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不可言
1
教我們寫作的林先生是一個瘦瘦的男人,溫柔而又冷漠。《論語》中說君子有三變:“望之儼然,即之也溫,聽其言也厲。”林先生庶幾近之。我們剛開始的時候認為他怪,因為他四十好幾還沒有結婚,也沒有正當的女朋友,甚至也沒有一丁點愛情的事跡傳出,簡直是愛情的絕緣體。這對于感情豐富的文學人來說幾乎不可能,然而,這又是真的。其實林先生并不難看,甚至還可以講得上有些俊雅,只是瘦了點,但是更添風韻。尤其是他提著非常有垂感的褲子上樓的時候,有點像是提著長袍在街上行走的郭沫若。應該有許多女人來追求他的。他也應該讓女人們得到一點寵幸吧!
據說林先生早年與一個風華絕代的女人戀過愛。那個女人是他的一個老師,比他大八歲。當時,她已經有了丈夫和孩子。還有一些事情,與林先生有關,也許這是別人笑話林先生的。那是很久以前的事了,林先生曾經與一個女同事關系頗為密切。有一天,他坐在那女同事的房子直至深夜。說著一些風花雪月的話,時間過得很快。后來林先生鼓起勇氣拉過女人的手,要幫她看手相。那女同事相當豐滿,連手都非常肉,捏在手里非常舒服,因為天氣熱,所以,女的手里也是汗津津的。時間不早了,他們說了一些后,林先生就回宿舍去睡覺了。在當時,還有一個研究生在追求這個女同事,不久,這個女同事告訴林先生,她與那個研究生結婚了。林先生問她為什么,她說,我給機會給你你都不珍惜。后來,林先生因為心里難過,對別人說了這件事,然而交友不慎,這個人并沒有把林先生告訴他的話保密,反而不停地對別人講,以打擊林先生的自信顯示其自身的聰明。這件事就這樣弄得林先生灰頭土臉。不過,我們倒不認為這件事是真的,因為,我們總覺得像林先生這樣聰明這樣學識淵博的男人決不至于這樣幼稚,看他平時與我們交談輕松隨意,話題鳶飛魚躍,擒拿吞吐,游刃有余,不是個書呆子。特別是我們班中的一些女同學,更是為這樣的事情氣得不得了,認為這些都是誣蔑。但是,客觀事實又告訴我們,林先生確實在某些時候顯得有些孤癖。譬如,我們從來都只看到他獨來獨往,甚至不允許有人與他平排走。沒事的時候就獨自在家看書寫作,也出去逛,但是不去風月場所,不去人多的地方。與女人的交道也并不見有什么不對勁的地方,看上去也自然。
當然,我們這樣為林先生說,也許有一點愛屋及烏或為賢者諱的意思。確實林先生對我們好,但是我們覺得更看重的是他的才氣。上他的課最有意思,不枯燥,不煩,時時感到創造的樂趣。親切。這都是他的優點。譬如,他上寫作課,上天入地,題材非常多,不呆板。喜歡講故事,喜歡說他平時所做的觀察,喜歡在別人尋常看慣的地方發掘不同的東西。但是他也有讓人不好接受的地方。譬如,他不喜歡別人上他家去,特別是漂亮的女同學;他的書,一本都不借給人;在街上遇到他,你很熱情地叫他,他停一下笑笑走開;還有,他在沉思的時候,你若是吵他,以后的一段時間以內,他望都不望你一眼。他是這樣的人。他就是這樣的人,因為我畢竟還年輕,認識他并不是很久,對他并不是非常了解。
2
林先生夾著一本書走進來對大家說,現在,我給大家講一個故事,這同時也是一個游戲,你們要聽好,因為,我只講故事的前半部,你們續后半部。
林先生穿著灰色的毛衣,走到臺上,頭發烏光滑亮,教室里頓時鴉雀無聲,只聽到外面的雨聲。下著雨,光線陰暗,但是正是這樣的天氣使人心情平靜,非常舒服。
