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我國國有企業產權改革的深入推進,現代西方產權理論成為我國企業改革的主要理論基礎。而馬克思產權理論有被邊緣化的趨勢。為了鞏固和堅持馬克思主義經濟理論對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指導地位,文章對馬克思產權理論的提出、主要觀點、研究特點進行全面分析和評價,并指出其對我國產權改革實踐的重要指導意義,以進一步深化認識,保障我國產權制度改革健康運行。
關鍵詞:產權 所有制 產權制度
中圖分類號:A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09)06-031-02
隨著我國國有企業產權改革的深入推進,現代西方產權理論成為我國企業改革的主要理論基礎,而馬克思產權理論有被邊緣化的趨勢。這需要深入研究馬克思產權理論的理論地位及在我國企業產權制度改革中的指導意義。
一、馬克思產權理論的提出
產權即財產所有權,是所有制在法律上的用語,所有制問題是經濟基礎的核心問題,也是任何階級經濟理論無法回避的核心問題。所以雖然馬克思并沒有專章論述他的產權理論,但只要深入研究馬克思的著作會發現馬克思早于科斯等西方學者一百多年前就創立了科學、系統的產權理論。一些尊重客觀事實的西方學者稱馬克思是社會科學史上第一位有產權理論的社會科學家。
馬克思關于所有制、所有權問題的論述不僅是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出發點,而且是貫穿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理論的主線之一。他的產權理論正是蘊涵在其所有制理論之中,散見于他的一系列經典著作中的。因此可以說,馬克思關于產權的思想,就是他的與所有制分析相聯系的所有權思想。
馬克思在其著作中形成了內容豐富的產權理論。這一理論是以資本主義所有制為基礎,包含資本的所有權、占有權、支配權、使用權在內的統一整體。正是通過這種對資本產權關系的分析,才揭示出產權現象背后的本質,揭示出剩余價值的生產、實現和分配的規律,揭示出資本主義所有制的本質,進而通過“產權”這一線索使資本主義經濟關系的整個圖景展現在人們面前。馬克思產權理論的深邃性和科學性,至今沒有人超越。
二、馬克思產權理論主要觀點
由于馬克思關于產權問題論述的間接性和分散性,需要對馬克思產權理論理解、把握的基礎上進行歸納和總結。其主要觀點概括如下:
1.關于產權的含義。在馬克思的多數著作中,其使用的德文“所有權”(eigentum)與“財產”一詞同義;英文中“property”一詞,一是指財產本身,更是指財產權利,即財產的占有、享用、處置、收益等權利,亦即產權。馬克思沒有用一兩句話給出所有權的完整定義,從《資本論》及一系列著作來看,概括地說,馬克思所描述的資本主義的所有權(產權)其含義是包括了排他性的可交易的財產所有權及一切派生權利。在這里,所有權概念是一個融占有權、支配權、使用權于一體,并隨著生產社會化和商品經濟的發展而不斷發生分解和分離的科學范疇。有學者據此把產權稱為廣義的所有權。
2.產權的本質。馬克思認為產權關系最初是一種占有關系,是人對物的某種排他性的占有關系,這種占有關系確定物的歸屬主體?!柏敭a僅僅是有意識地把生產條件看作是自己所有這樣一種關系?!保瑊1}進一步指出產權關系不僅僅是對物的歸屬和占有關系,更主要的是它反映了人與人之間的一種關系,一種對物的占有關系所形成的人與人之間的物質利益關系或經濟關系。馬克思在論述私有財產制度時進一步指出:“私有財產的真正基礎,即占有,是一個事實,一個不可解釋的事實,而不是權利。只是由于社會賦予實際占有以法律的規定,實際占有才具有合法的性質,才具有私有財產的性質。”{2}因此,在馬克思看來,產權本質上是一種法權關系,是生產關系的法律表現;產權關系是生產關系或所有制關系的意志或法律硬化形式。
