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穎
[中圖分類號]F27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2234(2009)05-0170-01
案例教學法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運用社會或身邊發生的事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說明道理,給學生的行為以啟發,激勵學生主動參與,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一種教學方法。
一、案例教學法與傳統教學方式
1傳統教學方式的講課方法一般是通過演繹推理來傳授知識,其邏輯起點是較正式地闡明概念結構和理論,然后用例子和問題來論證,教師授課輔之以閱讀。音像、練習和習題等有效方法傳遞具體事實、原則、系統技術。
在財務管理學教學中,授課的意義受到極大的限制,決定成敗的是到底怎樣思考、怎樣判斷和怎樣行動,在提升思維能力方面,案例教學則彰顯出明顯的優勢。
2案例教學最突出的優點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扮演了更為積極主動的角色。這種方式從歸納的角度而不是從演繹的角度展開某一專題的學習。學習過程中讓學生高度投入事先安排好的一系列精巧設計的案例討論之中,從而達到教學效果。
案例一般描述的是現實的管理經驗或某種假想的情形,財務管理案例表現為多種形式,大多數都用歸納方法進行教學,或是情況診斷,或是決策研究,或是二者結合,主要是使學生了解系統特征與決策結果之間的因果聯系。
二、財務管理案例教學的優缺點
案例教學有以下優點:
1培養有效的思維方式和適應能力。在這個過程中不是看你受到了多少訓練,學到了多少知識,而是你怎樣接受訓練,也就是你思維、行動訓練的方式和過程。
2獨立性學習。案例要求學生對其所面臨的現實給出個人的解釋和可行的解決方案,學生在個人觀點基礎上進行思考、分析、判斷。
3印象深刻。案例教學是基于經驗和現實社會而展開的,因而較易為學生接受,并且一旦學懂之后,將比來自講課和閱讀得到的知識更加牢固。
4增強溝通的能力。案例討論有助于鍛煉口頭表達能力,以及勸說、聆聽等與人打交道的技巧。
5擴展思路。通過案例教學,學生接觸到不同行業、不同廠商的千變萬化的真實情況,這種接觸能增強學生在面試和工作初期的自信心。
6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許多學生發現準備案例比起準備抽象的閱讀材料更加有趣,案例課堂討論也比參加講座更為有趣。寓教于樂,教學效果必然更好。
案例教學并非萬靈藥,也有許多限制:
1相對于有些形式的學習是低效率的。有許多知識通過講授可以更高效率地學習,任何課程教學不能單單采用案例教學就可以完成的。
2當所要學的東西是一種個性化的,不能明確表達的知識的時候,案例教學也可能失效。
3案例教學通常要求老師和學生付出更大的努力,只有雙方的投入才能夠達到學習的效果。沒有投入就不可能學到知識。學生常常會發現自已的想法在與別人討論時發生改變,這種改變正是學習過程的標志。
4案例教學法有時會使一些學生望而生畏,很難思考并參與全班討論,因而更喜歡恢復到傳統的被動的課堂教學方式。
三、財務管理案例教學中學生的角色
1閱讀案例。學生應先粗讀案例,獲得基本信息和對問題的基本概念,了解相關圖表里給出的信息,再進行精讀,徹底了解案例中提供的數據、信息和事實。可能的話,還應進一步閱讀和查找導師推薦的相關資料或根據自己的判斷查找相關的信息來支持自己的分析。
2分析案例。(1)綜合分析:指出關鍵問題,作出判斷并推薦備選方案,同時用定量定性分析來支撐結論。(2)專題分析:不對案例作全面分析,而集中于案例的某一個方面或某一問題,某一備選方案作深入分析。(3)引導性分析:事先預計討論中會遇到什么樣的問題,做好準備,適時提出這些問題,把討論引向深入。(4)結合性分析;用案例之外的統計資料、數據、事實、個人經歷甚至一個小幽默來證明自己觀點。豐富主體分析的內容與方式。
3課堂討論。首先,學生有責任與其他人共享觀點。觀點的交換是案例討論的基本內容;其次,讓自己的觀點經受挑戰,基于不同知識結構、不同認識水平和個人偏好得出的結論,也許會顯得蒼白無力,討論可以使認識更加全面,更加深刻;再有可以鍛煉從業能力,在現實社會環境中,工作能力大致取決于個人三方面能力:分析能力、溝通能力、說服他人的能力,案例討論將使你的能力得到全面鍛煉。
4分析報告。學生在充分討論后,應根據自己的觀點寫出案例分析報告,對以前的分析與討論作一總結,加深理解。分析報告不是討論記錄,也不是自問答式的思想總結。一般在報告中應首先提出自己的觀點或者是備選方案,再圍繞結論展開分析并用大量的數據和事實支持自己的觀點。
四、財務管理案例教學中的教師角色定位
教師的主要角色是創造一個有利于學習的氛圍,負責引導、記錄、組織學生的討論,也可以在課堂上參與討論。例如。重新把討論集中到某些尚未深入討論就被忽略的關鍵問題上,或指出某些更加敏感的事件,或鼓勵大家認識某個學生分析的前提假設,或在大家都不以為然的時候贊同某個人的意見引起討論。但是,教師避免成為討論的中心,教師的評論應該通常是簡短的,不進行判斷,沒有導向性,而且通常是以提問的方式表達出來以便使討論繼續。同時要避免給出肯定的觀點或答案。因為如果老師提出自己的觀點和解決方法,學生往往會不加分析地接受老師的觀點,而放棄自己的想法,而這些想法也許本來也同樣正確甚至在他們的假定和個人觀點基礎上會更加有說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