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曉琳
理財品種:
德銀百利達1掛鉤黃金結構性投資產品(簡稱“百利達”)
產品類型:掛鉤型產品
掛鉤標的:倫敦黃金現貨上午定盤價
預期最高年化收益率(%):4.50
到期所得:該理財計劃的到期所得計算方式為:
(1)如果觸發事件沒有發生,最終表現大于或等于110%,則到期所得;投資本金×104.5%
(2)如果觸發事件沒有發生,最終表現小于110%,則到期所得=投資本金×100.36%
(3)其他情況,則到期所得=投資本金×100%
觸發事件:在任一交易日(不包括初始觀測日,包括最終觀測日),如果掛鉤標的物當天的指數價格水平低于初始觀測日指數價格水平的80%,或高于初始觀測日指數價格水平的130%,則視為觸發事件發生。
最終表現:最終觀測日收市價格水平,初始觀測日收市價格水平
本金保證:100%到期保本。
律師點評:
近期。黃金價格持續上漲,直逼1100美元每盎司,而黃金價格上升通道的漸趨明朗,也進一步帶動了銀行掛鉤黃金產品的熱銷,多家銀行陸續推出了與黃金相關的結構性產品。目前,各銀行推出的掛鉤黃金產品,大致有三種結構:第一種是對稱區間型。銀行預先設定金價的波動區間,在產品的投資期限內,如果金價在事先設定的區間內波動,投資者將獲得預期最高收益;如果波動超出所設定的區間,則只能獲得較低的收益甚至只有零收益。第二種是非對稱區間型。投資者通過看漲黃金或看跌黃金,從而獲取最終收益。第三種是觸發型。只要在產品的運行期內,黃金價格觸碰或超過預先設定的一個價位或者漲幅,投資者就可獲得產品協議書上寫明的最高預期收益率。德意志銀行推出的“百利達”則屬于第一、三種的混合型,即對稱區間兼觸發型的掛鉤黃金產品。與其他掛鉤型產品一樣,掛鉤黃金產品的收益,盡管與掛鉤對象的走勢有一定的相關性,但關鍵還是取決于產品的結構。投資者如果只關心掛鉤對象的中長期走勢而忽略了產品的結構設計,很容易誤人掛鉤黃金產品的結構性陷阱,從而導致最終黃金漲了,投資收益卻基本為零的尷尬局面。
首先,在掛鉤黃金產品的結構設計中,觸發事件發生的概率并不像人們想象的那樣小。譬如該款掛鉤黃金產品,其觸發事件發生的標準為,在任一交易日(不包括初始觀測日,包括最終觀測日),如果掛鉤標的物當天的指數價格水平低于初始觀測日指數價格水平的80%,或高于初始觀測日指數價格水平的130%,則視為觸發事件發生。仔細考察近幾年黃金歷史價格的波動情況,我們不難發現黃金價格下跌20%或上漲30%是很普遍的情形。因此,投資者面臨因觸發事件的發生而導致收益歸零的風險遠遠高于自己的預期和銀行的宣傳。
其次,產品達到預期最高年化收益率的概率也遠小于其達到最低年化收益率的概率。該款掛鉤黃金產品規定,如果觸發事件沒有發生,最終表現大于或等于110%,則到期投資收益率為4.5%;如果觸發事件沒有發生,最終表現小于110%,則到期投資收益率為0.36%(最終表現=最終觀測日收市價格水平/初始觀測日收市價格水平)。因此,投資者的收益實際上只存在最高4.5%和最低0.36%兩種情形,而無論最終表現如何,對投資者而言都是不合算的。真是應了那句俗話:買的永遠不如賣的精。
再者,掛鉤黃金產品的保本優勢與其它黃金投資產品相比也并不十分顯著。在一個黃金價格上漲的周期中,保本的優勢基本不存在,也根本不可能像銀行宣稱的那樣可以有效抵制通貨膨脹的風險。即使在黃金價格下跌的周期中,該類產品的保本優勢也并不彰顯,因為黃金價格的波動沒有股票劇烈,20%的虧損也并不像做股票那么容易發生。同時,像黃金T+D、黃金期貨等產品還具有做空機制,投資者不僅可以規避下跌風險,還有獲利的空間。
總之,購買黃金掛鉤產品并不是說只要金價上漲了,投資者就一定能獲得高收益,關鍵在于產品的結構設計。因此,在購買該類產品時,投資者應看清產品的運行條款,特別是弄清其掛鉤條件,盡量選擇掛鉤條件寬松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