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杭軍
同學們好!本期劉叔叔向你們介紹一種武器,在前蘇聯的衛國戰爭中,它的表現令人激動,令人驕傲,它就是——火箭炮。
什么是火箭炮
火箭炮是炮兵裝備的火箭發射裝置,發射管賦予火箭彈射向,由于通常為多發聯裝,又常常稱為多管火箭炮。由于火箭彈靠自身的火箭發動機動力飛抵目標區,火箭炮不需要有能夠承受巨大膛壓的笨重炮身和炮閂,也沒有后坐裝置,因此火箭炮能發射和聯裝彈徑較大的火箭彈。火箭炮的特點是射速快,火力猛,突襲性好,射彈散布范圍大,適宜對遠距離、大面積目標實施密集射擊。
美麗的名字
世界上第一門現代火箭炮有一個美麗的名字——卡秋莎。它是1933年由前蘇聯研制成功的。為了保密,當時蘇軍未給該火箭炮定名,但在發射架上標有表示沃羅涅日“共產國際”兵工廠的“K”字。可能由于這個緣故,蘇軍戰士便把這威力巨大的新式武器親切地稱為“卡秋莎”。這種自行式火箭炮安裝在載重汽車的底盤上,裝有軌式定向器,可聯裝16枚132毫米尾翼火箭彈,最大射程約8500米,1939年正式裝備蘇軍。嚴格地說,“卡秋莎”是導軌火箭炮,而不是多管火箭炮。
冷酷的殺手
1941年8月,前蘇軍在斯摩棱斯克與德軍展開激戰,“卡秋莎”首次亮相。當時火箭炮齊射,像火山噴發熾熱巖漿,鋪天蓋地般地傾瀉在敵方目標上。聲似雷鳴虎嘯,勢如排山倒海。不僅摧毀敵人大量軍事裝備,而且給敵人精神上巨大的震撼,以致后來德軍士兵一聽到這種炮聲,就心膽俱裂。
過去和未來
火箭是中國一大發明,最早的多枚火箭連發裝置和齊射裝置也是我國發明的。明朝茅元儀所著《武備志》一書中記載的火箭及其發射裝置有幾十種之多。
第一門現代火箭炮“卡秋莎”問世后,前蘇聯繼續發展了多種先進的火箭炮,型號之多、數量之大遙遙領先于其他各國。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各國都非常重視火箭炮的發展與應用,火箭炮的性能和威力日益提高。當今的火箭炮基本采用多聯裝自行式結構,口徑大多在200毫米以上,并已開始配用以計算機為主體的火控系統,射程在20~70千米之間,用于彌補戰術導彈與身管火炮之間的火力空白。
我國在火箭炮的研制和發展方面也取得了出色的成績,相繼發展了多種火箭炮,其中WS系列是我國上世紀90年代后最新研制成功的遠程火箭炮,已經發展出WS-1、WS-1B和WS-2、WS-2D等4種型號。最新型的WS-2D火箭炮最大射程為400千米,火箭彈長8100毫米,彈徑425毫米,堪稱中國目前口徑最大、世界上射程最遠的火箭炮系統。
目前,許多國家為了實現世紀新飛躍,都在向現役火箭炮注入新技術,使射程延伸、射擊精度提高、發射性能改進,以最小的投入獲得戰斗力新飛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