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亮
當金錢遭遇權力或者金錢遭遇規則時,道德假若缺位,就會出現今天的現實:一些商業奇跡即成于賄賂也毀于賄賂。商業賄賂是商品經濟社會的頑疾,如何逾越,是全球經濟人必須正視和解決的問題。
尤其對于正處于經濟轉型時期的中國,這是一個商業賄賂的高發時期,各種商業“潛規則”大行其道,即便是有人因此身敗名裂、身陷囹圄,行賄受賄者仍然受利益驅使,層出不窮。
國內某民間經濟分析機構公布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跨國企業在華行賄事件一直呈上升趨勢,中國在10年內至少調查了50萬起腐敗事件,其中64%與國際貿易和外商有關。這種集體性“墮落”讓公眾深感震驚。南開大學也曾經做過相關調查,一半以上的被調查公司表示,為開拓市場,曾經有過商業賄賂行為。
近年來,中國開始大張旗鼓地治理商業賄賂,由此曝光了一大批案件。與此同時,各國政府打擊商業賄賂的報道也頻現于媒體。加大商業賄賂的打擊力度已經成為全球共識,各國政府都在為打擊商業賄賂絞盡腦汁、嚴防死守。
本專題解讀了5個國內外近期暴露出來的商業賄賂案例,由此可以看出,商業賄賂的隱蔽性及社會危害性,也預示著打擊商業賄賂仍然任重而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