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 英
一、選擇題
圖1所示為兩種農事活動場景,結合此圖完成1~2題。

1.與①、②所示農事活動相符的是:
A.①種小麥②摘棉花 B.①插稻秧②采茶葉
C.①種青稞②摘大豆 D.①種玉米②植桑養蠶
2.與這兩種農事活動的主要分布地相符的是:
A.季風氣候區 B.沿海地區
C.平原地區 D.山麓地帶

圖2示意H海區中有一狹長的裂谷帶,該裂谷帶為板塊的生長邊界。據此回答3~5題。
3.以圖示裂谷帶為邊界的板塊是:
A.亞歐板塊與美洲板塊
B.印度洋板塊與太平洋板塊
C.非洲板塊與印度洋板塊
D.太平洋板塊與亞歐板塊
4.與世界其它海區相比,H海區:
A.水溫季節變化大
B.平均深度最淺
C.海區面積最大
D.平均鹽度最高
5.通常情況下,H海區有陽光直射的時期:
A.潘帕斯草原溫暖濕潤 B.塔里木河流域水量小
C.地中海沿岸地區高溫少雨 D.赴南極科學考察較為理想
圖3為2002年亞洲、歐洲、北美洲(除墨西哥)的谷物進、出口量和生產量占世界的比例。據此并結合表1完成6~8題。

6.與①、②、③三幅圖所示內容相符的是:
A.①進口量②出口量③生產量
B.①生產量②出口量③進口量
C.①出口量②生產量③進口量
D.①生產量②進口量③出口量
7.該地區收益受干、濕變化影響最小的農作物是:
A.水稻 B.小麥 C.大豆 D.燕麥
8.依表1可知,該地區生產經營者首選種植的農作物應是:
A.小麥 B.水稻 C.大豆 D.燕麥
讀過X點沿經線(126°E)和緯線(42°N)做相同長度的地形剖面圖(圖4),完成9~11題。

9.若a、b為同一山脈,則山脈走向大體為:
A.東北—西南向 B.東西向
C.西北—東南向 D.南北向
10.X地附近山麓地帶的自然植被以:
A.針葉林為主 B.落葉闊葉林為主
C.高草甸為主 D.常綠闊葉林為主

11.若該地太陽落山的時間大約為18:00,圖5中①至④示意此地該日晝夜長短狀況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表2為“世界某大都市常住人口、晝間人口變化”統計,讀表完成12題。

12.表2所示信息不能說明或反映該大都市:
A.市區人口規模 B.人均綠地面積
C.出現逆城市化 D.近郊人口變化
二、綜合題
36.讀季風區某城市“城區功能分區與大氣二氧化硫近地面濃度分布圖”(圖6),回答下列問題。

(1)指出該城市城區道路格局的主要特點。
(2)對該城區大氣SO2地面濃度分布的特點及其污染物來源進行判斷(相符或合理為“√”,不符或不合理為“×”)
()①城區大氣SO2地面濃度由東向西遞增
()②城區大氣SO2地面濃度最高區域位于居住區
()③城區大氣SO2主要來源于交通工具排放的尾氣
()④城區大氣SO2地面濃度在商業區普遍較高
()⑤城區大氣SO2來源與生活和取暖排放的廢氣無關
(3)如果該城市的工業布局是合理的,那么,該城市的風頻圖應該是怎樣的?請在圖7框內進行標繪示意。

(4)若在圖示城區的甲地建一座火力電站,對該城市有何影響?
39.結合我國局部區域示意圖,完成下列要求。

(1)圖7中的三條曲線①②③分別代表年降水量線,把下面的等降水量線序號與相應的降水量數值用直線連起來。
① 800毫米等降水量線
② 400毫米等降水量線
③ 200毫米等降水量線
(2)圖7中所示的A地與B地降水量不同,其主要的原因是由于A地______;圖示年等降水量線③與我國1月平均氣溫的______℃等溫線大致吻合。
(3)填表比較圖示Ⅰ區與Ⅱ區的地理區域主要特點。

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
1.B2.A3.C4.D5.C6.B7.D8.C9.A10.B 11.D 12.B
二、綜合題
36.(1)基本形成了與河流平行或垂直的方格式道路網
(2)
(×)①城區大氣SO2地面濃度由東向西遞增
(√)②城區大氣SO2地面濃度最高區域位于居住區
(×)③城區大氣SO2主要來源于交通工具排放的尾氣
(×)④城區大氣SO2地面濃度在商業區普遍較高
(×)⑤城區大氣SO2來源與生活和取暖排放的廢氣無關
(3)

(4)提高電力供應;加重城區污染;降低空氣質量
39.(1)①—200毫米 ②—400毫米 ③—800毫米(2)位于內陸,距海較遠(非季風區);東南季風影響弱 0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