3.所有制和所有權的關系。所有權和所有制是兩個密切聯系的不同范疇,所有制是生產資料歸誰所有的經濟制度,是經濟范疇。所有權是財產歸誰所有的法律制度,是法律范疇。馬克思發現了財產關系和生產關系的聯系,他指出:“財產關系……只是生產關系的法律用語?!眥3}所有制是所有權的經濟基礎,所有權即產權是所有制的法律表現形式,包括財產的所有、占有、支配、使用等各種權利。所有制的性質、內容及發展變化決定了所有權的性質、內容和發展變化。當然,反過來,一定的所有權積極作用于所有制,保護、鞏固和發展一定的所有制。但所有制處于社會經濟制度的基礎層次,具有相對的穩定性,而所有權則可以在不同的經濟條件和經濟環境中獲得不同的具體表現形式,不一定與所有制亦步亦趨。
4.關于產權的起源。馬克思第一次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研究了財產和財產權,考察了財產和財產權的起源和歷史變遷,并作了科學、系統的論述。運用歷史唯物論,詳盡地分析了人類社會歷史上最初公有制和私有產權的建立或起源。馬克思和恩格斯認為,原始公有產權是與低下的原始生產力,且主要是由土地等自然物構成的財產,以及共同體成員之間的原始關系(含群婚和母系關系)相聯系。關于私有產權的產生,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私法和私有制是從自然形成的共同體的解體過程中同時發展起來的,私有財產是生產力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表現形式,“私有財產的統治一般是從土地占有開始的,土地占有是私有財產的基礎”,“地產是私有財產的第一個形式”。{4}
5.關于產權的歷史形式。馬克思和恩格斯很早就發現,“財產……具有某種歷史,采取各種不同的形式?!眥5}馬克思認為,在資本主義以前,財產有三種歷史形式:第一種是原始的土地財產。第二種是勞動工具所有權出現,這種狀態是以勞動者自己勞動為基礎的私有制和私人所有權,在這一歷史狀態中,不僅存在所有制,而且存在所有權。與后來的剝削者所有權不同,這種狀態下的所有權是勞動者所有權。第三種是勞動者對生活資料的所有權。是以無償占有他人勞動為基礎的剝削者所有權。馬克思指出在資本主義的財產形式下,勞動者唯一的所有權就是對自己勞動力的所有權。資本主義財產形式的特征還在于它的等價交換形式。無論是商品市場或勞動力市場,交換主體在形式上彼此作為身份平等的所有者發生關系。但所有權對資本家和工人卻具有完全相反的意義,“所有權對于資本家來說,表現為占有別人無酬勞動或產品的權利,而對于工人來說,則表現為不能占有自己的產品?!眥6}馬克思還分析了產權的公有形式。馬克思總體上認為共產主義的特征并不是要廢除一般的所有制,而是要廢除資產階級的所有制。共產主義是私有財產即人的自我異化的積極的揚棄, 因而是通過人并且為了人而對人的本質的真正占有,是人向自身的、向社會的人的復歸。馬克思還認為,產權的國有形式、集體形式、個人形式和復合形式,在向共產主義過渡的社會主義階段是可以共存、共同發展的。
6.關于產權結構。馬克思沒有把財產權看作是單一的權利,而是看作是一組權利的結合體。馬克思經常結合具體事例對產權的權能結構進行分析,除了單純所有權、馬克思還研究了占有權、支配權、使用權、索取權、繼承權和收益權等等一系列權利。指出財產的各種權利在某些情況下是統一的,都屬于財產所有者。在某些場合,財產的各種權利可以相互分離,財產所有權不包括財產的全部權利。馬克思分別研究了資本主義制度下勞動所有權和支配權或使用權的分離、土地所有權和經營權的分離以及資本所有權和使用權的分離等產權現象,闡述了權利分離的條件、權利分離的性質和特征。馬克思還特別分析了股份公司資本所有權和使用權的分離,資本所有者和使用者的變化。指出股份公司制度中的所有權是所有、代理、管理三權分離的構造,并著重闡述了所有權和經營管理權相分離的思想。馬克思還指出剩余索取權是財產權中的一項重要權力,本質上是對剩余勞動的要求權。索取權是以所有權為基礎的。在索取權的要求下,剩余價值必須分割為各個不同的部分,例如分割為利息、企業主收入、地租等各個不同的相互獨立的形式,歸不同的人所有。
