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紹波 劉志軍
[中圖分類號]C913.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2234(2009)05-0163-01
我國目前正面臨著嚴峻的養老形勢。2000年10月,我國老年人口比重超過10%,開始進入老年社會。不僅如此,我國老年人口正以每年3.2%的速度攀升,老齡化來勢兇猛,對我國傳統的家庭養老方式提出了嚴峻挑戰。由于代際結構4:2:1的出現以及人口地域流動性的加強,家庭養老作用日益下降,難以適應日益嚴峻的養老形勢,社會化養老已成為大勢所趨。
老年公寓是養老服務事業的重要載體,是養老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滿足高齡、病殘、生活不能自理等老人養老服務需求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近年來,隨著養老服務社會化的推進,在政府的倡導、組織、支持和必要的幫助下,各種養老機構積極適應人口老齡化發展的形式,日益成為推進社會福利社會化的重要力量。
目前人住老年公寓的老人大多是高齡、帶病、家中無人陪伴或生活不能自理等情況。他們入住老年公寓就標志著他們要離開自己多年的生活環境和已經形成的生活習慣,重新選擇和適應,致使老人產生了極大的心理壓力。如果不能及時的調控和引導,就會引發一系列問題。
一、老年公寓老年人常見心理壓力分析
1焦慮
老人入住老年公寓后,對公寓的環境陌生,對工作人員缺乏了解,這種對情境的不明確,或不能達到對情境的把握時,會引起機體強烈的焦慮。不僅物理環境的不明確和不能把握會引起焦慮,社會環境的不明確和不能把握,也會引起機體的高度緊張和自我防衛狀態。老年人對環境的適應能力相對較差,表現為少言寡語,不愿與他人交流,有需要幫助時,表現的不知所措。此種情況在新人住老人身上體現更加明顯。
2自卑
老年人到一定年齡后,自然的由社會的主宰者變為社會的依賴者,由社會財富的創造者變為社會財富的消費者。雖然入住老年公寓的老年人每個人都有各自的生活經歷和工作經歷,但是,人住老年公寓后即把他們的過去畫上了一個句號。他們過著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的生活,每天看著光陰從自己的身邊流逝,心有余而力不足,無論對家庭還是對社會都是種負擔,這種自卑和無用感,使老人感到茫然,失去生活的信心,甚至悲觀絕望。
3孤獨
老年人所面臨的不僅是白發和皺紋。他們真正的不幸不是身體的衰弱而是心靈的冷漠和孤獨。老年人人住老年公寓后,離開了親朋好友,由于自理能力的降低和活動空間的減小,重新建立新的人際關系,顯得無力和無助。有的甚至認為,人住老年公寓是家庭的拋棄和社會的拋棄,表現為生活單調乏味、心情惆悵不安、孤寂、悲涼、空虛和憂傷,情感淡漠,對外界變化漠不關心。
4生活空間被剝奪感
個人空間為一個人提供自我感、安全感和控制感。個人空間受到侵犯時,會使人感到隱私權的喪失和脅迫感。老人人住老年公寓后,必須離開自己多年的生活空間,由獨自生活改變為集體生活,自己的生活起居甚至自己的隱私都暴露在別人的視野中,工作人員可以隨意進出,老人因感到自己的生活空間被剝奪,而感到無奈和憂慮,甚至有的老人不肯離開自己的房間,處于高度的警覺狀態。
5角色適應不良
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長在人格上變得以自我為中心,認為自己的一生為社會和家庭做出很大的貢獻,希望周圍的人喜歡他、尊重他、順從他。入住老年公寓后,在家庭中的“核心地位”被自然取消,特別是有些男性老年人,一貫制的家長作風不復存在,而成為“被管理”的對象,有些老人感到郁悶或經常發脾氣,情緒波動很大,這對老年人的身心極為不利。
