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 輝
基金不分紅曾多次引起基民和媒體的口誅筆伐。爭論最為激烈的,當屬2008年市場暴跌后那場分紅風波。憤怒的基民認為,如果“鐵公雞”們在2008年初分紅,他們的損失將會減少很多,但是基金公司為了多收管理費,從主觀上不愿意分紅,導致基民損失嚴重。
將事件推向高潮的,是北京問天律師事務所律師張遠忠狀告南方基金公司違反合同約定不分利事件。
2009年4月10日,張遠忠向南方穩(wěn)健成長2號基金的管理人南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托管人中國工商銀行同時發(fā)出《關于追究南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未及時分配2007年利潤違約責任的公開法律意見書》,要求對方對2007年近百億元的可分配利潤按照約定進行分紅。由此,國內首例基金分紅案浮出水面。
據(jù)悉,此次出面狀告南方基金公司的“申請人”,為一位個人基金投資者。2006年6月29日,這位基民通過一家證券公司認購南穩(wěn)貳號基金共計5萬元,基金份額為49026.12份。2007年4月9日,拆分后基金份額變?yōu)?04194.64份。在認購時,該基民明確選擇基金的分紅方式為現(xiàn)金分紅,且其一直持有上述份額基金,期間未做過任何回贖。
該基民認為,根據(jù)《基金合同》第15章“基金的收益與分配”第3條約定,“在符合有關基金分紅條件的前提下,本基金每年收益分配次數(shù)最多為12次,全年分配比例不得低于年度可供分配收益的90%,若基金合同生效不滿3個月可不進行收益分配”?!氨净鹗找娣峙浞绞椒謨煞N:現(xiàn)金分紅與紅利再投資,投資人可選擇現(xiàn)金紅利,或將現(xiàn)金紅利按除權日的基金份額凈值自動轉為基金份額進行再投資;若投資者不選擇,本基金默認的收益分配方式是現(xiàn)金分紅”。《南方穩(wěn)健成長貳號證券投資基金2008年年度報告》顯示,該基金2007年期末可供分配基金份額利潤為每份額0.6959元。根據(jù)《基金合同》約定,南方基金公司至少應當將該利潤的90%即每份額0.6263元部分分配給基金持有人。隨著市場下跌,該基金的收益已經(jīng)大幅縮水,2008年度虧損91億元,當時的凈值曾跌至0.68元附近,2008年的分紅已成泡影。
不過,南方基金就此事向媒體解釋稱,公司并未違約。
他們的理由是:南方穩(wěn)健貳號基金合同規(guī)定了每年收益分配次數(shù)最多為12次,并沒有規(guī)定最低次數(shù);該基金成立于2006年7月25日,于2007年4月9日實施了拆分,每份凈值從2.1253元拆到1元。目前沒有任何規(guī)定說“拆分”不能等同于“分紅”。如果將“拆分”視為“分紅”,則分紅比例遠遠超過“年度可供分配收益的90%”;該基金拆分后雖然在2007年底每份凈值達到了1.4556元,但行情很快逆轉,到2008年4月初又跌到了1.1元左右,分紅會導致凈值低于面值,而基金合同中收益分配原則的第5條規(guī)定:“基金收益分配后基金份額凈值不能低于面值。”
張遠忠對此答復并不滿意,他認為基金公司這是在鉆契約規(guī)定模糊的空子。6月3日,他正式向中國國際經(jīng)濟貿易仲裁委員會遞交仲裁申請,狀告南方基金公司違反合同約定,不分配南穩(wěn)貳號基金2007年紅利。
專家視點
王群航:不必太在意分紅
媒體紛紛指責部分開放式基金不分紅。但是專家卻另有看法。銀河證券研究中心基金研究總監(jiān)王群航就認為,個人投資者不必太在意開放式基金的分紅。
他認為,開放式基金分紅。其實就是把原先基金凈值中可分配收益的一部分以紅利的方式分給投資者。就像有個投資者曾經(jīng)說過的那樣:“把左口袋里的錢拿到右口袋里,把你買進去(申購)的3元錢分2元給你”。如果投資者在申購了某只高凈值基金之后恰好遇上分虹,而且選擇是現(xiàn)金紅利。都會有這種感覺。當然,如果是認購,則會是另外一種感覺,但是本質上并元區(qū)別。
分紅不會影響基金的累積凈值,只有基金的累積凈值才能真正反映基金的管理水平。投資者在選擇基金進行投資時,一定要密切關注基金的業(yè)績——凈值增長率。以及該增長率在同類基金中的各種時同長度的排名,選擇綜合業(yè)績表現(xiàn)好的基金作為自己的投資對象。分紅的多少,不能作為選擇基金的主要依據(jù)。
王群航還認為,有媒體說由于一些開放式基金沒有及時分缸,使很多投資者的盈利在2008年的大跌過程中被“蒸發(fā)”了。這種說法并不準確。因為,一方面,開放式基金具有自由贖回的機制,選時應該是投資者自己的事情;另一方面,很多投資者選擇的是分紅再投資的紅利處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