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娜·卡瓊穆羅·蒂巴伊朱卡
21世紀是城市的世紀。現在,半數的世界人口居住在城市;未來的20年中,60%的世界人口將居住在城市中。伴隨著城市規模和人口的增長,城市空間、社會和環境之間的和諧及其居民之間的和諧變得異常重要。
這種和諧基于兩個支柱:公平與永續。“和諧城市”既是一個目標,又是一個分析現狀問題和提出解決途徑的工具。如何應對國家和城市所面對的種種挑戰?其武器恰恰是城市本身。
過去幾年,世界見證了由全球變暖和氣候變化帶來的社會挑戰。燃料和食品價格的上升激起了世界范圍內的強烈反應,在某些國家和地區甚至可能摧毀幾十年積累起來的社會經濟進展。當今對和諧城市發展相對較新的威脅與規劃和管理不良的城鎮化有著直接的聯系。城市蔓延,對機動交通的高度依賴和城市生活方式等因素產生的過多垃圾,消耗了大量的能源,因而成為全球溫室氣體排放上升的罪魁禍首。
聯合國人居署的分析數據顯示,并非所有城市都對全球變暖和氣候變化負有同樣的責任。富裕的城市往往產生更多的排放,更高的收入一般會轉化為更高的能源消耗。即使富裕程度接近的城市產生的排放也存在較大的差別。一些發達國家的城市,通過改善交通規劃和節約能源正在減少人均能源消耗和排放。一些新興工業化國家的其他城市,機動化和能源消耗增加的雙重影響加劇了人均排放水平。因此,發展高能效的公共交通,減少城市蔓延,鼓勵使用環境友好的能源等政策都可以有效地減輕和逆轉全球氣候變化帶來的影響。
同時,世界還面臨來自日益增加的貧富差距的挑戰。由于一些地區從公共服務、基礎設施和其他投資中的獲益超過其他地區,城市內部以及同一國家不同城市和區域之間的空間和社會差距也正在加劇。
嚴重的城市不平等對人類發展的所有方面,包括健康、營養、性別平等和教育。都具有直接的影響。在空間和社會二者都差異明顯甚至極度不同的城市,將會加劇不安全感和社會動蕩,進而引發公共和私人資源從社會服務和生產投資領域轉向安全和防衛支出。
許多城市和國家正在通過創新城市規劃和管理措施來應對挑戰與機遇,這些綜合性的措施旨在扶持貧困,應對因環境退化和全球變暖而帶來的威脅,試圖在促進繁榮的同時盡量減少不平等和能源的非永續利用。從中國到哥倫比亞,世界各地的國家和地方政府都正在做出重要的抉擇以促進城市實現公平和永續。這些政府意識到城市不僅是問題的一部分,它們同時也是,而且必須是解決方案的一部分。富有遠見和責任感的政治領袖,應當有效地推動公平和永續的城市規劃、建設和管理,努力建設公平與永續的和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