二、引起心理壓力的原因分析
1角色轉變困難
老年人人住老年公寓后雖然雖然是一種正常的角色變遷,但不同職業群體的人,對退休后入住老年公寓的心理感受是大不一樣的。據調查,工人人住老年公寓后的心理感受變化不大,他們退休后擺脫了沉重的體力勞動,在老年公寓中有更充裕的時間消遣娛樂和結交朋友,并且有足夠的退休金和公費醫療,所以內心比較滿足,情緒較為穩定,社會適應良好。但離退休干部的情況就太不相同了,這些老干部在離退休之前,有較高的社會地位和廣泛的社會聯系,其生活的重心是事業。而離退休以后,廣泛的社會聯系驟然減少,這使他們感到很不習慣、很不適應。
2身體狀況衰減帶來了無力感、失落感
許多老年人人住老年公寓時身體狀況尚良好,大都不甘于清閑,渴望為社會多做貢獻,為家庭兒女分憂。但在現實生活中,很多老年人身心健康狀況并不理想,面對身體一天天衰減很多老人產生了無力感和失落感。
3經濟來源的不穩定
據調查,人住老年公寓的大部分老人都是由子女和親屬承擔費用。缺乏獨立的經濟來源或可靠的經濟保障,是老年人心理困擾的重要原因之一。一般來說,經濟收入不穩定的人往往社會地位不高,這類老年人在與人相處的過程中就比較郁悶,容易產生自卑心理。而入住老年公寓部分老人會產生被兒女拋棄的感覺,所以心理壓力就會更大。
三、有效緩解老年公離老人心理壓力的策略
1加強學習,不斷充實自己
大腦的功能需要鍛煉,越是閑置不用,越是衰退明顯。提倡老人多學習,勤記憶,多用腦。積極參加老年公寓組織健康教育活動,了解疾病防治的基本知識,正確認識疾病,提高自我保健的能力,增強生活的信心。老年人要善于從生活中尋找生存的意義和樂趣,保持樂觀精神,培養健康的心理,樹立堅強的信念和正確的生死觀。
2注重人際交往,拓展豐富多彩的生活空間
入住老年公寓的老年人既要注意聯系過去生活中的老朋友,又要結交老年公寓新結識的新朋友,要經常和好友談心,主動地與他人交流思想感情,做到在生活上互相關心體貼,思想上溝通交流;積極參加各項集體活動,在人際交往中取長補短,汲取生活營養,使自己心情舒暢,生活愉快;根據身體條件培養適當的興趣愛好,把生活內容安排得充實些,如練書法,學繪畫,既可舒展心靈,又能學習新知識,使生活更有意義;在健康允許的前提下,充分利用老年公寓的康樂器械進行適當的體育活動,平衡機體新陳代謝,促進身心健康,延緩衰老,豐富老年生活。
3善于擺脫外界干擾,保持樂觀開朗的性格
面對生活中的煩惱,不必心緒不安,更不要郁郁寡歡,而要通過各種合理途徑及時有效地把不良情緒釋放出來。對于外界干擾要善于擺脫,讓自己保持一份好心情。老年人要建立自主、自強、自信的觀念,時刻培養生活情趣,在心理上擺脫老年意識,保持樂觀,以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挖掘自身的快樂,保持永遠年輕的心態。
4合理飲食,加強鍛煉,多做戶外活動
健康的身體是心理健康的前提,老年人平時要多攝取優質高蛋白質,低脂肪的食物,多吃新鮮水果和蔬菜,應根據身體狀況,多參加適宜的戶外運動,呼吸新鮮空氣,活動關節,鍛煉大腦協調能力,促進腦部血液循環,強度以感覺舒適為宜。
5自我調節不能起作用時,應及時到專業的心理醫療機構接受心理治療。
老年公寓在為老人提供周到的身體照料和服務的同時不能忽視老年人所具有的心理壓力,應有針對性地對人住老人給與細心體貼的心靈呵護,尤其是剛人住老人更加需要心理關懷,應幫其迅速完成角色轉變和適應,以積極的心態安享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