這個故事發生在古代,或者是另一種時空里,主人公是一個宮庭博士,一個識得最古老文字最特別番文的學者哲學家,他今年四十歲,長得英俊瀟灑,風流倜儻,學識淵博。我們暫且叫他張灰,是一個李太白似的人物。要知道他入宮庭也正是與李太白一樣啊。當初,一個外國使者來到中國,遞上了一封大家從沒有見過的文字寫的書信。這下可為難了皇帝。于是下令在全國征求會此種文字的學者,結果,張灰由此得到皇帝的寵幸。當皇帝得知張灰還與李太白一樣會作詩時,他下令張灰入御花園的牡丹園中為皇后娘娘作詩。這皇后娘娘美若天仙,甚至勝過了當初的美人楊貴妃。皇后正站在花前賞花,在她的旁邊是一株巨大的芙蓉樹,樹上花朵灼灼,甜香襲人,見詩人到達,皇后回頭一笑,花朵簌簌而落。張灰一見之下,也不禁詩興大發,寫下了這樣一首玩意兒:
回頭一笑,
春暖花開。
伊人如夢,
斯人徘徊。
然而現在畢竟不是當初的李太白的年代了。所以當張灰將他的詩作虔誠地奉獻給皇后的時候,皇后都沒有望這個可憐的才子一眼,她對年老的皇帝說,你又從哪里弄來這樣的東西。我告訴你,我對什么人都還能接受,就是最討厭什么詩人,真的厭惡可笑,居然想用這種不值錢的東西來討我的歡心。
就這樣,因為詩人沒有得到皇后的歡心,所以張灰也就失去了皇帝的寵幸,但是皇帝還沒有厭惡他到命令他離開宮庭的程度。當然這一切,張灰并沒有感到很難過,因為他也從來沒有想到要用自己的詩作去博取什么功名富貴,而且,他也不大把自己看作一個詩人,他倒愿意將自己看作一個哲學家。因為,他覺得自己在內心深處并沒有一股對浪漫的奢望,有的只是理性的光輝。
你要知道,做一個哲學家是一個多么不容易的事情。要將自己的心靈浸在理性當中要有多少非理性的支持。你想想看,每天要不停地分析,概括,比較,證明或證偽,要與概念、定理打交道,要總結規律,這是一種多么枯燥的工作;他要將血肉豐滿的人生提煉成為一句話,或者是一種規律,他要尋找人生的意義與存在的價值,他想找出存在于這個世界上的絕對真理,這需要多么的努力。他的手臂因為放在書桌上而磨破了皮,他的腦袋因為過于想事情而變得神經衰弱,他甚至都不做夢了,因為夢畢竟有著太多的非理性。然而他的勤奮與天才卻沒有人會理解他,誰會把他的研究成果當作榜樣呢?誰會來學習過他這樣的生活呢?沒有的。你看皇帝要尋花問柳,玩女人,求仙學道,以求長生不老。皇后也暗中偷人,不怕穢亂春宮,甚至是與宮里的馬車夫或是低等侍衛她也干。而那些大臣們,更是紙醉金迷,尋歡作樂。甚至就是貓與公雞都在盡情地瘋,都在與這個高貴的哲學家作對。由此,他恨這個世界,恨這個世界的混亂,恨這個世界的非理性與情緒化,恨那么多的欲望導致了人生的悲歡離合。然而,這恨,畢竟還有著情緒在里面,慢慢地,隨著年齡的增長,他漸漸地連恨都不會了,他變得平靜,平淡了,對什么都看開了。難道他竟然連性欲都拋棄了嗎?還是他想做釋迦牟尼或是康德?黑格爾?叔本華?尼采?為什么這些哲學家都不結婚,難道他們也像自己一樣自足于自己而不需要女人嗎?有一天晚上,張灰看到羅素在《西方哲學史》中引用的拜倫的詩句:“知識并非生命之福”之時,沉思良久。
在此期間,皇帝親自介紹了幾個與他睡覺有心得的女人給了哲學家。但是哲學家都看不上眼。第一個女人,豐滿,漂亮,富有女人味,會舞蹈。當她到哲學家房間里來的時候,總是帶著一個錄音機將房子弄得不清靜。而且,她好吃懶做,不喜歡讀書,哲家家與她講話,她沒有幾句能聽懂的。皇帝見此不行,又介紹了一個才女給他。這個才女身材高挑,皮膚白皙,體態風流婉約,像是林黛玉,有時頗能與哲學家交談幾句。但這個心胸狹窄,而且自高自大,學問不深,卻驕傲得要死,非常盲目。皇帝見此又不行,耐著性子問他:你到底要怎樣的?難道你是同性戀?還是你自己的身體有毛病?