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炫廷
啟發式是一種符合學生認識規律的教學方法,它把教學過程中的“教為主導,學為主體”和諧地統一起來,把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放在首位,而把教師的引導、啟迪、與點撥作為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思維的促進性動力。教師的“教”是引領學生去“想懂”知識,而不是靠老師“講懂”;學生的“學”是為了“會學”而不是僅僅停留在“學會”。當前教師如何改變自己實施啟發式教學呢?在這里,我結合自己多年來從事化學教學的一些經驗,簡要闡述幾個方面的建議,以供同行參考。
1.大綱指引的教學方向
啟發式教學需要給學生創設足夠的自主學習的條件,學生有充裕的創造和發散思維的空間,為了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必須遵從大綱指引的教學方向。據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貫徹落實三個統一: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的統一;加強雙基與智能發展的統一;學習活動與主動探索的統一。
2.切實改變教學理念,變“灌”為“導”
學生是具有自主精神和能動精神及自我檢查和調節功能的學習者,而不是被動的信息接受者。教師在教學中進行引導、指導、誘導、啟示、啟迪,只有在被學生所理解和接受從而轉化為他們的內部動因,才會發生有益的作用。教師應結合教學實際,從學生已有的化學知識或者生活經驗出發,借助學生對新的化學知識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等方面的心向,采用一些學生熟悉但又生動活潑實驗現象和事實,把他們引領到新知識的學習中去,使他們從驚奇、興奮而進入探究“是什么”和“為什么”的積極思維狀態。教師對學生的正確意見或接近正確的意見應熱情肯定,對不正確意見和見解要委婉地予以引導和闡明,而不是將不正確的意見或見解強加給學生,畢竟教師都不是圣人。
3.深入了解學生
教師要真正起到主導的作用,就要真正了解學生,了解學生在哪些問題上會有困難,并盡可能的引導學生用正確的方法解決這些困難。對學生的困難,仍應強調“導”字,而不是直接向學生出示正確答案,也不是直接把解題的過程展示給學生,而應逐步接近答案,讓學生學會解決問題的有效途徑,從而過渡到學生自己得出答案,讓學生處于積極動腦的亢奮狀態,在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養成積極思考的好習慣。
4.精心設計教案
啟發式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的順利實施,需要師生雙方密切配合,在一致的教學目標指導下,教師相機誘導,學生主動學習。這就要求教師在備課時多動腦筋,認真研究學生,研究教材和大綱,精心設計教案,不斷變換角度,不間斷地,循序漸進地給學生提出要解決的問題。化學教師要從教學的總目標,化學教學的目的和要求這個整體設計的高度發揮主導作用,并堅持結合年級的教學任務,一課時,一節一章地設計啟迪誘導學生深入學習化學的過程,合理地組織教學內容,使教學內容的知識結構具有啟發性。
5.充分利用實驗及多媒體教學手段
啟發式教學的實施,應充分運用實驗和多種直觀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機。實驗教學是最為有效的一種啟發式教學手段。這一手段對學生的培養是多方面的,無論從知識的接受或能力的培養方面都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而直觀教學特別是多媒體教學手段對實驗教學有一定的補償作用。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通過音像材料,加深學生對學習對象的感知,把理論和實際聯系起來,是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概念和認識的有效途徑。如根據氫氧化亞鐵在空氣中不穩定而易被空氣中氧氣氧化為氫氧化鐵的這一事實,如果我們要制備氫氧化亞鐵且使其不被氧化為氫氧化鐵,該設計怎樣的一個裝置?然后讓學生設計一個實驗(可以相互商討),畫出裝置圖。這時學生的思維活動將達到高潮,然后讓學生代表口頭闡述其設計原理,最后擇優在展臺展示,鼓勵學生的創造思維,并放映教學資源庫中相關的動態試驗幻燈片,給學生提供新信息。
6.教學反思與經驗總結
唯物辯證原理告訴我們,人的認識活動和行動總是遵循“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規律作螺旋式和漸進性的發展的。啟發式教學的貫徹與落實也同樣遵循這個規律。在化學教學中實施啟發式教學,需要教師不斷地進行教學反思和教學總結。只有這樣,教師才能發現自己以前運用啟發式教學時存在的不足和出現的疏漏并總結成功的經驗,找出需要改進的方向,以便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不斷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