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春艷

中國式的創業板經過改良后,以前期更嚴格的審核,來避免實際操作中的后續排雷
孟歡自今年3月底以來一直很忙,看書、聽講座、咨詢一切可以咨詢的人……為的是同一件事:“十年磨一劍”的中國創業板正式開閘了。
今年35歲的孟歡,在兩年前開辦了一家小型的電子信息公司。同時他也是一個擁有11年股齡的老股民。孟歡一向不喜歡保守理財,高拋低吸、短期炒作的快感是他熱衷股市的原因。3月31日,證監會發布《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在創業板上市管理暫行辦法》, 醞釀10年的創業板,首次有了明確的時間表。
創業板一向具有高成長性、高風險、高收益的特點,對于孟歡這樣有風險偏好的投資者來說,無疑是重大利好。
孟歡當然不會錯過這第二個選擇。7月15日是投資者申請創業板交易的第一天。他上午11點左右趕到北京一家大型券商營業部辦理申請手續時,發現來辦理的人并不多。在其他城市,創業板“開戶”首日也出現了營業部不忙股民不急的現象。
截至7月26日,創業板開戶數約為18.8萬,根據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7月17日數據顯示,滬深兩市共有A股賬戶12943.74萬戶。創業板開戶數約占A股賬戶總數的千分之一以上。雖然專家一再提醒“開通創業板交易權限‘宜早不宜遲”,但多數股民依然處于觀望和預熱階段。
與此同時,創業板的籌備工作開展得如火如荼。7月26日是證監會第一天接收創業板申報材料的日子,等待已久的創業板公司和保薦機構熱情高漲,首日就有38家保薦機構申報了108家擬在創業板上市的公司資料,遠遠超過了證監會之前摸底的50家的數量。“忙著補材料,一晚上沒休息,雖然很困,仍很激動,終于等到這一天了。” 一家券商的保薦人對記者說。
“投資者此時的觀望恰恰預示著創業板未來的紅火,中國的證券市場向來如此,股民一擁而上反倒‘壞事,最初市場的冷淡是好征兆。”孟歡對《中國新聞周刊》表示,憑借多年的炒股經驗,他已經準備在創業板上放手一搏,更希望自己的公司在幾年的運作之后也能沖擊創業板。
十年之劍,出鞘佳機
像孟歡這樣期待10年的投資者,也許不知道創業板為何在此時推出?
創業板市場,又稱“二板市場”,是指交易場所主板市場以外的另一個證券市場,主要目的是為了新興產業尤其是高科技公司提供集資途徑。其上市公司具有較高的成長性,但往往成立時間較短、規模較小,業績也不突出。
中國與創業板已有十年淵源。
中央財經大學金融與證券研究所副所長郭田勇教授向《中國新聞周刊》介紹,早在1999年前后,從美國開始對網絡股的推崇迅速蔓延成為一場席卷全球的浪潮,中國也不例外。除了新浪、搜狐也紛紛趕往美國上市外,1999年1月,深圳證券交易所還向中國證監會呈交了《深圳證券交易所關于進行成長板市場的方案研究的立項報告》。深圳證券交易所曾一度停發新股,籌建創業版。但僅僅到了2000年,美國互聯網泡沫破裂,中國推出創業板的動議也一度陷入了沉寂。
創業板的難產,主要是政府在風險和收益之間的反復權衡和拿捏不定。2004年深圳證券交易所推出“中小企業板”,其實就是此前醞釀良久的中國創業板的改良,但上市的公司,多是已經相當成熟的企業。
“自2007年以來建立多層次的資本市場一直呼聲不斷,創業板話題的冷熱也與市場漲跌成正比。”郭田勇說。2007年中國股市的大幅上漲行情和大量資金的涌入,令資本市場“求”大于“供”的矛盾愈加突出,創業板話題再度變熱。但2008年股市急速下跌,關于創業板的動議,又再度被人們淡忘。
不過到了2008年第四季度,沿海大量中小企業的倒閉,中小企業很難從銀行這個“一家獨大” 的融資渠道解決資金饑渴的矛盾愈加突出,創業板的推出再次如箭在弦。
國元證券首席分析師劉堪在接受《中國新聞周刊》采訪時表示,自2008年以來,中國宏觀經濟有企穩跡象,股市也異常紅火,此時正是推出創業板的最佳時機。中國政府已經有4萬億刺激經濟計劃和天量銀行貸款,業內人士一直擔心無法帶動社會資金投入,而創業板,恰好啟動證券市場這一平臺,來募集大量的社會資金。
《中國新聞周刊》采訪的專家共識是,此時推出創業板,有“一石多鳥”的作用。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教授對《中國新聞周刊》表示,目前A股市場已經嚴重泡沫化趨勢,創業板可以給過熱的股市降溫,除了能為科技型中小企業提供重要融資便利外,還可以借助創業板將泛濫的流動性部分地導入實體經濟。
更深遠的意義則是,創業板的推出有望激發“全民創業”的熱情。通過創業板的財富示范效應,可以鼓勵風險投資市場的大發展,激活全民創業的意識和熱情,有利于推動中小企業群的滋生與壯大,從而做大第三產業,從而有利于向國家提出的“調結構”目標邁進。
《中國新聞周刊》記者從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管理委員了解到,目前,中國著名的創業家積聚地中關村的上百家園區企業已經做好了報送發行申請的上市準備,園區符合條件的企業有近1000家。截至2009年4月30日,已有43家報價公司取得了最新頒發的高新技術企業證書。中關村管理委員會也正在協調政府相關部門,搭建企業赴創業板上市綠色審批通道,協調解決企業在改制上市過程中的政府審批相關事項。
不過也投資主板的孟歡,對于創業板的擔憂卻始終存在。在7月初舉辦的 “2009中國創業板高峰論壇”上,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長夏斌也對和訊網民表示:創業板如果里面更有賺錢的想象空間,主板自然會流入創業板。
對此,董登新認為分流作用微乎其微。他算了一筆賬:如果創業板首次推出100只新股上市,其總融資量僅相當于“中石油”的1/6,或者換個說法,即便創業板一次性推出五六百只新股上市,其融資總量也只相當于一只“中石油”。
創業板會否“魚龍混雜”?
