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哈薩克斯坦前總理捷列先科先生、各位嘉賓、女士們、先生們:
大家好!
很高興能參加第二屆中國綠色發展高層論壇。首先,我借此機會預祝我們這次論壇能取得圓滿的成功!
當今的世界正面臨著多重危機,一是經濟衰退,世界各國經濟增長率不斷下滑;二是氣候變化,如海平面上升、海岸侵蝕、暴風雨頻發等;三是糧食和能源的短缺,導致工業、農業的生產力的未來可持續性無法保障。這些危機產生的根本原因就在于過去幾十年里大量的資本涌入了房地產、礦物燃料和附帶嵌入式衍生品的結構化金融資本,而用于投資可再生能源、節能、可持續農業和環境保護的資本卻十分有限。
為帶動全球經濟短期復蘇,同時為經濟在中長期內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聯合國在去年10月啟動了“全球綠色新政及綠色經濟計劃”,許多國家都積極響應。我國政府提出了“保增長、調結構、促內需、重民生和節能減排”的目標,4萬億投資中有34%屬于綠色投資。上半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7.1%,這表明我國通過擴大內需拉動經濟增長的效果明顯,中國經濟增長為世界經濟復蘇作出了貢獻。
在前不久結束的G20峰會上,國家主席胡錦濤明確表示“要堅定不移地刺激經濟增長”,“保持政策導向總體一致性、時效性、前瞻性”,同時呼吁世界各國秉持綠色、和諧、發展、合作、共贏理念,推動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這充分展示了世界綠色經濟發展的中國形象和中國責任。
當前,我們的首要任務仍然是應對全球經濟危機、推動世界經濟健康復蘇,同時要堅定不移推進國際金融體系改革,在解決全球發展不平衡進程中實現世界經濟全面持續平衡發展。溫家寶總理在《讓科技引領中國可持續發展》一文中指出:要推動中國經濟在更長時期內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走上創新驅動、內生增長的軌道,就必須把建設創新型國家作為戰略目標,把可持續發展作為戰略方向,把爭奪經濟科技制高點作為戰略重點,逐步使新興戰略性產業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主導力量。
我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在自身面臨巨大困難和嚴峻挑戰的形勢下,以胡錦濤同志為核心的黨和國家領導人高度重視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并就此展開了一系列的“綠色新政”:
一、發展節能汽車,減少環境污染,中央財政重點對購置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給予補助。我國提出了未來三年內中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戰略。到2011年,包括純電動、充電式混合動力和普通型混合動力在內的新能源汽車要形成50萬輛的產能,新能源汽車銷量要占到乘用車銷售總量的5%左右。同時,主要乘用車生產企業應具有通過認證的新能源汽車產品。
二、實施綠色轉型、推進綠色城市化。把創新發展模式、加快綠色轉型作為服務型政府的重要執政理念,從戰略高度、深層次上解決發展模式和走什么道路的問題。構筑城市綠色產業體系、在經濟社會各領域制定和實施綠色標準的意見和綠色考核指標體系,并作為推進綠色轉型的重要手段。
三、建立氣侯友好型社會。擺脫傳統的模式,發展低碳經濟、綠色經濟。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和核能,大力植樹造林,增加碳匯,大力發展綠色經濟,積極發展低碳經濟和循環經濟,研發和推廣氣候友好的技術,不斷為應對氣候變化做出貢獻。
與此同時,我國與聯合國和其他各國在節能建筑、可持續交通、新能源、可持續農業、淡水綜合管理、土地使用和城市政策、環境保護、清潔發展機制、低碳技術等方面積極展開深度合作,以確保“危機后”的經濟在可持續發展的模式下運行,確保不進一步擴大生態稀缺和氣候不穩定風險。
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我國的“綠色新政”已經變成了一個國家行動。我相信,在國際社會共同努力下,在聯合國的大力支持下,我們一定能夠最終擔負起中國責任,迎來世界經濟更加繁榮的明天。最后,我期望中國有更多的城市市長能夠戴上環保的“綠帽子”。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