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彥臻
科學老師常對我們說,保護環境要從身邊的每一件小事做起。科學課上老師帶我們出去觀察昆蟲時,總叫我們要愛護花草樹木、保護好小動物。每當我們把各種昆蟲捉到昆蟲盒帶回教室觀察完了之后,都要我們把它們放生,讓它們回歸自然。
表面上看,似乎只有我們人類需要家,地球上的動植物們需不需要一個家呢?它們的家又在哪呢?小魚的家在水里,小鳥的家在樹枝上,蝴蝶的家在花叢中,毛毛蟲的家在樹葉草叢中……你想過嗎?人類的活動使動物們的家一天天遭到破壞,人類開的工廠把廢水排到河里,汽車的尾氣排放到空中帶來酸雨,濫砍森林導致綠色面積越來越少……
人類社會發展到現在,到處高樓林立。可是,生活在同一個地球上的動植物們的住所卻在不斷減少,這個問題讓我一直很煩惱,為什么人類的家一天天地好起來——大部分家庭酷熱的夏天,有電風扇、空調降溫,寒冷的冬天,有烤火爐、暖氣升溫。而動植物們的生存環境卻一天天惡劣起來,人類的哪些活動使它們如此悲慘呢?
我想進一步研究這個問題,并把我的想法告訴了科學老師,老師說要研究這個問題,先要搜集一些相關的資料。
我從書本、網絡和電視里了解到:隨著生產力的不斷提高,人類不斷改變生態環境,城市建設、礦山開采、開墾荒地、修筑水壩等等,使得森林、草原、河流、湖泊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特別是人類為了自己的利益,對原始森林和熱帶雨林的破壞,到了令人發指的地步。
人類對森林的破壞使動植物一天天減少,讓可愛的小動物們沒有了家,在過去的200年內,已有816種動植物從地球上消失,目前,地球上物種消亡的速度是自然消亡的一萬倍。一個物種一旦滅絕,食物鏈和食物網將遭到破壞,將導致災害的發生,對人類造成無可挽回的重大損失。物種的消亡惡化了人類的生存環境,反過來,環境的惡化也加速了物種的滅絕。
我想,人類活動不要以犧牲環境為代價,如果一直這樣下去,到最后,恐怕人類也得滅亡。
地球是所有生物的家,所有動植物都有在地球上生存的權力。人類掌握了高科技,就有責任保護好地球,保護好生態環境:不可隨便捕殺或食用野生動物、減少有害氣體的排放、嚴格控制工業和生活污水的排放、不亂砍濫伐……
讓我們保護好地球,愛護地球上的每一個生命,還動植物們一個美麗的家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