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 宏
2009年9月14日,5所美國著名大學——康奈爾大學、達特矛斯學院、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共同簽訂協議,資助本校學者發表open-access文章。
Open-access在國內被稱為“開放獲取”,簡稱OA,凡是文章或期刊為OA形式的,表示這篇文章或這本期刊可以被世界上任何人免費下載閱讀。
OA期刊與付費購買的期刊的出版流程相同,都要經過同行評議、出版和發行的過程。它的發展始于上世紀90年代末。由于網絡和計算機的迅猛發展,世界上越來越多的期刊在網絡上以電子版形式出版和發行,授權的電子版文章可以拷貝到任意的電腦上閱讀,從而大大加快了科技成果和學術思想的傳播過程。
為了能夠讓科技成果利用互聯網自由傳播,學術界、圖書館界和出版界發起了OA運動。一般而言,是否將文章以OA形式出版是由作者決定的個人行為,資助OA出版的費用來自作者的科研經費?,F在,這5所大學簽訂協議,建立長期的機制,保障本校學者發表OA論文,表明OA出版已由個人的出版行為轉變為有組織的出版行為。
2009年9月24日在大連召開的iGroup學術研討會上,來自美國雪城大學的發言專家秦健老師向國內圖書館界同行通報了這一消息,她提醒:“OA出版形式的這一變化值得圖書館員引起注意?!?/p>
可以設想,隨著越來越多的科技文章轉為OA出版,圖書館在購買期刊資源方面將節省大量的經費,同時,圖書館的作用也將發生重大變化。
相關鏈接:http://publications.hul.harvard.edu/in.1351/shieber.html
作者單位:華中農業大學圖書館,武漢,430070
收稿日期:2009年10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