為什么我與這幾個女人一見面就興奮得只打哆嗦,只想與她睡覺,連干三次還想,而你卻總是無動于衷?哦,我知道,你是想找處女對不對?如果我猜得不錯的話,你還是一個童男子?你這個禁欲主義者啊。第二天,皇帝果然就送來了一個十五六歲的女孩子。這孩子冰清玉潔,雙眼若星,如泉,亮晶晶,水汪汪。而且額頭生得高,哲學家測了一下,天啦,她的智商相當高,居然達到了150,甚至與哲學家都差不多了。這真是奇跡。于是,哲學家開始教育她,小心地引導著她進入了哲學的境界。這孩子出身于貧寒,在這里吃住都不管,生活很好,所以心里非常感激,讀書非常用功。這畢竟讓哲學家欣慰。人非草木,孰能無情,天長日久,哲學家心里對孩子有種慈父般的依戀。甚至心里有種男女之情的非分之想。
有一天,女孩子裸著手臂讀書,哲學家坐在旁邊。天氣漸漸熱了,孩子身上散發著體香,手臂晶瑩如玉,突然之間,在哲學家如水晶一樣清醒明凈的思維里出現了一片云朵——他突然有些暈眩了。天啊,他愛上了這個孩子。當然,隨著時間的流逝,這個孩子已經并不是孩子了。哲學家第一個反應就是慌亂,感到非理性的洪流滾滾而來,一種非正常的狀態讓哲學家不知所措。現在,他進入了情感世界。他不知道要怎么做了,他幾十年來養成的習慣難道就要從此打破了嗎?難道,高貴的人應該受世界上最容易變化的情感的控制嗎?難道自己的永恒、堅固、精勁的意志就如此被瓦解嗎?哲學家陷入了慌亂之中。一直處在煩惱之中。哲學家一直知道他并不是恨女人,也不是看不起女人,他只是不喜歡庸俗的人。但是現在美麗的愛情就在他的身邊來了,出現在他的心里,他突然不知道怎么辦了,他不想自己的慌亂的樣子出現在孩子純潔的眼前,也怕自己的舉動會使這個純潔的少女受驚。所以他處在矛盾之中,甚至想一走了之,離開這個讓他既愛又怕的具有魔力的分析不盡的“怪物”。他知道,可能有多種,但是結果只有一個。事情還沒有發生之前,他對每種結果都無法堅信,因此,每種選擇對他來說都是一場生死攸關的冒險。因為多年的孤獨,他的奢望也因此格外強烈,他怕得不到,更怕因此而抱憾終身。
好在張博士住于宮中僻靜之處,沒有閑雜人等來往,而孩子養在深閨,因此,也少了狂蜂浪蝶的追求,博士因此現在還沒有競爭對手,所以,只等心情平靜,一切事都有希望水到渠成,完滿解決。兩人一人住一間房,除開學習時在一起外,其余時間都是各干各的。為了孩子的安全,在她沐浴或別的什么時候不至于讓外人隨便闖入,他給女孩子的門上配上了一把高科技含量相當高的鎖,而且裝上了保險門,加固了墻。用心不可謂不深。也好笑。
所謂酒好不怕巷子深,好花不怕籬笆密。漸漸在博士的房前屋后有了小曲或口哨的飄揚,甚至早上打開門,還可以看到門前放著花束、情詩、香水、電影票等禮品。雖然孩子無動于衷,但是博士有些著急。有天晚上,讀著讀著書,突然覺得那些對他來說已經深入心靈的概念定理之流毫無意義了,拋開書在燈光下長久地望著身邊的這個美女。美女看著他的樣子,嬌羞地笑了一下,然后回到自己的房間去了。博士黯然神傷,以為孩子在嘲笑他。但是大家都沒有點破,以后的日子也就心照不宣,還是像往常一樣,讀書,生活,下雨時搬張椅子坐在窗前聽雨。但是事情往往就發生在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中,他們在這生活中因此而發現了雞毛蒜皮的有趣。望著她的時候,突然間她一回過頭時的慌亂;對門外腳步聲的敏感與恐懼;突然的笑;覺得自己某處都長得不美……博士已經聽到一些風聲,有人在勸說皇帝,讓皇帝將這個孩子從博士這里要回收為妃子。
