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農民朋友聊天時,總有許多人抱怨自己想到的賺錢門路別人都已經想到了,在致富的道路上甚是茫然。而河北省灤南縣倴城鎮的三位農民轉換思路、另辟蹊徑的生財之道相信能給一時找不到致富門路的農民朋友一些啟迪。
別人種草莓 他來把蜂養
灤南縣倴城鎮是草莓種植大鎮,每年種植面積都在326公頃以上,草莓銷往北京、天津、秦皇島等城市及全國其他地區,是倴城鎮主導產業之一。在東、西張士坎草莓種植專業村里,幾乎家家都種草莓,但是西張士坎村的王廣江夫婦卻與眾不同,他們靠出租蜜蜂走上了致富路。
在溫室草莓種植的過程中,由于草莓自花授粉效果不理想,經常出現畸形果,必須進行人工輔助授粉。可是人工授粉費時、費力、費工,效果也不好,種植戶大多采用蜜蜂輔助授粉,由于農戶多是一戶一個大棚,如果每戶再養一箱蜜蜂,在生產上非常不方便,只好到百里以外的縣去租賃。這樣租賃蜜蜂,不但路遠,有時不小心造成蜜蜂死亡還得賠償。
王廣江夫婦發現了這一商機,決定自己養蜜蜂出租給種植戶使用。2006年8月,他們買來30箱蜜蜂,在溫室草莓開花時以每箱200元的價格出租給種植戶,非花期又把蜜蜂收回自己管理。夫婦倆為把蜜蜂養好,虛心學習養蜂技術,精心管理,及時為兩個蜂王的蜂群分箱。在他們的精心管理下,蜜蜂數量增長速度很快,2009年他們的蜜蜂已經繁殖到了100多箱。因為他們村和周邊各村都是草莓種植專業村,用蜂的人多,他們從來不會因蜜蜂租不出去
而犯愁。
別人養奶牛 他來把草送
灤南縣倴城鎮皂戶村是一個奶牛養殖專業村,村里幾乎家家養奶牛,奶牛養殖是村民的主要收入來源。但這個村的王維安卻沒有養奶牛,而是靠為養殖戶們送喂奶牛的飼草賺了錢。
村里的奶牛養殖戶太多,奶牛的飼草——玉米秸就常常供不應求。每年春天就有養殖戶飼草接續不上,到夏天這種現象更為普遍。王維安家里人手少,若養殖奶牛則奶牛無人看管。針對這種情況,王維安決定放棄養奶牛,花錢買了一輛三輪車,到附近不養奶牛的村莊去收購玉米秸,運回自己村里再賣給養殖戶,賺取運費。到了秋天玉米收獲季節,王維安便開著三輪車走村串戶收購玉米秸。有時賣玉米秸的人家來不及收割,王維安就幫忙收割打捆,然后自己裝車拉回,運到村里又幫助養殖戶把玉米秸卸下,并堆好碼齊,不用養殖戶自己操心。時間長了,賣玉米秸的人都把貨留給王維安,養殖戶們也都等著王維安為他們送去玉米秸。穩定的貨源、穩定的銷路,難怪王維安的買賣總是那么紅火,收入也總是那么穩定、那么多!
別人跑四輪 他來把地種
灤南縣倴城鎮霍泡村及周邊幾個村是有名的運輸專業村,村民大多靠運輸來增加收入。然而霍泡村的村民呂成年卻沒有像其他村民那樣跑四輪搞運輸,而是買來農業機械為村民們種地。
呂成年是一位思想活躍、頭腦靈活的新時期農民。近幾年,呂成年發現,村民們都跑運輸去了,無暇顧及自家的耕地。為節省時間,他們播種、收割等農活都使用機械來干,又快又好,節省下來的時間可以再跑一趟車。呂成年瞅準這一機會,先后投資30多萬元,購買了噴灌機、拖拉機、旋耕機、小麥玉米播種機、棉花起壟機、鉆孔機等農用機械,為這些運輸戶進行農耕服務。加上呂成年作業質量高,服務態度好,一到農忙時節,呂成年的農活總是排得滿滿的,白天黑夜地干,收益當然也不錯。(河北 馮立城 金慶忠)
點評:人人都想致富,致富的道路千萬條。但很多人在尋找致富的門路時喜歡一窩蜂似的往最熱門的“獨木橋”上擠,其結果不是擠不上,就是被擠下橋,在橋上行走的大多也是步履艱難,道路越走越窄。其實有時轉變一下思路,換個思考方法,也許就豁然開朗,道路一片光明。如河北省灤南縣倴城鎮的三位農民,不是一味地“隨大溜”,別人干什么自己跟著干什么,而是瞅準大家都做某一行時所帶來的新的商機,尋找到新的致富門路。因為在新的商機中他是獨一無二的,沒有競爭,當然是致富的最佳之路。這就告訴我們:思路換一換,致富路更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