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會
摘要:煙水配套工程實施是缺水干旱的地區解決干旱缺水,促進雨水資源和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文中通過對綏陽縣大路槽鄉金坪村在煙地灌溉及人畜飲水方面推廣該項目具體實踐的總結,更加明確了煙水配套工程實施在降雨量因時空分布不均造成的干旱缺水地區推廣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關鍵詞:干旱缺水地區;煙水配套工程實施;農業灌溉;人畜飲水
中圖分類號:TV543.2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8937(2009)24-0045-02
1 自然概況
金竹煙水配套工程項目區位于綏陽縣大路槽鄉金坪村境內,距綏陽縣城東北方向65km,項目區3個村民組,總人口1 078人,255戶,項目涉及煙農124戶,現有耕地5505畝(其中田1238畝,土4267畝),可保證灌溉田面積358畝。項目區2009年人均純收入1306元,糧食總產量222萬kg,烤煙種植面積1050畝,生產優質煙葉6.5萬kg,項目區主要經濟收入靠烤煙生產。
項目區地處中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帶,氣候溫和,雨量充沛,雨熱同季、熱量資源充足,煙區海拔最高1140m,冬無嚴寒,夏無酷署,多年平均無溫12.7度,平均無霜期269d,平均降雨量為1135.92mm。(6月份平均降雨量為218.89mm)月最大降雨量為398.7mm,平均蒸發量為782mm。非常有利于烤煙種植。
2 項目實施的緣由
金竹煙區地勢呈階梯狀,坡地較多,地塊較窄,土壤保水能力差,降水流失較快,易干易裂,容易受旱成災。由于該地雨量分布不均,干旱一般發生于6~9月間,干旱最長時間為1990年連續干旱90d,春旱無雨最長17d,連續最長21d,夏旱最長(2005年)達34d,這正是烤煙生長期雨水量最大的季節,項目區因水資源稀少,已實施水改旱多年,發展田煙種植,成為大路槽鄉的重點煙區,但該煙區烤煙生產一遇旱情必然成災,是小旱欠收,大旱絕收,嚴重影響著項目區群眾的種煙積極性和生存環境。
由于項目區烤煙地沒有很好的水源點,煙地灌溉主要是靠天降雨,項目區現有渠道斷面較小,極不規范,未作防滲處理,過水流量小,灌溉效益差,根本達不到灌溉要求,故當地農業生產往往都是靠天吃飯,受旱成災現象時有發生,群眾生產生活極為艱難。故急需興建煙水工程。
還由于大路槽鄉煙葉生產主要分布于金坪村、長陽村、文山村三個行政村,以金坪煙葉生產為重點,全鄉每年生產煙葉均在20~30萬kg之間,其中金坪村每年生產煙葉均在11~16萬kg之間,而且常以生產優質煙葉而聞名全縣。金坪村煙地以金竹煙區為重點,金竹煙區地處孔巖河、金竹河岸臺地東岸,海拔在750~1050m之間,該地植被豐富,陽光充足,氣候溫和、積土深厚,土質均為黃粘土夾白云質灰巖風化質積層土壤,具有豐富的烤煙生長所需要的微量元素,煙區因河流溝谷切割較深,河岸臺地水資源流失而造成嚴重的缺水問題,農業生產總是聽天由命,群眾生產生活苦不堪言,煙區只能大力推廣田煙種植,努力提高田煙等旱地作物的生產水平,以確保群眾的生存之道。因此,金竹煙區烤煙生產經久不衰,煙區群眾在烤煙生產上具有豐富的經驗和方法。但因缺水問題仍然使烤煙等旱地作物生產常常受災減產,缺水問題嚴重影響了烤煙產業和農業生產的發展,該地遇旱成災、減產、欠收、絕收現象普遍存在,加之金竹煙區有部分村民組不通公路,長期用木材烘烤烤煙,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故當地政府及群眾早已期盼實施大路槽鄉金坪村金竹煙水配套工程項目。
3 工程設計