7.產權結構及其演變的決定因素。馬克思的產權理論是以生產為基礎的,馬克思認為,人類社會是一個自然的歷史的發展過程,制度現象也是一種歷史現象,產權結構的演變是隨著生產力水平的變化而變化的。馬克思以生產為基礎的,把產權結構及其演變歸結為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矛盾運動的結果,生產力水平的提高引起生產資料所有制關系的變化,而生產資料所有制關系的演變則具體化為產權形式的差異和演變,從而把產權范疇奠定在科學的基礎上。其對產權的經濟績效的評價主要以生產的效率為依據的,認為即使是奴隸制度,也曾在歷史上起過進步作用,推動了生產力的發展和文明的進步;資本主義制度雖然對其他社會制度產生了重大影響,是至今人類文明的成就,但最終也要隨著生產力的發展而退出歷史舞臺。
8.關于市場經濟的產權規律。關于一般市場經濟的產權問題,馬克思在《資本論》論述資本主義市場經濟規律曾作過透徹分析。馬克思揭示了商品生產所有權規律。他認為私有權利是商品關系存在的前提條件之一。如要使商品真正體現價值,商品的監護者必須彼此承認對方是私有者。市場經濟中的交易是商品所有權之間等價交易交換。這樣,馬克思通過對一般市場經濟中的產權規律分析,指出私有產權與市場交易有著密切的內在關聯,而價值和價格等市場范疇在本質上蘊含著產權的含義。馬克思進一步指出,私有資本權利要發生現實作用,那只有在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的所有者在市場上找到出賣自己勞動力的自由工人以后。因為這樣,商品生產所有權規律就轉變為資本主義占有規律了。馬克思闡明了在市場環境下小私有制產權如何演化為含剩余價值索取權在內的大私有制產權。同時分析了這種產權安排下借貸資本、土地資本、勞動力資本這類特殊商品具有的所有權兩重性。
三、馬克思產權理論特點及其對我國產權改革的現實意義
概括地講,馬克思的產權理論是基于生產資料所有制而產生的一系列人與人之間的利益關系問題的研究。強調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矛盾運動, 注重階級關系和制度革命的研究。其理論研究主要特點如下:
1.馬克思研究產權問題的目的。馬克思理論研究的目的是通過分析所有制作為最基本的經濟制度對社會的性質及其社會公平的影響,揭露資本主義私有制經濟中資本對雇傭勞動的剝削實質,說明資本主義產權關系的虛偽性和不合理性,進而揭露資本主義制度的內在矛盾及必然滅亡性。
2.馬克思理論研究的重點和突破點。馬克思強調所有制作為最基本的經濟制度對社會的性質及其社會公平的影響,發現了法學上的產權和經濟學上的生產關系之間的本質聯系,把握住了產權的本質即生產關系的法律表現。認為所有制關系對法律關系具有決定意義,并把財產關系的經濟內容即所有制關系當作產權關系研究的重點,而財產關系的法律形式只是在必要的時候才加以涉及。
3.馬克思產權理論的研究方法。馬克思的產權理論是建立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基礎之上的,是一種整體主義的政治經濟學的方法。按照這種整體主義的方法,一定社會的所有制形式和產權結構不是個人之間自由交易和自由契約的結果,而是社會結構的整體即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矛盾運動的產物;不是理性的個人的自由選擇導致了產權制度的變遷,相反,是社會結構和產權制度的變遷決定著個人的行為方式和選擇空間。
隨著我國國有企業產權改革的深入推進,現代西方產權理論成為我國企業產權改革的主要理論基礎,而馬克思產權理論有被邊緣化的趨勢?;谝陨蠈︸R克思產權理論的全面解析,馬克思的產權理論對于指導我國所有制的改革,產權制度的建設,特別是關于改革的方向問題和原則問題的重要現實意義毋庸置疑,因此,有必要對我國產權改革進行反思,堅持馬克思先進理論的指導地位。
1.堅持改革的社會主義方向。馬克思關于所有制與社會性質關系的分析,所有制與分配關系的研究,所有制與公平關系的研究等都是西方產權理論無法企及的。在這樣一些深層次問題的探討上,馬克思所有制理論仍然具有強大的解釋力。我國政府確立的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而公有制的主導地位是保證其社會主義方向的經濟基礎。因此,我國產權制度改革必須堅持公有制的主導地位,堅持共同富裕的目標,不能本末倒置,將市場化和產權明晰作為成功標志。
