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萊塢無數大片里都有過改造大腦記憶的橋段,但是這項技術一直以來都沒有付諸實現。不過據《紐約時報》報道,美國科學家最近對大腦記憶部分的研究已經取得了重大突破。
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他們將一定劑量的實驗藥物注入對存儲特定記憶至關重要的大腦部位,如記錄情感聯系、空間知識和運動技能的區域。這種藥物能抑制大腦中某種物質的活動,而這種物質顯然是大腦存儲部分信息所需要的。如果對其性能加以改善,這種物質可幫助預防老年癡呆癥和其他記憶問題。
迄今為止,這項研究的對象還僅限于動物。不過,科學家表示這種記憶機制可能會在人身上發揮幾乎相同的作用。紐約州立大學的數百位研究人員正試圖揭開一個自現代研究開始以來便令思想家們目瞪口呆的謎團:大腦中的組織何以能捕捉并存儲詩歌、情感反應、最喜歡酒吧的位置、遙遠童年情景等一切記憶?托德薩克特博士便是探究這個謎團的研究人員之一。有關體驗會給大腦留下某些痕跡的想法最早可以追溯到柏拉圖在《泰阿泰德篇》中有關蠟上印記的隱喻,到了1904年,德國學者理查德塞蒙把這種神秘痕跡命名為“記憶印跡”。“記憶印跡”究竟是些什么東西呢?之前的研究結果顯示,它是被某種體驗激活的大腦細胞,被激活的大腦細胞會將信息快速傳遞給大腦中更為龐大的細胞網絡,在這過程中每一個細胞都會增加一些細節如視覺、聽覺、味覺。大腦看上去可以令細胞間的通信線路變得更粗或更高效,以此來保存記憶。
托德·薩克特博士領導紐約州立大學唐斯泰特醫學中心的研究小組對記憶分子如何影響記憶進行了深入研究。他說:“如果這種分子如目前看起來那般重要,你便可以想見它的潛在用途了。我們可以利用記憶分子來撫平心靈創傷,戒掉一些后天養成的壞習慣,最終還能用以改善記憶和認知。”
數百年來,盡管科學家們已把人類送上月球,把航天器發射到土星,把潛艇送人海底,卻未能在大腦探索中取得勝利,人類思想看起來就像探險家們當年初見新大陸時一樣的黑暗、廣袤而又神秘。如今,我們在大腦探索的旅程中邁出了重要一步,《Geek》衷心希望邁開的步伐不要停滯,早一天到達勝利的彼岸。至于有很多人所關注的關于記憶改造的道德倫理問題,還是等這項技術成熟后再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