大路槽鄉金坪村金竹煙水配套工程經實地勘察、規劃、根據地形、地質、水文等特性進行項目設計。
設計的依據《貴州省綏陽縣煙水配套工程十一五規劃》《水利水電樞紐工程等級劃分設計標準》SDG12—78,《節水灌溉技術標準選編》《農用節水灌溉技術》;《管道輸水工程技術》;《旱作物地面灌溉節水技術》;《水工建筑物設計手冊》;《砌體結構設計規范》;《貴州省灌溉用水定額》;《建設項目經濟評價方法與參數》等大綱擬定煙地灌溉定額為8.72m3/畝,水稻灌溉定額為423.6m3/畝,抗旱天數為28d,灌溉周期為7d,灌溉次數為4次,人畜飲水標準定為95L(人.d)牲畜最高日用定額采用30L/(畜.d),選定工程設計保證率p=75%典型水平年為設計水平年。根據綏陽縣氣象站48年的旱情資料選定工程設計保證率P=75%典型干旱年為設計干旱年。
大路槽鄉金坪金竹煙水配套工程規劃選定項目區13個小水源點,采用分片灌溉方案,解決工程用水問題,根據工程煙地規劃,水源實測,水源集雨及綏陽縣氣象站52年的雨量觀測數據作雨量進行灌區水土資源的平衡計算成果,工程水源年來水量遠大于工程年用水量,工程方案可行,從而確定灌區面積為3 135畝。
根據工程規劃,布置、擬定項目開發,選定13個小水源點,把煙區分成11個片區,利用小水源進行分片灌溉,工程采用渠道引水,管道輸水,水池調節蓄水,田間管網供水等工程措施充分解決項目區3135畝煙地的灌溉問題。
工程建設規模:煙地灌溉面積2427畝,修建引水主渠7條,長度8.777km,田間支渠11條,長度2.625km,輸水主管10條、長度9.68km,田間供水管網16條,長度為26.41km,修建水池13個,蓄水8350m3;工程水源處理10處。煙地年灌溉用水量4.52萬m3;農田年灌溉用水量23.1萬m3;人畜用水5.26萬m3;設計年供水量32.88萬m3。
4工程建后的效果
該項目建成后,可對項目區內3135畝煙地進行補充灌溉,并解決1078人/2500畜的缺水困難。使畝產明顯提高;農田夏季以種植烤煙水稻和玉米為主,平均畝產110kg烤煙,單價按8.81元/kg計算;每畝收入110×8.81=969.10(元),每畝產玉米250 kg,單價按1.6元/kg計算每畝收入250×1.60=400.00(元)。根據遵義市煙草部門小區試驗數據分析,同等栽培管理水平下,灌溉用水保證的煙田,平均畝產可增加30kg,效益區煙地年增值40.5萬元;玉米平均畝產可增加100kg,效益區玉米年增值18萬元,金坪村每年人均增加收入180.30元。由此可見,項目建成后效益十分可觀,真正實現農民增產增收達到糧食生產,烤煙生產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實施煙水工程后,項目區交通條件得到了較好改善,群眾生活、物資運輸便捷,結束用木材烘烤烤煙的歷史,從而,節約大量木材,有效保護生態環境,加之項目區25度以上的坡耕地可實施退耕還林,集雨面積區將得到更加鞏固,煙地推行良好的運行管理制度通過集蓄、引水、排水等工程措施有效解決煙區灌溉,同時減少煙區水土流失,保護土地資源,促進生態建設具有良好的生態效益。
5結 語
煙水配套工程實施在該項目區的成功實踐,說明該工程在降雨量因時空分布不均造成的干旱缺水地區推廣是可行的,對解決“三農”問題具有極強的現實意義。煙水配套工程不僅是在農業灌溉及人畜飲水方面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為實施農村產業結構調整,提供了新的思路;減輕了土層崩塌和滑坡等水土流失現象;通過該項目的建設,使項目區內水源得到有效利用,結合我縣退耕還林還草、石漠化治理等生態建設工程的實施,可使項目區內半高山以上地區植被免遭破壞,減少水土流失,加強環境保護,提高自然植被覆蓋率,應該因地制宜,大力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