后股價高升的主要原因是,投資者看到了經濟就要出現復蘇的前景。 5月以后股票市場持續升溫,特別是在風傳將要出現5月危機的時候,日本市場卻表現出了異乎尋常的火熱,其后日經指數多次緊逼萬點大關。現在東證市場上股價低于企業資產價值的股票相當地多,不少投資者購買的正是這些股票。
危機中的年輕一代
德國《明鏡》周刊(6月15日)
經濟危機的陰影日益籠罩德國,年輕一代首當其沖受到波及。調查顯示,20至35歲的年輕人對未來的總體期望并不樂觀。對比社會各個群體,是否他們受到的負面影響真的遠大于其他人?抑或根本就是20年來社會保障太過完善,以至于年輕人剛踏入社會就感覺已背上一身的包袱?
科恩-邦迪的文章
法國《新觀察家》(6月11日)
丹尼爾·科恩一邦迪,這位通過1968年“五月革命”、在23歲之時進入歷史的人,最近寫了一篇文章,轟炸法國民主聯盟主席貝魯,抨擊社會黨。科恩一邦迪是引發“五月革命”的事件之一“楠泰爾事件”的肇事者,“五月革命”的領導人和發言人。40年來,他對法國政治的影響力一直沒有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