事情的發生來得就是這樣突然,雖然經過了無數次漫長的心理準備,但是還是沒有想到事情會來得這樣快,會真的這樣發生。一個雨夜,正在博士房間讀書的女孩子雙手抱緊了自己的胳膊。雖然關上了窗子,但是還是冷。博士走到隔壁房間去取衣服,他現在自己是多么喜悅啊,你看,他變得細心了,他溫柔了,他是如此愿意將自己的柔情對著一個具體的對象,而在以前,他喜歡對著虛無的名詞與概念遙想著要進入永恒。理性與感性原來是可以這樣和氣地相融,而他稍微放棄理性之后,并沒有陷入到混亂的非理性與情緒化之中去,覺得自己從非理性中退出來了,反而贏得了理性,而原來他是怎樣地用非理性的情緒去追求理性的啊。
現在他已經進入了女孩子的房間。現在他換了另外一種眼光,打量著這個房間的一切,書桌、花瓶、椅子、風鈴,覺得這些都是以前沒有注意到的。我冷,突然他聽女孩子的聲音。她抱著臂走進房間,站在博士的身邊,博士雙臉通紅,似乎是為偷看到女孩子的房間又感到羞愧。但是這一切使女孩子有一個誤會,以為博士突然間有什么……想法。她的呼吸突然之間粗了起來,甚至站在他對面的博士都聽得見她喘氣的聲音。就在這時,突然啪地一聲,門關上了。女孩子要去擰鎖,博士突然爆發出了驚人的冒險精神,扯住了少女的胳膊,拉住還沒有反應過的少女,女孩子睜著眼睛發出嚶地一聲呻吟,就被博士抱入了自己的懷里。在博士狂亂的心里突然想起一句詩:如果是大海,表面的平靜就是它內心的平靜嗎?
然而事情過后鎖擰不開了。博士雙臉通紅,為自己竟然擰不開一把鎖而感到羞愧,又不好意思叫少女來試一試。少女大膽地說,先生,我來試一試好嗎?她還是叫博士做先生。這叫聲讓博士吃了一驚,汗如雨下,拼命地擰那把鎖,打不開。少女試了一下,也擰不開。而鎖的說明書也只說明用法卻沒有說明故障的排除。
3
現在故事已經說完,林先生喝了一口水,臉上有著說過故事之后的興奮與疲憊。他對我們說我只能說出這些,以后的故事大家補充。今天我們就請大家寫出故事的結局,寫得好的重重有賞。而且,這個故事,我心里也有了結局,我也想看看,有無學生竟然是與我一樣之心理。我將視之為知音。請寫。先生單手上揚,手掌向上做了一個瀟灑的請的手勢,大家提起筆。先生教出來的學生自然不同凡響,不一會就有學生寫出了答案。而且各各不同,足見先生的引導的方法以及編故事的高超技巧。為方便起見,故事的結局不一一寫出,而且引用的結局只作簡單的敘述。
結局舉要
1:兩人餓死了。為了讓對方都能夠多活一些日子,兩個人都想到了死,讓對方吃自己的肉延續自己的生命。
2:覺得既然門打不開了,而自己都已經享受到了人間最美好的愛情,在這世間也滿足了,所以相擁微笑而死。
3:博士對少女愛入骨髓,想到自己竟然不能夠為少女打開一張門,感到羞愧難當,憤而自殺,結果被少女攔住。最后博士將所有食物給了少女,自己餓得發瘋,在瘋狂中將少女掐死了。自己也不能控制,處在純粹的非理性狀態下在墻上碰死了。
4:原來博士除開在哲學研究上取得成果之外,還有氣功。當下他拉開馬步氣沉丹田,大喝一聲,雙手緩緩向前推出,只聽見轟的一聲,墻上打開一個大洞。兩個從洞里輕松走出。從此過上幸福的生活。
5:外面突然聽到尖利的笑聲,是一個太監。他在窗外大笑,哈哈,他說,你們這對狗男女,一個表面上道貌岸然,一個裝出冰清玉潔,其實是一肚子的男盜女娼,今天我就要讓你這對狗男女現出原形。這個太監心理變態,他每天為博士與少女提供食物,條件就是要這兩人在他面前□□。博士與少女開始的時候寧愿不吃東西也不這樣,后來,看到少女實在餓得不行,乃不得已而用之。所謂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開始尚羞愧欲自盡,后來習以為常,到后來,竟然在此中發現樂趣,在太監面前表演,樂此不疲。覺得做此運動有益身心,比青燈黃卷地用功強多了,后來博士長胖了。
