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丹
首屆中網級別聯賽華中賽區打響了頭炮,可把一個人累壞了,他就是中網級別聯賽華中賽區的賽事總監劉衛國。劉總監同時他還是鉆石合作伙伴湖北洪山網球俱樂部的營銷部部長。從賽事的組織和策劃、選手的報名和對陣安排、裁判的調度到聯系贊助商談合作事無巨細,劉衛國都要去操心。“武漢是第一站,都說萬事開頭難嘛,這一仗打好了,之后的6站比賽就會輕車熟路了,更何況。其他站的賽事籌辦方肯定也在密切關注著我們。”
10年里組織各項大、小體育賽事達200場之多的劉衛國,面對每一次賽事的組織,他都感覺是全新的挑戰。聯賽剛結束,盡管已縫一星期沒睡好覺,劉衛國在第一時間接受記者的專訪中。仍然顯得很興奮。
TCM:你參與籌辦過不少業余網球賽事,此次的中網級別聯賽特點在哪里?
劉衛國中網級別聯賽以普及大眾網球為主,不注重獎金。強調榮譽感。在市場化的背景下,舉辦這樣的賽事是有難度的,是否高額獎金是不少選手衡量參賽與否的一個重要因素。它和別的業余賽事相比,在參與人群上放寬了界限。比如說涵蓋了12歲到25歲這個年齡段的青少年,此外。專業退役的運動員也可以來參賽。由于有升降級制,每個選手都是有技術級別的,這樣就把業余賽事專業化了。
TCM:舉辦這樣的賽事,難點在哪里?
劉衛國:因為它是單項賽事,設有男單、女單、男雙、混雙,參賽選手都是以個體為單位,把這單個的每個人組織起來就是很繁瑣的過程。它不像專業的網球比賽,那些選手是經過職業化的訓練的,整個比賽的一套程序他們都了然于心。業余比賽。就得給予更多的引導。比賽時間的控制上,也是一大難點。業余賽每場時間有長有短,賽次安排又密,這樣就給我們的組織工作帶來了很大的挑戰。
TCM:比賽期間下雨了。這種情況之前想到了嗎?
劉衛國:事先我們就預見到比賽期間會下雨,因此準備了兩套方案,天氣方面還是在掌握之中的。湖北洪山網球俱樂部剛好也有這樣的條件,哪怕下雨也有6片場地可以開賽,這樣就保證了賽事可以風雨無阻地進行。
TCM:華中賽區的報名情況如何?
劉衛國:報名的火爆程度完全超出了我們的想象,因為這是第一站,一開始我們以為會有一個預熱的過程。目前,參與的選手達到了500人次。報名期間,我每天都接到很多咨詢電話,有很多故事讓我很感動。比如說,十堰地區驅車過來也有8小時左右的路程,而他們組織了6、7人的團隊,不辭辛勞趕過來。黃石地區共有20多人組團過來。其實他們知道他們的水平和武漢地區是有差別的,但他們就是想和各個地區的球友互相交流、切磋球技。他們這么一支隊伍過來,吃、住、差旅等都是一大筆費用,都得自己想辦法。
TCM:參與人群如此之廣,你在報名布點上是不是下了很大的功夫?
劉衛國比賽報名早在兩個月前就啟動了,那時候剛剛開完全國性的研討會。宣傳早、啟動早,這也讓參賽選手有個接受和準備的時間。報名的設置點主要是有影響力的贊助商、高校學府、網球協會和地市的網球負責人,這樣就基本能涵蓋整個湖北省的網球愛好人群。外地主要以當地的網球協會為主。
TCM:整個比賽進行下來,你覺得大家關注的焦點集中在哪里?
劉衛國:最吸引大家關注的是3.0同樂級和5.0大師級這兩個級別的賽事。3.0主要是針對初學者的,他們大多數人都覺得自己是能行的,因為高手們都跑到別的更高級別去了,這也給他們更多表現的舞臺。5.0也備受關注,因為很多網球愛好者想去學習,觀摩高手的對決,有些選手第一天就打完比賽了,第二天還趕過來看決賽。
TCM:有哪些方面是第二、三賽季需要注意的?
劉衛國集中在周末兩天比賽,這是成功的。華中區涉及到這么多的省份,上班族和學生的工作和學習都不會受到太大的影響。但是隨著今后參與人數的逐步增加,也會對我們兩天的賽事提出很大的挑戰。這是接下來特別需要考慮到的。
TCM:這次比賽設獎雖然很多,獎金卻不高,但人們參賽熱情卻很高,你認為這是什么原因?
劉衛國:這次比賽大家的參與熱情如此之高,出人意外。獎金大概在100元到500元不等,數額不高,可見大家不是沖著獎金來的。我統計了一下,獲獎人數達到了100人之多,以往的比賽都是少數的幾個人獲獎,這也讓參與老有成就感,增強他們再次參賽的信心。
很多人都向我反映,這是一個網球的節日,大家一起快樂地享受網球。在這里,你會看到一家三口參賽的,母女搭檔的,父子配對的,兄弟間的。師生的……這些組合形成了很溫馨、很快樂的網球氛圍。
這也給網球的組織者提供了新的啟示,也是今后要努力引導的方向。中網級別聯賽能否舉辦成功,打獎金還是打榮譽,一開始我們也是頂了很大壓力的。現在。大家對中網的認識加強了,覺得中網就在自己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