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 成
當你返還借款時,通常會向對方收回自己出具的借條并將之銷毀。但你聽說過已撕毀的借據會重新亮相、死而復生嗎?你又聽說過竟有人持這些重新亮相、死而復生的借條提起訴訟,讓你再次還款,甚至被法官采信嗎?
彩印借條,讓人真假難辨
2008年6月9日,柳青吃完早飯,正張羅著準備去縣城進貨。沒想到卻收到了郵遞員送來的掛號信。掛號信里是法院寄來的起訴狀副本、應訴通知書和開庭傳票。
起訴他的人叫趙東,說柳青借了其10萬元錢并立有借據,但到期后柳青不講信譽,雖經其多次催收,卻一直未還分文,只好請求法院判令柳青支付借款本息。
“我不是在3個月前還清本息了嗎?趙東還當場將借條交還給了我,并由我自己親自撕毀了,怎么他還要起訴我,是他搞糊涂了還是法院弄錯了?”柳青一臉驚訝和疑惑。
柳青立刻撥趙東的手機,可趙東換了手機號碼,柳青無法與其聯系。
無奈,柳青放棄去縣城進貨,心急火燎地找到了法院,并找到了承辦法官。
法官熱情地接待了他,根據他的請求,向他出示了借條。
“真是活見鬼了”,柳青揉了幾次眼睛也不敢相信——由趙東提供的、自己寫給趙東的、被他稱為已親自撕毀的借條,竟毫無破損地躺在法院的案卷里。
從柳青斷斷續續的陳述中,法官知道了事情大概的經過:
早在2006年6月,從小在一起長大的柳青和趙東,帶著淘金夢一起前往廣東省惠州市經商。
開始,兩人合伙做鋁合金窗生意,憑著趙東的精明、柳青的樸實,生意日漸紅火。后來,趙東覺得柳青雖有一身忠厚和力氣,但并不是做生意的料,遲早會成為自己的累贅,故決定不如趁早單干。2007年3月初,趙東把自己單干的想法剛說出口,立刻遭到柳青反對,此后一連幾天,趙東都固執地堅持單干,柳青無奈,只好答應,但提出趙東應借給其10萬元現金,否則,他無法一個人開業。趙東當場爽快地答應了他。于是,柳青給趙東出具了一張借條。
借條是用紅色條形格子紙寫的,紙的頂部有“某某鄉人民政府”字樣。
2008年年初,柳青遷回老家經營。
2月1日,回家過年的趙東來到柳青家。柳青知道,趙東是按照雙方的口頭約定來要債的。
其實,柳青也已經準備好了現金。
一番寒暄,雙方直奔主題,來到小孩的書房結清借款本息后,趙東當即將一張借條交給了柳青,柳青確認后當場撕毀,并順手丟人了紙簍中。
從柳青的眼神中,承辦法官雖相信其所說的可能是真,但案卷中的借條又應如何解釋呢?更何況辦案必須憑證據說話,沒有證據說得再好也沒有用。
于是,承辦法官便要求柳青必須對自己的主張提供證據,并釋明了不能提供證據的后果。
柳青明白,這實際上就是等于已經明確告訴了自己,不能提供證據就要輸官司。可當時的借條已經撕毀,又無第三人在場,自己還能提供什么證據?
柳青遂即找到趙東家。如同柳青預料的一樣,趙東根本不承認已還款的事實。此刻趙東一嘴高調:“還與沒還,有借條為據,法庭自由公斷。”
事后,垂頭喪氣的柳青一回到家,便像霜打的茄子似的,癱躺在床上。妻子嚇得不輕,一再追問,柳青才說出了原委。
沒料到,事情頃刻之間,便有了轉機。
妻子聽柳青說完后,想了想說:“當時太忙了,兒子又在外讀書沒回來過年,加上我很少去書房,雖然已過去了幾個月,好像那個紙簍中的垃圾,至今還沒有倒掉!”