6:這天皇帝正好來拜訪博士,看到門庭深鎖,以為博士與少女不辭而別,惆悵而去。其實博士正餓得發瘋,正要大聲呼喊,想起,若被皇帝看到自己這樣狼狽豈不沒有面子?何況,皇帝到此的目的非常明顯,就是要將少女帶去做妃子,而自己這樣呼喊,豈不是將愛情換生命?那雖有生命又有何益!少女見博士不做聲,當下明白他的心意,將頭靠在他的懷里。
……
4
我們去問林先生的結局是怎樣的。此時林先生正坐在桌子前看一本書,我們坐在桌前的一條長沙發上,他調過頭來望我們,面色憂郁,看上去又有些冷峻,突然之間,我們覺得我們與他隔得非常遠。覺得他難以理解,這樣讓我們有些緊張,看他的樣子他是不歡迎我們來的,我們進來后,他既沒有泡茶,也沒有起身叫我們坐,我們有些難堪。后來還是坐下了。有什么事就說,他冷冷地對我們說,我現在沒有時間,我給你們五分鐘。他這樣說。我們都覺得來得不是時候,突然之間不知道要如何開口,望著窗外,外面是冷冷的秋天,天陰沉沉的。我們想知道你這個故事的結局。我們說。
從生到死有一段相當漫長的時間。林先生說。他的聲音非常快,而且來得非常突兀,他說,就是一天或是半天都可以分解為無數個更小的時間單位。假如你覺得時間非常珍貴的話,而且處在時光的精華里面,你就會覺得一天里面會有無數天,那樣的時間永遠也不會消失。兩個相愛的人會覺得在一天里度過了一千天甚至更長,我現在好像已經在書里面度過了好幾個世紀,我的生命是漫長的,無涯無盡,我與你們的距離甚至比我與李白的距離更遠,我甚至與他在一起度過了我生命中的許多天,度過了一個春天一個秋季,一起看過荷花一起喝過酒。而與你們,只不過才剛剛認識。我認識許多人,但我看不見他(她),我認識許多表象,但是我無法交流。這都是非常痛苦又有意思的。
林先生說的話非常遠,我們確實是無法理解,就在他這樣說話的時候我們都感到莫名其妙,我們互相望著一邊記憶,不斷進行回味,思索,并期待著最后的答案。我們確實不知道他為什么在這里突然講起了心理時間這個東西。而他講的是心理時間嗎?還是自己的一種幻覺?
林先生沒有在乎我們的情緒,口若懸河動用了語言的加速度來增加他說話的氣勢。他說,所以,我覺得作為一個哲學博士,張灰一定了解我所想的這些東西,在他的生命里他一定看透了某種東西而且還存在著他看不透的東西。因此在這種情況下,他運用他已經了解的時間來適應他不了解的空間。他將這最后的幾天當作一生來過。他將這一生分做了好多天。在這些天里開始的幾天里,他與少女不停地開啟著鎖,思考著要怎樣才能脫離困境,后來他們平靜下來。吃飯(他們還有飯吃嗎?),睡覺,讀書、做夢,□□,聽雨……還有某一個時期心血來潮的開鎖。他們一邊唱歌,一邊扭著屁股有力無力地開鎖。有一段時期他們把開鎖當作了像讀書一樣的每天的功課,有一段時期他們淡忘了這把鎖,后來,他們把開鎖當作了一個永遠存在的笑料。
林先生的話說完了,這就是他的故事結局嗎?但這時他做了一個請的手勢。我們走出他的房間。外面冷意襲人,時時有雨飄到我們的臉上。我們想,林先生的這個故事也許是告訴我們,即使是非常的感情也抵不過現實的一把鐵鎖,鐵鎖可能是客觀事實或者是“偶然事件”的比喻。或許他是在說,在男女的關系中,其實就潛伏著一把難以開啟的鐵鎖。或者是說,在人的身體與生命中,潛伏著鐵鎖。我們太年輕了,還不了解這些。
責任編輯:遠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