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秋末,云南省歷史上最大的民營聯合制企業云南浙商集團有限公司成立,但外界對此幾乎一無所知。
直到龐然大物“東盟商貿潛”簽約成功,浙商集團才首次登臺亮相,而后又悄然沉默。
一個由27個企業(個人)集體入股,注冊資金上億元的企業新秀,選擇這樣一條“神秘”路線,頗為費解。
行事低調
“浙商集團向來低調,一般不會接受采訪,等東盟商貿潛動工之后再說吧。”目前,浙商集團秘書長包堯齡回復記者的采訪要求時說,“我們要先做事后宣傳。”
消息人士透露,浙商集團可以說是云南省內史無前例的一家民營集團,可調動的資金在百億以上,其27個股東,個個都是較為成功的浙江企業,有的甚至已經在省內非公有制企業中排上了重點,如發起人和牽頭人。也是最大股東的董事長盧興華,他的云南瑋圣投資有限公司,在“官渡工業園區”、“晉寧上蒜民營經濟開發區”(現城南新港)和“祥云橡塑工業城”幾大項目投資建設之后,已初顯浙江企業在云南的超群實力。而盧興華本人也是在云南打滾多年,被業界稱之為“造城專家”。在浙商集團里,27個股東都不直接操作項目,董事會只管決策,具體的項目操作則交給經理班子。
據了解,隨著“東盟商貿港”規劃、設計和認證的逐漸到位,雖然商貿港的商鋪還未開建,但要求預定商鋪的浙江客戶不少。云南浙商投資開發有限公司執行總經理金成光曾介紹,東盟館主要將展示東盟10國特色產品,目前已經有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三國到商戶提出將來到該館展示其商品。同時其他地區的商戶也對該館抱有濃厚的興趣。而銀行方面幾十億的授信也已劃定著落,只需按既定計劃一步步執行即可。
浙商集團投資25.6億元,在新昆明建設規劃的物流中心——昆明鐵路集裝箱中心站的洛羊鎮,建設占地約2200畝,約2萬個商位的大型商貿城,自然其志不小。用董事長盧興華之前在不同場合中所說的話概括就是,隨著“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成,將形成一個擁有17億消費者、近2萬億美元區內的生產總值,12萬億美元貿易總量。昆明作為溝通東南亞地區的橋梁,是通向東盟的“節點”。
意在東盟
原來,浙商集團此舉目的亦非神秘。而看好東盟市場的在滇企業已可謂多不勝舉。
云南省浙江企業聯合會黨委書記何永貫告訴記者,目前投身云南創業的浙商已達20萬人,其主要來自溫州、臺州、金華、紹興等地,贏利面高達95%,年營業額突破500億人民幣,浙商大舉入滇也已成為浙江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增長點。以浙江為生產基地、以云南為貿易、物流平臺,從而輻射整個東南亞、南亞市場,正在成為浙商搶占市場先機的新途徑。
近年來,中國與東盟、南亞雙邊貿易額呈強勁的增長態勢。2004年中國——東盟貿易額突破1000億美元、中國——印度貿易額比上年翻番,達到136億美元。因此,未來的東盟、南亞大市場,對中國,對云南、浙江,都具有非同尋常的意義。選擇東盟、南亞大市場,就是直接和20多億人口的大市場做生意。
其實,不僅是在云南的浙江企業對東盟有著濃厚的興趣,整個浙江商人搶占東盟商機都是可圈可點的。國內飲料市場聞名遐邇的娃哈哈就將“走出去”第一站選在東盟。2004年7月,娃哈哈與達能合資在印尼建廠投產;華立集團“走出去”的首站選在泰國;溫嶺商人諸葛雙村投資10億多元在廣西建東盟商品交易中心等。據統計,目前有2萬浙商在云南、廣西從事邊貿活動。2004年1-7月,浙江對東盟出口18.36億美元,高出該省出口平均增幅約12個百分點。
由此看來,浙商集團劍指東盟并不讓人意外,其抱團作戰方式才是最值得滇企借鑒的地方。
參照中瑞
事實上,浙商集團在很多方面也是借鑒了國內知名聯合型企業的經驗教訓。單從行事低調即可看出,浙商集團在威立之初,便已進行過多方取經,尤其是正遭受業界和媒體普遍質疑、同為浙江民營聯合制企業的中瑞財團。
記者發現,浙商集團董事會只管決策,項目操作則交給經理班子,董事長盧興華擁有最多單股等,都可從中找到中瑞的影子,顯然已經吸取了中瑞“致命平均”的尷尬——內憂外患齊至之時,中瑞財團平均股份、平均表決等松散式產權組合,使得公司進退兩難。
一個鮮為人知的事件是,溫州百億家具聯盟集團公司,亦是號稱調動資金可達百億,但成立不到兩年,便因內部斗爭于去年宣告解散,留下諸多官司。這也是浙商集團借鑒之處,盡量具體項目不經過股東之手,而交于董事會。
管理專家劉光起透露,有些聯合型企業集團只注重項目,不注重內部結構,尚未建立決策機制、操作機制,運作模式也沒有成型,更不用說在企業內部實現備種力量制衡了。這些也是公司,就應該有明確的產權關系,治理模式,并非僅幾個股東的熱情、交情就可以威事,必須建立現代企業管理制度。其實,平均股份,平均表決等的松散式產權組合,早就給中瑞財團埋下了致命的隱患。
合縱期待
6家江蘇的集團老總在黃山簽署了長這10頁紙的《江蘇投資聯盟合作協議》。由于已經有江蘇住宅產業商會9家民企聯手組建某發展公司,最后對簿公堂的先例,當地學者認為,聯盟的未來,充滿變數。之后,江蘇投資聯盟原創六巨頭(蔣錫培、祝義才、周海江、丁佐宏、陳俊、黃麗泰)秘密會師江陰,召開了他們的第四次董事長聯席會議。至此,各界矚目的江蘇投資聯盟終于開始邁出實際運作的步伐。
浙江工貿職業技術學院系主任張苗熒認為,現階段,溫州企業間戰略聯盟的形式還主要停留在合資這一低級階段,且多半限于傳統產業。溫州企業戰略聯盟的形式不應僅限于合資與研究、開發聯盟,還可以形成生產聯盟、營銷聯盟、原材料供應聯盟等多種形式,之后向以提高企業核心經營能力的戰略聯盟轉變。
近段時間以來,溫州行業內的整合和民間資本的自發整合愈演愈烈:60多家家具企業組建起“家具航母”,統一品牌經營、統一市場服務、統一興建生產基地;40家拉鏈企業投資3.5億元,扛起了聯合大旗;模具業也籌劃組建溫州模具實業總公司,聯手進行技術攻關,溫州人那種“人人當老板”傳統經營模式走向歷史。
但是,直到今天,國內還沒有任何一個成功的民營企業“聯合艦隊”,有的,只有已經失敗或正處危機之中的。對于新興的浙商集團,似乎也找不到真正可以參考的成功模式,一切都需要全新的摸索。也正因為如此,業界對浙商集團有了更多的期待,望其能夠從東盟商貿港起,走出一條中國模式的聯合之路,以供后來者所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