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凱歌的電影大片《無極》上映后,網上有好事網民以《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惡搞,一時間在網絡里紅透半邊天。一個天真爛漫的小男孩無歡(我想應該解釋為從此再無歡樂)因為一個饅頭被傾城打倒在地,被欺騙后他的后半生都在尋求著報復,變得幾近瘋狂、變態,從而引發了一場血案。一個小小的饅頭竟然引發了一場驚天血案,這不能不令我們深思。縱觀中國歷史,類似的血案也有很多:
一碗羊湯引發的血案
中山國君主某次設宴款待群臣,席上上了一大鍋羊湯,為了方便,國君讓仆人把湯分到客人們各自的碗里。不過人多湯少,當輪到大夫司馬子期的時候,羊湯已經沒有了。司馬子期當時沒表示什么,回到家后,越想越不對勁,認為這是國君在大庭廣眾之下有意出他的洋相。一怒之下司馬子期叛逃到了楚國,慫恿楚王攻打中山國。楚王聽了司馬子期的一面之詞,把中山國君主當成了虐待臣下的暴君,派出軍隊打著吊民伐罪的旗號把中山國給滅了。
古人云:不患寡而患不均,中山國君主錯就錯在分配不均上了。
一個微笑引發的血案
褒姒是一個不愛笑的冷美人,可周幽王頤宮涅偏偏喜歡她,還愛得要死要活。為能博得褒姒一笑,周幽王想盡了辦法,可褒姒就是不笑,愁壞了周幽王。虢石父出主意說在驪山上點起烽火就能引來各位諸侯,或許能博得褒姒一笑。周幽王果然在驪山上點起了烽火,不久各路諸侯都到了城下問周幽王敵兵在哪兒?褒姒看到這一場鬧劇不禁嫣然一笑,周幽王大悅,說:“諸位,辛苦了,請回吧!”
沒有狼的時候喊“狼來了”,這是周幽王的失策,當真正的暴亂發生的時候卻沒有了各位諸侯的部隊。周幽王被殺,褒姒不知去向。為博美人一笑而引發一場政變血案,真可謂千古一例。
一首詩引發的血案
徐述夔自幼極富才氣,一直以為自己是狀元的料,可后來卻科舉不利,老是名落孫山,滿腹牢騷。有一年夏天曬書,風吹書頁,他看見后來了興致道:“清風不識字,何必亂翻書!”本來一句調侃的詩句讓好事者傳到了乾隆的耳朵里,乾隆大怒:竟敢笑我清朝沒文化,就讓你滅九族。
一首詩引發了一場血案,再一次告誡我們:飯可以亂吃,話不可亂說呀!
一場由頭發引發的血案
清朝統治者為了徹底從精神上征服漢人,把剃發作為一種表示歸順的標志,不惜以死要挾。口號是“留頭不留發,留發不留頭。”漢人無法接受便奮起反抗,最悲壯的莫過于“江陰十日”:1646年農歷六月二日,江陰人在閻應元、陳明遇的率領下誓死捍衛頭上之發,誓死效忠明朝。堅守城池八十一天,殺死清兵七萬五千人,有六萬七千壯士戰死于城墻上下。城破,清軍縱兵屠殺十日,直到滿城殺盡方才封刀。有十七萬多軍民死于清兵刀下,僅有五十三名老小幸免于難。
這個故事讓我想起了以前說過的一句話:強制的統一只限于外表,內心的誠服才堅不可摧。
一場由冷語引發的血案
公元前682年,宋國討伐魯國,魯國活捉了宋國的南宮萬。經宋國官方請求,魯國放回了南宮萬。第二年秋天,宋湣公和南宮萬外出打獵時玩爭道游戲,宋湣公爭不過南宮萬,就生氣了,伸出雙手做鄙視狀說:“以前我很敬重你,而現在你只不過是一個可憐的魯國俘虜。”南宮萬非常生氣,從懷里掏出棋盤砸死了宋湣公。大夫仇牧聽說了這件事,來討伐南宮萬。南宮萬迎擊仇牧,仇牧打沖鋒的時候門牙撞到了門扇上就死了。南宮萬又殺了太宰華督,改立公子游為國君。
這件事告訴我們:冷言一句三伏寒。即使你高高在上也切不可揭人之短,否則后果自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