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毅
課堂是教師教學能力的窗口,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場所。師生互動不是簡單的教師傳遞知識、學生學習知識過程,它應是師生共同成長的過程。師生互動有課堂中的互動與課后的互動之分,而課堂教學中的師生互動,是指在課堂教學這一時空內,師生之間發(fā)生的一切交互作用和影響,它既指師生間交互作用和相互影響的方式和過程,也指師生問通過信息交換和行為交換所導致的相互間心理上、行為上的改變。互動教學模式的根本目的,是使教學過程建立在學生自主活動、主動探索的基礎之上,通過學生全面、多樣的活動,促進他們主體精神、實踐能力和多方面素質的發(fā)展。與此同時,實現了對傳統(tǒng)教學過程的根本變革,以煥發(fā)出課堂教學的真正活力。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能激發(fā)師生活力,營造一種積極、健康的課堂氣氛,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師生的互動關系是課堂教學能夠進行的必要前提,師生沒有交往,沒有互動,就不存在或未發(fā)生教學,師生互動的教學模式是教育改革的需要,是時代對教育的呼喚。
但在探索、開展互動中出現了一些誤區(qū),我就先來談談這些誤區(qū)。
(1)思想品德課堂中師生互動環(huán)節(jié)的幾個誤區(qū)。誤區(qū)一:以為熱鬧的活動就是互動。在課堂上,經常會出現這樣的現象,教師提出活動要求,話音未落,學生們馬上會出現異常“熱鬧”的現象,前后喧鬧嬉笑,教師即使參與其中,也是壓住這頭,那頭鬧,互動花了時間,卻沒有實效。誤區(qū)二:以為簡單的無價值問答就是互動。在課堂教學互動中,我們常常聽到教師連珠炮似的提問,學生機械反應似的回答,這一問一答看似鬧忙,實際上,此為“物理運動”,而非“化學反應”,即缺乏教師對學生的深入啟發(fā),也缺乏學生對教師問題的深入思考。一些無價值的問答,不但會拖延上課時間,而且對教學沒有任何意義。誤區(qū)三:以為低效的學生參與就是互動。在我們的課堂生活中,教師處于中心位置,分別與每個學生進行交往,這樣有利于建立良好與穩(wěn)定組織,一切以方便教師教學活動為主要考慮因素,也很有利于教師對課堂教學的控制,便于掌握課堂的進度和局勢,但由于交互的量和面有限,不能充分與學生進行互動,很多學生交流的需要不能得到滿足,某些學生可能由于不善于和教師溝通而喪失應有的學習機會。有的教師就會想:學生在課問追逐嬉戲,相互做游戲,玩得不亦樂乎,可是一到上課,教師邀請學生一起游戲時,為什么只有三三兩兩的參與?低效的學生參與實現不了老師的初衷,達不到或者說不能高效地達到教學目的。誤區(qū)四:以為電教手段就是互動。今天,許多教師經常通過電腦等多媒體教學來與學生進行互動,運用人機交互式學習方式,幫助學生解答各種問題。我們要質疑的是:課堂上電腦圖片的播放、多媒體課件的運用,這就是一種互動嗎?如果沒有很好地進行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組織,學生不過是觀看者,并沒有積極地參與課堂學習,即使再漂亮的多媒體課件也是多此一舉,不能真正成為師生互動的良好工具。
(2)正確解讀思想品德課堂中的互動。師生互動作為一種特殊的人際互動,其內容也應是多種多樣的。一般把師生互動的內容分為認知互動、情意互動和行為互動三種,其內容包括認知互動中相互影響情感,對價值觀的促進形成,知識技能的獲得,智慧的交流和提高,主體人格的完善等等。情感互動是師生互動的實質,思想政治課的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品德、修養(yǎng),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所以,更要注重師生之間的情感溝通。學生親其師,才能信其言。如果課堂上教師缺乏與學生真誠的內心溝通,缺乏與學生真摯的情感交流;更不舍得花時間讓學生交換意見,發(fā)出和體驗彼此的心聲;舍不得花時間讓學生展示個性化的學習方式,借鑒和研究彼此的長處,那么課堂互動就嚴重缺乏心靈的美化、情感的升華、人格的提升等過程,可以肯定地說沒有實現預定的目標。因此教師要從教師的職業(yè)觀、師生之間的關系、課堂氣氛、教學情境等方面入手,創(chuàng)設一個充滿激情、充滿活力的課堂。課堂中有效的師生互動意味著信息的流動、情感的共鳴,從而使得課堂教學呈現動態(tài)生成,充滿生命活力。
(3)思想品德課堂中師生互動的探索。營造輕松和諧的課堂氣氛?!痘A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明確指出:“改變課程實施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勇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yǎng)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這要求思想品德課要給學生營造了一個寬松自由的探索空間。師生互動,教師在課堂由“演講者、表演者”,轉化為“引導者、管理者”,由“一言堂”變?yōu)椤氨娧蕴谩薄W屆恳粋€學生都有機會當“小老師”。給每一個學生都有展現自己、鍛煉自己的平臺?!霸搭^活則流泉清,根本固則葉寬松。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學生自主學習、相互討論,打破了老師“給水喝”的局面,學會“找水源的方法。通過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輪流變換爭當教學活動中的不同角色,極大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的個性得到張揚,放出熠熠生輝的火花,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得到全面的培養(yǎng)和鍛煉。
巧妙的梯度式的課堂提問。教師的問題須有一定的難度,即問題提在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內,學生“跳一跳”才能“摘到”,而且課堂問題的編排須“拾級而上”,注意序列。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指出:“課堂上一切困惑和失敗的根子,絕大多數場合下都在于教師忘卻了:上課,是教師和兒童的共同勞動,這種勞動的成功,首先是由師生關系來確定的。”教學就其本質來說,是交往互動的過程,是對話的活動,是師生通過對話在交往與溝通活動中共同創(chuàng)造的活動。這就要求我們在課堂教學中加強師生互動,引導學生積極思維,促進課堂教學的動態(tài)生成,促使學生思維流動,共同搭建溝通的橋梁,使我們的課堂教學充滿人文性,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