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張掖市第二中學馬翠敏、于吉海教師回答:
地理課堂教學,是中學地理教學最重要的組織形式,絕大多數的地理教學活動都要在課堂上進行。因此,地理課堂教學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到整個地理教學的質量。如何讓地理課堂教學既能激發學生情趣,又能使學生智能和技能得到發展,達到效果和時間的高度統一,是值得每位地理教育工作者深思的。
一、激發學習興趣,誘導學生“愛學”
課堂教學的改革必須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入手,誘導學生“愛學”。激發興趣的途徑多種多樣,可注意以下方面。
(1)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激發興趣。融洽的師生關系孕育著巨大的教育潛力。學生喜愛什么學科,往往與任課教師有密切關系。因此,教師應注意塑造自己的形象,做好“言傳身教”。課堂上語言幽默風趣、感情充沛、平等待人;課后輔導,耐心細致;批改作業,傾心投入、一絲不茍。這樣,學生就會自覺不自覺地親近你,隨著時間的推移,從而引起感情上的支持,故對這門課發生濃厚的興趣。
(2)挖掘教材的內在吸引力,穩定興趣。“學習的最好刺激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課文常有一些比較重要但又抽象的內容,教師若能適當地引用一些與教材有緊密聯系、真實、生動、有趣的材料加以印證,既可以深化學生所學內容,又能引起學生學習地理的情趣。
(3)注重語言表述的趣味性,增強興趣。教師不但要有豐富的知識,而且要有駕馭語言表達的能力。教師的課堂語言應該是科學嚴密、合乎邏輯、準確清楚、形象生動、抑揚頓挫、簡練風趣、速度適當,既可以保持學生濃厚的興趣,也能幫助他們理解教材,而且還能得到語言美的熏陶。
(4)適當進行科學史教育,提高興趣。在地理學的發展史上,既有眾多的地理大發現,又有成千上萬的地理學家堅忍不拔的毅力和對人類的巨大貢獻,例如,哥倫布發現新大陸、新航線的開辟、“神舟”系列飛船的發射等,適時引導并穿插課堂,既能給學生以深刻的啟迪,留下難忘的印象以增強對知識的理解,又可講學生萌發探求的欲望。
二、著眼啟迪思維,促使學生“樂學”
教師的主導作用,不僅在于系統講解,還在于設法調動學習積極性,啟迪學生思維,使學生主動地思考和解決問題,這也是新課程的要求。
(1)精心設疑,引起“思”趣。“思維自疑問開始”,教師要善于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地設疑,引起學生思維的波瀾,使學生體驗到通過自己思考和解決問題的樂趣。因此,教師要把握教材和學生,講究方法,了解學生何處可能有疑,教師何處需要設疑,使疑之所在符合學生實際。另一方面要吃透教材,明白哪些內容可設疑,哪些問題需設疑。設疑還必須得法,運用恰當的方法引導學生到思維的“王國”中去探索、尋求問題的答案。
(2)引而不發,留有“思”地。一個好的教師可通過巧設疑問“抓住”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的思維活動,同時又不使其感到束縛。當講一些地理事象,學生動情、渴望知道更多時,教師并不傾箱倒筐,而是提頭留尾,或擇舉一二,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和回味的余地,保證學生旺盛的求知欲。
(3)相機誘導,掌握“思”法。教師不是教給學生思維的結果,而是教給學生思維的方法。教師不能僅僅滿足于設疑解惑,更重要地是相機誘導,授予學生思維的方法,經常在“為什么”的尋根究底過程中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思維方式,提高思維能力。
三、重視發展智能,保證學生“會學”
在地理教學中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變“要我學”為“我要學”的同時,還應積極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變“學會”為“會學”。
(1)制造矛盾,發展求異思維能力。在教學中教師可有意制造“矛盾”,把學生置于是非的“十字路口”,誘導他們從“立體”的角度去思考問題,提出自己獨到的見解,發揮其創造性。例如,從世界鹽度分布的規律看,60°N附近的海域鹽度較60°S海域低,提出“60°S附近的西風漂流是寒流為何鹽度偏高呢?”引導學生由此求異,既可加深學生對知識的了解,又鍛煉其思維的深刻性和廣闊性。
(2)三段式教學法,啟迪學生理解、記憶、應用知識。學生的學習與一般人的認識過程是一致的,都是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學生學習的大部分知識都是前人的經驗總結,因此課堂上有三個階段的層次。第一階段是理解,即引導學生理解教材,這就關系到教師對教材選擇和組合的藝術創造和選擇教學方法的問題,如重點的突出、難點的突破等。第二階段是記憶,即可采用歌訣法、壓縮法、聯系法、聯想法、對比法等強化學生記憶。如由“咖棗香油”識記:咖啡、棗椰、香蕉、油棕的故事在非洲。第三階段是應用,即幫助學生運用教材知識,進行知識引申和應用。如“印度”一節,教師把印度發展農業生產的有利條件作為重點,把西南季風的強弱對印度農業的影響作為難點,把地形、氣候等自然條件對農作物的影響以及農作物分布的規律性作為關鍵,學生就能抓住要害學得主動。當教師在分析印度水稻的分布后,小麥、棉花、茶葉、黃麻等作物均能由學生一 一分析找出,起到舉一反三的作用。
(3)改革教學方法,培養自學能力。地理教學中應通過引導學生對復雜多樣的地理事象的觀察、分析、綜合、想象等過程,幫助學生認識和掌握地理事物的本質,得出科學的結論,發展他們的思維能力和自學能力。在地理教學中還應訓練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引導他們認真讀書、細心觀察,運用已知的知識去獲得未知的知識,逐步培養良好的自學習慣,并使學生嘗到讀書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