2.正確認識公有產權的效率問題。馬克思在邏輯及宏觀分析基礎之上認為,公有制最有利于社會資源的充分利用。因此,我國產權制度改革必須堅持公有制的主導地位,國有企業產權改革決不能全面私有化。而是要過改善規章制度,完善管理契約的激勵機制和代理制刺激那些有控制權的代理人像一個真正的“私人所有者”一樣行為處事,來充分發揮公有產權的優越性。
3.正確認識過渡階段的產權多元化問題。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強調社會生產力及其發展水平決定所有制的結構和演變,這有助于我們正確認識過渡階段的產權多元化問題。在我國經濟體制改革過程中,客觀考慮生產力發展水平,各種資產組織形式的存在,明確產權責任和改革傳統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多元化產權結構是企業產權改革的目標。但同時有人提出,要消除國有股一股獨大的狀況,主張國有股減持,則是走入了另一個極端。我們應當正確認識產權多元化是過渡階段的產權安排形式,產權結構總是在企業成長的漫長過程中,長期動態演化的結果,而非能夠直接照抄照搬的靜態規范。
4.關于剩余索取權。馬克思認為剩余索取權是財產權中的一項重要權力,本質上是對剩余勞動的要求權。索取權是以所有權為基礎的。這對于我國國企改革中所有權和剩余分配的認識,及采取恰當的方式進行國企產權改革,提供了理論上支持。如管理者收購、管理層持股及員工持股方式的實踐,有學者提出的建立勞動股份制、工資股份化等改革方案都是馬克思產權理論思想的運用。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出現的賤賣國有資產、違規收購等問題,從根本上違背了股權激勵的初衷,這并不是對其理論思想的否定,只是操作方案的不完善的問題。因此,需要在實踐中不斷完善和修正產權改革各種方案,根據貢獻大小來進行股權激勵的分配。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M].人民出版社1976版,第1、2等卷.
2.馬克思.資本論[M].人民出版社,1975版,第1、2、3卷.
3.諾思等.財產權利與制度變遷[M].上海三聯書店,1991年中文版.
4.盧現祥.論西方產權理論運用在中國經濟研究中的四大問題[J].理論經濟學,2003(5)
5.吳易風.馬克思的產權理論與國有企業改革[J].中國社會科學,1995(1)
6.呂天奇.馬克思與西方學者產權理論的觀點綜述與分析[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2004(3)
7.李林.馬克思產權學說與西方產權理論的比較分析[J].金融教學與研究,1998(4)
注釋:
{1}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人民出版社,1972
{2}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
{3}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3卷.人民出版社,1972
{4}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
{5}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
{6}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
(作者簡介:饒靜安,四川大學博士研究生,專業方向:企業理論與實踐,同時為四川城市職業學院公共服務系副主任 四川成都 610101)
(責編: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