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春影
領跑美麗,再譜傳奇
攝影/廣豐
2008年真是無比熱鬧的一年,一幕幕人間大戲
全部上演:
石油漲價、糧食漲價、
原材料漲價:
地震、雪災、水災:
藏獨、臺獨、東突;
股票坐過山車;
奧運會:
由“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性“金融危機”……
一、“次貸危機”是什么意思?
在銀行貸款中,收入低、沒有穩定工作、還貸能力差的人因為信用等級達不到標準,被定義為“次級貸款者”,貸款給信譽等級比較低的人就叫“次級貸款”。
在美國,貸款是非常普遍的現象,從房子到汽車,從信用卡到電話賬單貸款無處不在。當地人很少全款買房,通常都是長時間按揭貸款買房。前幾年美國的房地產是一輪大牛市,美國的大銀行為了獲取在房地產中有利的地位把房貸貸給“次級貸款者”,比如家庭年收入低于2萬、信譽欠佳等等的人慫恿他們買房子,看銀行是如何慫恿他們貸款買房子的:
“你想買房子嗎?”
“沒有錢?沒關系,貸款吧!”
“首付也付不起?沒關系,我們提供零首付!”
“擔心利息太高?頭兩年我們提供最優惠的利率!”
“每個月還是付不起月供?沒關系頭2年你只需要支付利息,本金可以兩年后再付!
“擔心兩年后還是還不起?哎呀,你也真是太小心了,看看現在的房子比兩年前漲了多少,到時候你轉手賣給別人啊不僅白住兩年,還可能賺一筆呢!再說了,兩年后你肯定會找到穩定的工作,到時候還怕付不起呀!況且又不用你出錢,難道我敢貸,你還不敢借嗎?”

于是,在銀行的慫恿下,大批本來不具備買房條件的“次級貸款者”開始貸款買房,后來房價開始下降,這些人真的還不起債了,“次貸危機”也就爆發了!
二、“次貸危機”是如何演化成“金融危機”的呢?
銀行給“次貸者”大批貸款,但銀行也沒有那么多錢貸出去啊,于是就高息吸納儲戶的存款、發行債券、發行股票,保驗公司和各種基金一看房市這么火爆,也紛紛融資給銀行,當“次貸貸款者”無力還債時,銀行的資金鏈斷裂,于是“次貸危機”演化成了整個金融領域的危機:大家的錢都拿不回來了。
三、金融危機是如何演化成經濟危機的?
金融危機爆發后,銀行沒有錢還給債主和儲戶,就像冰島,國家銀行幾乎破產無錢兌現給儲戶引發貨幣貶值,嚴重影響消費者信心,導致購買力下降。世界上的商品其實只有二類:一類是直接為人服務的消費品,一類是為政治服務的軍火。購買力下降直接影響到了生產企業,危機實體經濟,經濟泡沫逐漸消退,從而開始逐漸爆發經濟危機。
四、金融危機對中國的影響有多大?
1、外國消費能力下降,首先影響的是出口加工企業,訂單被大量取消,成千上萬的工人失業。
2、過去幾年中國過渡繁榮,奢侈浪費、揮霍現象嚴重,好像所有的人都買得起高端化;陵品和奢侈品,在香港我們看到的是內地人在_v、CD專賣店站排交錢的瘋狂情景。自然堂、美素的產品我們自己覺得價格很適中,但大家都覺得太便宜,紛紛呼吁出高價產品等……,這就是經濟泡沫導致的信心膨脹現象,金融危機有助于消除泡沫,回歸理性,對經濟的健康發展也許會是件好事。
3、中國消費者的信心目前尚未受到大的影響。昨天我特意抽時間去到商場轉了一圈,看看零售市場是否有蕭條跡象,結果看到了一個字:火!商場里摩肩接踵到處是人,收款處排著長龍在交款。
現在年關將近,又將是一輪火爆的消費市場,中國人的日子過的好著呢,中國的經濟如果受影響也將是年后的事情,現在還不用擔心。
五、“金融危機”也許是中國化妝品品牌的歷史性機遇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金融危機是西方的危機,也許是中國人的機遇,“凡是敵人反對的就是我們擁護的”。1997年的東南亞金融危機換來了中國十一年的高速增長。這次金融危機也許又會換來中國品牌超越國際品牌的歷史性機遇。
2、中國品牌的優勢
價格優勢:消費者理性在回歸,過渡消費奢侈性外國品牌的現象將得到抑制,中國品牌價格適中是中國品牌的機會。
成本優勢:中國化妝品運作成本低,抗風險能力強,同時全球性原料下降,此消彼長大,好優勢;
資金優勢:外國品牌多時上市公司,受金融動蕩的影響極大,而中國企業不上市、無貸款,全市自有資金,沒有影響,
市場優勢:從國際上來看外國品牌市場遍布全球,現在正在承受巨大的挑戰和煎熬。中國化妝品以國內市場為主,受國際市場影響很小。
從國內來看,外國品牌市場線比較短,主要以一二線市場為主,而我們從城市到農村到處是我們的網絡,農民工返鄉大潮,從廣東返到江西、四川、湖南、貴州,只要沒出中國,不管到哪里都有伽藍的加盟店,他們走到哪里我們就把專賣店開到哪里。
渠道優勢:外國品牌以商場和賣場為主中國品牌卻有著多樣性的渠道,非常廣泛;
總而言之,中國品牌資金在手上網絡在手中,成本在降低,中國化妝品行業沒有金融危機。
現在中國品牌的機會來了,昨天還是在那家商場,我看到原來銷售火爆的外國品牌專柜已呈現冷清的場面少有人問津。現在人們消費時變得謹慎了奢侈品受影響很大而中國品牌價格適中,成為了人們的替代性選擇。
六、抓住機遇,再譜傳奇
對待金融危機我們所提倡的態度是,樂觀面對、珍惜現在、抓住機遇。
1、樂觀面對:個人和企業都要保持樂觀的態度。
2、珍惜現在
珍惜現在所獲得的一切,珍惜我們的工作,我們的網絡、我們的客戶盡心為客戶做好服務工作,我們不僅要做錦上添花的人,更要做雪中送炭的人,就像對汶川大地震中我們受災的客戶一樣。
3、想抓住歷史機遇,就要先抓住節日市場的機遇。
中國人有過年突擊花錢的習慣,在“誰過年還不吃頓餃子啊”的心態影響下,不僅有錢的人要消費,沒錢的人也要消費。對于大部分消費品而言,抓住這個節日市場就能抓住了全年近一半的市場,對于化妝品也差不多是抓住了全年近40%的市場。誰抓住了這個市場誰就能過個好年,更重要的是:在經濟危機的嚴冬日益逼近中國之前,先儲備好能量,準備過冬。
公司為去年第四季度準備了最好的政策、最高檔次的促銷品,用樂觀的態度,積極行動起來,打一場漂亮的攻堅戰搶占節日市場這個最后的堡壘為難忘的2008年劃一個圓滿的句號,為2009年做好準備,領跑美麗、再譜傳奇。
編輯/聞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