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后杰 王 武
數學既是一門科學又是一種藝術,小學數學應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和積極性,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讓他們在學習中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學習的目的是為了學會學習,輕松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素質。
一、創設情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探究某種事物或某種活動的心理傾向。前蘇聯教育家烏申斯基本說過:“沒有絲毫興趣的強制性學習,將會扼殺學生探求真理的欲望”。興趣是學習的催化劑,是學生從事學習活動的內在動力,它能促使學生萌發出強烈的求知欲。小學生都有一種好奇的傾向,他們都愿意在快樂的學習氛圍中獲得成功。
數學是抽象性和概括性高度統一的一門學科,數學沒有婉轉的旋律,沒有艷麗多彩的畫面。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很容易產生乏味的感覺,從而削弱甚至喪失學習的積極性。教師要遵從小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心理特點,創設適合小學生的課堂情景,在教材內容與學生求知心理之間制造一種協調的關系。教師要運用科學的教育方法和教育藝術去打開學生的心扉,去點燃學生“興趣”的火花,使學生的品質、知識、能力在愉悅的心境中得到發展。
創設適合小學生的課堂情景,能給學生提供一種自我探究、自我思考、自我創造、自我實現和自我實踐的機會。學生的思維往往來自充滿疑問和問題的情景。所以教師可以運用數學故事創設情景,結合實際生活創設情景,利用游戲創設情景,通過操作試驗創設情景,利用多媒體創設情境等等。教師有目的的創設情境,形成問題——情境鏈,是學生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不吝鼓勵,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教育教學實踐證明真誠的鼓勵能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教學是教師思維和學生思維互相溝通相互融合的過程,離開了學生的參與,這個過程就無從談起。學生的思維是有一個過程的,教師要給予學生充分思考的余地,在學生思維受到阻礙時給以適當的點撥,而不是急于給學生解答。因為也許可能會把問題弄得很復雜甚至偏離方向。教師在學生出錯時,不要一味的指責他們,這樣會打擊他們學習的興趣。在探究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給出了問題的答案,只要是他們認真思考得出的結果已經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功了。只要他們經常性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我們就應該給他們真誠的鼓勵、真心的幫助、精心的呵護,這是他們前進的一種動力。
有的教師害怕學生出錯也不能容忍學生出錯,對學生在學習中的一點點錯誤動輒批評指責,這樣不但于事無補,而且更能挫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至于學生對教師和學習都產生“敵意”。所謂“吃一塹、長一智”,學生的思維品質是在與事物作斗爭中取得勝利的經驗中發展的。一旦學生產生“敵意”,他們就會破罐子破摔,再要修復學生自信心就會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通過對錯誤的糾正,學生的思維就會日臻完善,以至成熟。所以教師不要吝惜自己的贊美的語言和鼓勵的眼神,讓學生在尊重贊揚的環境中成長。
三、創造條件,在解決問題中培養思維能力
在前面說過數學教學要教會學生輕松學習,為后續學習打下基礎,培養愛學樂學得好習慣。教師在教學中尤其是小學數學教學中要從點滴做起,構建適當的數學模型,引導學生觀察、分析、抽象、概括,培養學生的建模能力,重視知識的形成過程。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組織學生動手操作或者參加社會實踐,為學生創造運用數學的環境,把學數學和用數學結合起來,讓學生在實踐中體驗用數學的快樂,學會用數學知識解決身邊的實際問題,達到用數學的能力。鳥能飛翔,是因為它有能飛的翅膀,人要成長,一定要有良好的思維,培養學生的思維至關重要。
良好的思維品質的培養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思維的廣闊性、敏捷性、靈活性、準確性是一個整體,我們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要始終把培養思維品質貫穿于學生思維活動的全部過程中,讓學生擁有思考的翅膀去飛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