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爭一
一、選擇題
圖1示意某國鄉村人口和城市化水平的變化,讀圖回答1~2題。

1.1990年該國城市人口大約是:
A.2億B.2.9億
C.3.8億D.4.7億
2.有關該國人口和城市化的敘述,正確的是:
A.1961年到1976年鄉村人口增加,城市人口減少
B.1976年以前鄉村人口增長速度比1976年以后更快
C.1961年到1990年鄉村人口和城市人口的增長速度相當
D.1961年到1990年城市化進入加速發展階段
圖2-1示意某沿海地區海陸風形成的熱力環流剖面圖,圖2-2示意圖2-1地區近地面與600米高空垂直氣壓差的分布狀況,讀圖回答3~5題。

3.有關氣壓分布狀況的敘述,正確的是:
A.①地氣壓高于②地
B.③地氣壓低于④地
C.近地面同一等壓面的分布高度①地比②地低
D.高空同一等壓面的分布高度④地比③地更高
4.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a的風向為東南風
B.b為下沉氣流
C.c的風向為西南風
D.d為下沉氣流
5.若該圖表示白天,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甲是陸地,乙是海洋
B.甲是陸地,乙是陸地
C.甲是海洋,乙是陸地
D.甲是海洋,乙是海洋
讀圖3, 回答6~8題。

6.下列四個陰影區域所在的省區,正確的是:
A.桂、黑、甘、川 B.粵、遼、青、滇
C.粵、黑、新、川 D.粵、吉、青、藏
7.有關四地農業特色的概括,正確的是:
A.外向型農業、旱地農業、綠洲農業、立體農業
B.基塘農業、溫帶畜牧業、河谷農業、壩子農業
C.水田農業、旱地農業、立體農業、高寒牧業
D.旱地農業、壩子農業、灌溉農業、立體農業
8.制約四地農業生產主要因素的敘述,正確的是:
A.制約①地農業生產的主要因素是交通
B.制約②地農業生產的主要因素是市場
C.制約③地農業生產的主要因素是土壤
D.制約④地農業生產的主要因素是地形
圖4中的①和②分別表示長江三角洲2000年和2010年(預測)的能源消費構成;③和④分別表示我國西南地區2000年和2010年(預測)的能源消費構成。讀圖回答9~11題。

9.2000年我國西南地區能源構成的特點是:
A.以煤炭為主
B.以石油為主
C.以天然氣為主
D.以水電和核電為主
10.從2000年到2010年長江三角洲和西南地區能源消費構成的變化特點是:
A.長江三角洲石油比重下降
B.西南地區煤炭比重上升
C.兩地能源構成變化特點相似
D.兩地能源構成變化特點相反
11.2010年與2000年相比,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長江三角洲煤炭下降幅度小于西南地區
B.長江三角洲的水電和核電增長幅度大于西南地區
C.西南地區的水電和核電下降幅度大于長江三角洲
D.西南地區石油和天然氣增長幅度大于長江三角洲
二、綜合題
36.圖5示意某地區域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簡述甲地所在地形區的地形特點。
(2)推測圖示區域的降水特點。
(3)圖中A地區是世界著名的商品農業生產基地,說出該地區主要的農業地域類型及主要人為區位因素。
(4)說明B地區主要的生態環境問題及自然原因。
39.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海峽西岸經濟區是以福建為主體,面對臺灣,鄰近港澳,范圍涵蓋臺灣海峽西岸,包括浙江南部、廣東北部和江西部分地區,與珠江三角洲和長江三角洲兩個經濟區銜接,依托沿海核心區——福州、廈門、泉州、溫州、汕頭五大中心城市及其以五大城市為中心所形成的經濟圈構筑地域分工明確、市場體系統一、經濟聯系緊密的對外開放、協調發展、全面繁榮的經濟綜合體。它面對臺灣,毗鄰臺灣海峽,地處海峽西岸,是一個肩任促進祖國統一大業歷史使命的特殊地域經濟綜合體,因此海峽西岸經濟區的建設有著重要的意義。
材料二:海峽西岸經濟區區位分析圖(圖6)。

(1)應用所學知識分析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主要有哪些有利的區位因素?
(2)長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是我國著名的經濟區,目前世界出現的金融風暴對上述兩個經濟區哪個影響最大?為什么?這次金融風暴對我國東部地區有哪些影響?
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
1.B 2.B 3.A 4.B 5.C 6.C 7.A 8.D9.A 10.C 11.B
二、綜合題
36.(1)以平原為主,地表波狀起伏(或地勢北高南低),冰川地形廣布(2)自西向東逐漸減少,海拔500米以上的低山丘陵一般降水較少,降水的季節變化較小,年際變化較大,東南部的里海沿岸最少(3)商品谷物農業 交通運輸便利,地廣人稀,機械化水平高,工業發達,市場廣大(4)土地荒漠化 深居內陸,干旱少雨,風力作用強烈,生態脆弱,地表疏松。
39.(1)地理位置優越,位于長江三角洲經濟區和珠江三角洲經濟區以及臺灣之間;海陸空交通運輸便利;該地區是我國著名的僑鄉,有利于吸引外資和技術;有政府大力的扶持;進一步促進沿海經濟的發展;有利于促進祖國的統一大業;有廣闊的市場(2)珠江三角洲經濟區 原因:珠江三角洲經濟區是一個外向型的經濟區;多數企業的產品技術含量更低;訂單大量減少,資金大量被撤走 影響:大量中小企業倒閉;企業在職人員工資降薪;企業裁減人員,造成失業率上升;經濟增長速度減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