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俊
湖北省委、省政府把宜昌建成省域副中心城市提高到重要的戰略地位,高度重視和加大支持力度。宜昌市委、市政府敏銳地提出并號召全市人民充分認識和抓住這個宜昌振興的第三次重大機遇,實現又好又快的發展。宜昌人搶抓葛洲壩工程、三峽工程建設兩次重大機遇,加快發展,實現了兩次大跨越。現在必須充分認識和抓住建設省域副中心城市這個第三次振興的大機遇,實現新的跨越。
上世紀70年代到90年代,宜昌人抓住葛洲壩工程興建的機遇,實現了宜昌的第一次大振興、大跨越。這20年間農業生產總增長了5倍多,工業總產值增長了近40倍;城區人口由17.2萬迅速增加至44.5萬人,城市建成區面積由19.5平方公里發展到32平方公里。東山大道、沿江大道、濱江公園等一批重點市政工程建成,完成了由小城市向中等城市的大跨越。
20世紀90年代到21世紀初葉,宜昌人抓住三峽工程興建的機遇,實現了宜昌的第二次大振興、大跨越。短短10多年時間,GDP總量增長了近10倍,綜合經濟實力在全省躍居第二位;城市人口增長到80多萬,建成區面積達到70多平方公里,實現了由中等城市向大城市的大跨越。
現在,宜昌正面臨著建設省域副中心城市新的重大歷史機遇,加上三峽工程竣工的品牌效應放大的機遇,國外和沿海發達地區產業向中西部轉移的機遇等,宜昌人民通過進一步總結運用搶抓機遇的經驗,再用5~10年左右的時間,城市總人口達到100萬以上,建成區面積達到100平方公里以上,綜合經濟實力等各個方面走在中西部同等城市前列,成為名副其實的省域副中心城市。
建設省域副中心城市給宜昌振興帶來的第三次大機遇,與前兩次大機遇比較,從起源、內涵到特征等都有許多不同之處。第一、二次重大機遇起源于國家重大工程項目在宜昌興建所帶來的對宜昌發展的影響力和帶動力,其內涵主要是宜昌人在完成服務國家重大工程建設這個政治任務為主的前提下,搶抓機遇,努力加快發展自己,使宜昌城市和經濟發展與一流工程需要相適應,相協調,具有明顯的伴生性、間接性、從屬性特征。
第三次振興大機遇起源于省委、省政府在實施全省“一主兩副”(以武漢為中心,宜昌、襄樊為副中心)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其主要內涵是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下,推動宜昌加快發展速度,提高發展質量,增強發展實力,擴大宜昌對周邊區域的影響力和帶動力,力爭走在中西部同等城市的發展前列。相對前兩次大機遇,第三次大機遇的特征是更直接、更具體、更具號召力和影響力。所謂更直接主要體現在省委、省政府重視和支持的對象直接就是宜昌,宜昌的發展就是主題,不是搭借工程的影響力和帶動力跟隨發展,而是直接增強和擴大宜昌自身的影響力和帶動力加快發展;機遇也不是伴生性機遇,是直接給予宜昌的機遇。所謂更具體,不僅是省委、省政府對宜昌的要求更加具體,比如要求宜昌各方面都要走在全省市州的前列即要爭第一,在中西部同類城市中要走在前面即要爭前三名等,而且是省里對宜昌在政策、項目、資金等各方面的支持更加具體,力度更大;所謂更具號召力和影響力,一方面是因為省委、省政府對宜昌的發展重視和支持更直接、更具體,使宜昌廣大干部群眾更加受到鼓舞,更加增強信心,更加鼓足干勁。另一方面是省委、省政府加大力度支持宜昌建設省域副中心城市這個戰略決策的實施,本身就使宜昌在國內外的形象更亮,影響更大,魅力更足,知名度更高。
但是,也應該看到,宜昌目前雖然在全省是走在了同等城市前面,但與沿海和中西部其他先進的省域副中心城市比相差甚遠,這些省域副中心城市經濟總量占全省比重達15%以上,有的經濟實力甚至超過省會中心城市。宜昌目前經濟總量只占全省的5%左右。不到武漢的1/3,宜昌要建設成名符其實的省域副中心城市,任務光榮而艱巨。
宜昌要抓住第三次振興大機遇,加快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設,首先是要深入動員全市廣大干部群眾認真學習貫徹十七大精神,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進一步解放思想,建設學習型城市、創新型城市。無論是領導干部,還是企業家及至普通市民,都要樹立新觀念,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本領。無論是政府還是企業及至每個人,都要致力于創新發展機制,創新生活方式,創新生產技術。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實現宜昌第三次振興的熱潮中來。二是要堅定不移地實施既定的發展戰略,堅持把建設世界水電旅游名城和長江中上游區域中心城市的戰略目標與建設省域副中心城市耳標相統一;堅持實施“三峽開發、呼應漢渝、沿江突破、協調發展”和“工業強市”、“科教興市”、“三產興城”等戰略措施不動搖;堅持嚴格按照城市總體規劃加快城市建設步伐;堅持開展城市品牌創建活動,提高城市的文明程度、優化城市環境。三是要加強統籌協調,統籌制定好各項規劃并狠抓落實,確保城鄉經濟協調發展;統籌處理好資源開發和環境保護,確保經濟可持續發展;統籌把握好市場的發展趨勢,提高市場主體應變能力;統籌組織好產業集群發展與配套,提升主導產業和優勢產業的競爭力;統籌協調好各級各類行政資源(包括科技資源、政策資源),提升區域發展環境的核心競爭力。四是要堅持改革開放。深化改革,著重轉變政府職能,優化服務環境;擴大開放,著重引進高新技術產業和高新技術人才,著重引進現代管理理念和現代管理人才。五是要堅持不懈地爭取各方面的支持。宜昌要建設省域副中心城市,底子簿,基礎差,需要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一方面要用足用活國家、省對宜昌發展的各方面政策:另一方面要抓住機遇向上爭取更多的政策、項目等各方面的支持,才能加快發展。六是要堅持發揚被中央和省領導高度贊揚的宜昌人民的創業精神和實干精神,求真務實,艱苦奮斗,抓住第三次大機遇,實現第三次大跨越,早日把宜昌建成名符其實的省域副中心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