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福生 朱四倍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吳邦國曾說:我們國家最大的浪費莫過于戰略決策的失誤。決策失誤造成的損失遠比一件貪污受賄大案要案造成的損失和危害大得多。世界銀行估計,我國“七五”到“九五”期間,投資決策失誤造成的資金浪費及經濟損失大約在4000~5000億元。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的毛昭暉教授說,從國際的視角看,我國的決策失誤率達到30%,西方發達國家卻只有5%左右。專家學者認為,從文化大革命的政治決策失誤,到改革開放以來某些地方政府的經濟決策失誤;從大型國有企業的投資決策失誤到民營企業家的發展戰略失誤,由此給中國國民經濟造成的損失無法估量。盡管中央領導一再強調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但直至今日,我們仍然沒有走出決策失誤的怪圈。
公權拍板少監督
現實生活中,因決策的隨意、盲目、功利性甚至掌權者為求個人私利亂拍板、亂決策的個例舉不勝舉。有的掌權者把“好項目”做成損害百姓利益的“敗家子項目”的事屢見不鮮。更讓人痛心的是,不管決策者失誤造成了多么嚴重的后果,只要不觸犯刑律,大都只是交了“學費”之后不了了之,很少有因決策失誤而被問責的。從民間流傳的“既怕領導貪污,更怕領導失誤”的順口溜中,可以看出百姓對這種“決策腐敗”的深惡痛絕。
我國30%和西方5%的決策失誤率之別反映了目前我國權力監督不力的現狀,正因為我國公權力太過強大才導致失誤率如此之高。
眾所周知,決策是一個博弈過程,需要多方的參與。但在我國現行決策機制中,決策及相關信息的壟斷,使社會公眾對決策的過程、內容知之甚少,監督無從談起。在專家論證環節,政府傾向于請“喜鵲”而非“烏鴉”,以減小決策阻力。而在很多國家,決策要經過科學、民主、公開、專業的制度安排,如社會討論、公眾參與、議會表決等方式以制約官員決策的隨意性,從而降低決策失誤率。因此,將公共決策納入民主監督,增加決策透明度,是減少政府決策失誤、降低政府決策風險的根本之道。
追求政績亂決策
在我國,由于歷史原因,相當一部分經濟決策權仍然掌握在各級政府手中。改革開放30年來,通過財政大包干、分灶吃飯、分稅制等改革,地方政府擁有了相當大的經濟決策權。但由于有的領導人不懂經濟,為了政績,只是憑自己的經驗與好惡拍板而肆意決策。
最典型的是開發區的一哄而上和微縮景觀的重復建設。1992年鄧小平南巡后,改革再次進入加速發展期,各地不顧自身的實際情況,紛紛上馬開發區。初步估計這一時期上馬的開發區高達一萬個。許多開發區大片土地荒蕪,沒有收獲效益。各地政府到底造成了多大損失,誰也說不清。與此類似的是人造景觀的建設。資料表明,1990~1993年的三年中,全國各地共建起了能接待1000人以上的人造景觀1000多處,景點主要集中于河北、浙江等省,總計耗資50多億元,而參觀者甚少。
據阿祥在《決策者,你不可亂拍板》(南風窗1998.12 )一文中的有關資料,“八五”期間全國共引進彩電生產線160 多條,生產能力達到2000多萬臺,而市場容量只有1000萬臺左右,有一半以上的企業開工不足。另據報道:全國汽車生產線目前的開工率只有58% ;棉紡生產線閑置1/3 ,相當于120~150億元的投資未發揮作用;鋁材生產廠230 多家,設備利用率只有20% ;全國易拉罐年需求量50億只左右,而各地耗費巨額外匯引進的易拉罐生產線年產量高達100 億只;自行車因盲目合資而陷入困境,全國75家骨干廠有一半虧損。盲目建設、重復建設,最終造成了中國經濟結構的嚴重不合理。
河南中原制藥廠是我國醫藥行業“七五”、“八五”期間投資規模最大的重點企業,也是中國醫藥行業第一個利用世界銀行貸款的項目,占地1300畝,總投資18億元,沒有生產運行就已停產關門。究其原因,是因為該項目的一項關鍵技術是中方決策者在沒有詳細調查了解的情況下,從根本沒有這項專利技術、僅有20多人的瑞士的一家小公司引進的。同樣是在河南,作為國家重點建設項目的中州鋁廠,不顧市場需求變化,在后續工程既無國家立項、又無可行性研究的情況下,盲目鋪攤子、上規模。結果自投資以來,年年虧損。至1997年累計虧損3.5 億元,負債35億元,負債率高達148%。類似的例子,在全國各地比比皆是。
197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美國著名管理學家西蒙有句名言,“管理就是決策”。現代西方管理理論認為,一個企業資產超過1000萬美元,如果它沒有智囊團的話,其生命周期不會超過5 年,只要有一個重大的決策失誤,就會葬送這個企業。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國有企業的坎坷之路,充分說明了這一點。
推行失誤終身負責制
決策失誤的“學費”一付再付,是因為一些地區領導決策輕率浮躁,在造成損失后,卻因已不在任,而難以追究責任。顯然,要遏制決策失誤,促使領導干部科學決策,首先必須要有人為這種巨大損失買單。對于決策者,為官或許只是一任,負責卻必須永遠。
決策失誤得不到及時追究,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重大決策的正確還是失誤,并不是立即顯現的。因此,惟有對決策結果終身“脫不了干系”,才能對決策者真正起到制約作用,防止審批時拍胸脯,失誤后因早已拍屁股走人,仍是沒事人一個。同時,既然對重大決策結果終身負有責任,日常工作中出現重大失誤,當然也將受到及時的追究,從而對落實日常工作中的責任追究制起到推動作用。
推行重大決策終身負責制,必然對領導干部的素質和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決策失誤屢屢出現,固然是因為現行的決策程序不完善,問責機制缺失,但領導干部自身的科學素養和學識水平缺陷,也是主要原因。終身負責制必然促使領導干部認真學習,努力提高自己的科學素養和決策水平。
同時,隨著中國政治、經濟體制改革的進一步深入,還要盡快建立與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政府官員決策監督與約束機制,建立企業依靠智囊進行調查與預測的咨詢班子。全力推動政府和企業的決策由封閉式向開放式轉變,使各項決策真正走上科學化、民主化、法制化的良性循環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