柳青一下子從床上蹦了起來,直奔兒子書房。真乃天無絕人之路,柳青在紙簍中幸運地找到了被其撕毀的那張借條。而后,迫不及待地告訴了承辦法官。
當天下午,通過對撕毀借條殘片與案卷中借條的細心比對,承辦法官終于發現了事情的端倪。
次日,在證據面前,被傳喚而來的趙東不得不說出了事情的真相
原來,趙東與柳青拆伙后,由于其為人奸猾,缺少柳青的誠實,生意越來越差,不到一年便舉步維艱。而柳青的生意卻越來越好,且在完成幾筆大單之后,見好就收,既賺了錢也將店搬回了家中。為彌補虧損,也出于眼熱,趙東早已預謀訛詐柳青一筆錢。于是事先將柳青所寫的借條,通過掃描、彩印之后,做到了以假亂真。在柳青還款時,其給柳青的只是那張彩印的借條,真的借條卻仍在其手中。當估計絲毫沒有注意的柳青已將紙屑毀棄后,便拿出真的借條提起了訴訟。
臨摹借條,使人防不勝防
“我真的已還清了借款,法院判決的確是錯誤的,我確實不甘心出這5萬元錢哪!”早在2007年3月19日,面對執行法官,宋卉一直滿臉冤枉。
“是否還錢,關鍵在于證據。正是由于你沒有提供已經還款、收回借條的事實,一審法院才認定你沒有還款并判令你支付,二審法院也維持了原判。如果日后你有新的證據,能夠推翻此前的判決,你可以向法院申訴,法院也會根據新的證據及其重新認定的事實做出判決。但這并不等于你現在不必須履行現有判決,而是在履行完畢后,可能會產生執行回轉。”執行法官解釋說。
無奈,宋卉只好付清了案款及訴訟費用。
提起宋卉所說的冤枉,還得從2006年講起。當時正經營超市的宋卉因擴大業務,急需5萬元現金。而要好的朋友中能借的都借了,銀行貸款一時間又不能到位,經朋友介紹,認識了出借人李江。在李江交付5萬元現金后,宋卉向其出具了一張借條。
2006年10月2日,借款到期后,宋卉依約來到李江家還款,為表示謝意,宋卉還專門送上了一箱水果。雙方結清了本息后,李江交回給了宋卉一張借條,毫無防備之心的宋卉簡單地看了看,確認是自己所寫后,即將之撕得粉碎,而后離開了李江家。
熟料,2006年11月3日,李江卻向法院提交了起訴狀,稱因宋卉拒不依約還清借款本息,只好請求法院責令宋卉支付。
“這不是活見鬼了嗎?!”收到起訴狀副本后,宋卉感到非常意外和吃驚。
宋卉立刻帶領當初介紹借款的朋友來到李江家。面對宋卉質問,李江不僅一口否認宋卉還了款,而且大呼宋卉有意賴賬,并口口聲聲地一再表示:既然宋卉說自己親自撕毀了借條,那么辨別他有沒有說謊,到法院去看一下借條便知道,且他已經在起訴的同時,將借條交給了法院。
于是,宋卉趕緊去了法院。面對法官擺在自己面前的、由李江提供的借條,宋卉圓睜雙眼,驚訝了半天也沒有吐出一句話來。的確,這借條真的為宋卉自己所寫。
由于付款時沒有第三人在場,宋卉對自己的主張既不能提供任何人證,也不能提供物證及其他證據,最終只能百口莫辯,輸了官司。
但是,案件最終還是有了轉機。
2008年6月7日上午,正在超市打理的宋卉突然收到了法官送來的、法院依職權決定再審其與李江借款一案的民事裁定書。
“蒼天有眼,法官主動再審為我作主了啊!”宋卉禁不住發出了內心的感慨。
其實,早在一個月前,李江另案起訴要求他人返還20萬元借款時,他人也面臨著與宋卉同樣的情況。好在李江有騙人可能的名聲在外,他人事先對李江已有防范,雖也當即撕毀了借條,卻秘密進行了錄音。他人在收到李江的起訴書副本后隨即向公安機關報了案。經公安機關審訊,李江道出了案件的真相……
這也讓宋卉明白了究竟是怎么回事:李江在借錢的同時便想到了騙錢,在借款之后,有事沒事就臨摹借款人所書寫借條中的筆跡,直到足以以假亂真后,便用同樣的紙張、墨水臨摹借款人的筆跡另寫好一份“借條”。在借款人前來還款時,李江交給借款人的僅僅是其臨摹的借條。待事情過后,覺得條件成熟時,他便和用真正的借條提起訴訟,讓借款人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法官點評
借款人應怎樣防范、應對這類情況呢?主要應當注意:
一是應認真辨別對方交付的借條。一方面,彩印借務的筆跡、色彩、圖形,一定會有失真的地方,如果將它翻轉過來,從紙的背面看,也沒有書寫借條所固有的墨水滲透痕跡或壓痕。另一方面,臨摹畢竟不可能完全是原借條的翻板。它在介質、材料、筆觸、字體、字跡、習慣、色彩、線條上,到處都可以表現出與原借條的區別,對于借條的出具者來說,只要有心,自己親自對照辨別真偽,應當不是難事。此外,借款人也可以在出具借條時,暗中做些特殊的記號,以便日后自己識別。
二是應當注意收集證據。就民事訴訟而言,證據是決定勝敗的關鍵。對借款引發的糾紛同樣如此,因此,借款人應當注意收集證據。有條件的,可以錄音、錄像,或者叫上他人前往。如果確實疑惑而又一時難辨真假,可以要求對方出具收條。實在不行,也不應將對方還給的借條立即毀滅,至少在發生糾紛乃至訴訟時,可以通過對該借條的文字檢驗或鑒定,發現蛛絲馬跡。
——江西省興國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委員、研究室主任顏梅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