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勝前
有句俚語稱“殺豬殺屁眼,各有各的殺法。”意思是說,只要能達到理想的境界,用啥方式方法都行。我在三十多年的教育教學、教育管理中,另辟蹊經,不走俗套,獨自摸索出了一套“加、減、乘、除”育人法。
第一,德行要“加”。我從1978年參加工作起,便深知作為一名教師肩負的使命和責任。因此,我特別注重在潛移默化、言傳身教中教育孩子。首先我注意的一點就是,正人先正己,時時事事以身作則,率先垂范,做師生心中的楷模。
我在農村學校教書多年,深知村俗俚語對學生的影響。有些老師不注意場合,有學生時也說村語,我都即時阻止。有些學生跟著說“流話”,我更是毫不含糊的制止,教育他們。在我的嚴厲教育下,我領導的學校師生的言行舉止是相當得體的。
原先,很多學生對學習環境衛生不講究,亂扔垃圾亂吐痰,不好勞動的現象極其嚴重。我任學校的校長兼任六年級班主任后,利用班會課狠抓環境衛生教育,并親自和學生一起撿垃圾、鏟牛糞、剪花壇,同學們看到我如此和他們打成一片學習、勞動后,逐漸杜絕了亂扔亂吐現象,并在勞動中積極主動多了。
第二,負擔要“減”。現今推行的素質教育,不再是以往的應試教育,我首當其沖地先調整好自我的心態,讓自己融匯于教改大潮中來。同時,將這種與時俱進的教育思潮傳播到老師學生之中,讓他們也因勢而動,不致成為時代的“棄兒”。我領導的學校明文規定,教育教學必須與大綱一致,1—2年級絕不準布置家庭作業,作業要當堂完成、消化;3—6年級作業也不準超過40分鐘。這樣迫使老師精備細授,基本做到了當節內容當堂消化,大大減輕了師生的負擔。
第三,知識要“乘”。負擔減輕了,不等于傳授的知識少了,而是更多更廣更全面了。
為了大面積提高學生的文化素質,大層面轉化后進生,我采用了“分散教學法”,所謂“分散教學法”也即“分組教學法”。我將我任教的班學生文化素質摸透后,將其按“優”、“中”、“后進”分成三組,利用課外活動時間分組教學,優秀生我按培養數學家“高斯”式的方法,使其能在自學式中前進,中等生則采用循序漸進的原則開展教育,后進生則給他們一棵“跳起來摘得到的桃子”,從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入手,逐步挖掘其潛力,激發其學習積極性,讓他們慢慢“回歸主流”。
采用這種教學方式的特點是看似增加了教師的時間負擔,其實是使課外活動時間過得充實,又大大提高了學生的成績,而學生又覺得這是一種在玩中學的極好方法。采用這種方法后,我的學生多次在縣教育局組織的學期統測統評中榮獲全鄉第一名。現在,在我帶領的學校已有教師也在運用“分散教學法”了。
第四,陋習要“除”。俗話說“種瓜得瓜,種豆得豆。”說的是有什么樣的環境就育出什么樣的人。我從教三十年,絕大多數時間都是在農村小學教書,對當地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了如指掌。同時也深知作為教師該怎樣育人育才。
我到現在我任職的學校任教前,學校有學生抽煙、酗酒、說臟話的陋習。為了營造一個良好的育人氛圍,我們規定,校園內嚴禁抽煙喝酒、說臟話,包括老師一律文明用語,講究禮儀,并倡導說普通話;校外學生一律不準抽煙、喝酒,說“流話”。并由我帶頭戒了煙,經過一段時間的嚴行厲止,校園風氣變得純潔文明起來。
我是農村人,我生活在農村,在農村學校里教書,我是在用心去育人。三十年來,我的學生有的也當了老師,有的到省城、縣城機關工作,也有的回村務農、外出打工,但他們在成長過程中無一不感謝我對他們的獨到的教育。無獨有偶,正是由于我的精心培育,細致管理,我個人多次被評為縣鄉“先進工作者”、“優秀教師”。我領導的學校連續三年榮獲地、縣級“雙優文明學校”、“雙線目標管理優秀單位”、“先進集體”等稱號。
我真心付出了,所以我收獲不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