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爾斯·格蘭特[英]
在過去的20年中,我一直致力于歐盟問題的研究。即使在5年或10年前,人們還可以說,歐盟的實力正在不斷提升,但現在歐盟的前景卻令人感到悲觀:歐盟顯然沒有實現其遠大的抱負。
一年半以前,當科索沃宣布獨立時,5個歐盟國家沒有采取一致行動承認科索沃的獨立,其中包括西班牙。在中東和平進程中,歐盟從來沒有像美國一樣占據如此重要的位置,但事實上,歐盟提供了對巴勒斯坦政權援助的大部分,歐盟還是以色列最大的貿易伙伴,從這個意義上說,歐盟可以發揮很大的影響力。但現在,歐盟內部卻分歧重重,一些國家親以色列,而另一些國家卻認為以色列應該做出讓步。
歐盟的俄羅斯政策更是一個典型的例子。歐盟國家始終不能在如何應對俄羅斯的問題上達成一致。一些國家(比如德國)想同俄羅斯發展特殊的雙邊關系,不希望歐盟涉入其中,還有的國家并不關心人權問題。
同樣,在歐盟的對華政策上,盡管各國有著共同的利益,但也存在分歧。比如,究竟應不應該見達賴喇嘛、應該以什么樣的方式見,各國都有不同的處理方式。歐盟內部的這些分歧也時常被俄羅斯、中國這樣的現實主義國家所利用。
在共同防御政策方面,歐盟在諸如剛果東部的維和行動、幫助非盟發展維和能力這些小的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歐盟并沒有在打贏一場戰爭方面取得什么成果。在這方面,北約是更重要的工具。
是什么造成了歐盟今天的失敗?第一個原因就是歐盟內部的戰略分歧,在歐盟內部沒有共同的戰略文化。正像前面提到的,英國人和法國人相信,武力干預可以解決沖突,而其他大多數人則不相信這點,他們希望歐盟能成為一個“大瑞士”———這意味著富裕、快樂、安全,不為世界其他地方的問題感到擔心,不對其他地方的問題承擔責任,而是讓當地人自己去解決自己的問題。可以說,只有1/4到1/3的歐盟國家認真對待防衛問題,并從戰略的角度予以考慮。
第二個原因是歐盟的過度擴張。歐盟的擴張確實帶來了和平、市場資本主義、法治、民主繁榮的擴張,也給很多新加入的國家帶來了好處。但對于歐盟的外交政策來說,擴張卻帶來了更多的麻煩,27個部長坐在一起做出最終決定的難度肯定要大于15個部長做出決定的難度,有的國家不懂得歐盟實際上就意味著“妥協”。
第三,對于歐盟來說,德國越來越成為一個問題,變得更加民族主義,并逐漸傾向于單邊主義政策。德國曾經是最支持歐盟的國家,很多德國人認為,對歐盟有利的就是對德國有利的,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德國人對二戰感到內疚,他們的民族主義情節是歐盟中最弱的,德國承擔了歐盟預算中的很大一部分。但現在,德國變得越來越難以合作。由于其與俄羅斯的之間的能源利益,德國拒絕歐盟的共同能源政策。此外,德國拒絕對伊朗實施制裁措施,在軍事行動上的態度也比較負面。
此外,明年英國的新政府也可能成為歐盟的困擾,保守黨政府歷來都比較親美,而對歐盟抱有懷疑,一些人甚至希望英國脫離歐盟。不僅如此,嚴重的機構問題也給歐盟的前途抹上陰影。
要發揮領導作用,歐盟國家需要超越具體的國家利益。歐洲國家領導人必須起到領導歐盟走向的作用,要創造這種領導力,歐洲國家領導人必須有新的話語,傳遞出新的信息。老的話語,比如創造和平,適用于二戰后的一段時期,現在對于新一代的吸引力正在下降。因此,領導人需要新的話語,比如對多邊主義的呼喚,以及對于歐盟價值觀的提倡。▲(作者是歐洲改革中心主任,查雯譯。)
環球時報2009-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