孟歡最近研讀了不下十本關于創業板的書籍,令他心馳神往的原因是,創業板是一個創造神奇的地方,美國的微軟、谷歌等都誕生于美國的納斯達克創業板。如果在未來中國的創業板也能押到這樣的“寶”,那可是幸運之至。
不過,目前孟歡最擔心的是,創業板的上市公司會否“魚龍混雜”,令他今后的投資平添更多風險。
一直對創業板的推出持審慎態度的中國人民大學金融與證券研究所所長吳曉求對《中國新聞周刊》表示,證監會關于創業板上市公司“三高五新”的規定,以及與國際接軌的保薦人制度,應該能限制不合規企業的進入。
證監會4月17日宣布,擬在主板之外設立獨立的創業板發審委,同時引入相當大比例的行業專家,建立審核專業咨詢機制。創業板的設立,意在促進自主創新企業及其他成長型創業企業的發展,選擇一批符合條件的“三高五新”(高技術、高成長、高增值、新經濟、新農業、新能源、新材料、新型服務業)企業作為重點上市后備企業。
自2008年6月王益案件以來,中國資本市場的監管風暴愈刮愈烈。2008年4月,涌金集團前董事長魏東跳樓自殺;2008年6月,時任國開行副行長的王益因涉嫌重大違規被“雙規”;今年5月13日,國金證券董事長雷波接受中紀委調查;今年5月13日,證監會上市公司原監管部副主任、股改辦副主任肖時慶被正式逮捕。
上述離任的證監會高官頻頻出事,不免讓證券行業內人心惶惶。業內人士人表示,在證券界人士擔心監管風暴何時停歇的背景下,創業板的推出,應該很少出現明顯的不合規狀況。
謎底將在10月底揭曉。7月26日,已經有38家保薦機構申報了108家擬在創業板上市的公司資料。據《中國新聞周刊》了解,證監會審核一家企業需時約為3個月,因此可以據此推斷,未來創業板的正式推出時間不會早于今年10月26日。
“除了擔心‘魚龍混雜外,創業板上市公司‘以大沖小的局面也很難避免。”郭田勇對《中國新聞周刊》表示。中央財經大學前段時間,在深圳調研時就曾發現,有一家高科技公司本來已經早幾年準備好了主板上市的文件,一直在排隊等待新股發行,一聽說創業板要開閘了,立刻準備材料申報了創業板。而這家公司已經經營近10年,且規模不小。
目前雖然A股的新股發行工作已經重啟,但由于近來新上市公司數量太少,僅有十幾家左右,其余上千家企業仍在排隊等候。創業板雖然整體盤子不大,但如果概念炒作得好的話,也可能出現50倍甚至70倍、80倍的發行價,募集的資金也相當可觀。
另外,記者采訪的專家多認為,在2009年創業板提出設立之前,各家證券公司手中已經集聚了一批申請上市企業的資料。創業板一開閘,這些變身為創業板保薦人的證券公司勢必要推自己手中已有的公司,不排除 “丑女扮靚女”的事情出現,就如此前中國新股上市曾出現的過度包裝現象。
“應對創業板上市公司規定上限而非下限,另外所經營的企業是否有科技含量應該有相應認證。”郭田勇甚至擔心,中國的創業板在證券發行政審批等原有的制度框架下,會出現“跑偏”可能。
中國式創業板的成功路
中國的創業板能否成功,還在于其能否向國際上的其他市場借鑒經驗。
目前全世界的創業板,只有美國納斯達克創業板、倫敦中小板、韓國創業板三家比較成功。其余日本、德國等發達國家的創業板,其經營狀況均比較慘淡。迄今為止,已經有18家創業板關門。
而即使是世界上最成功的美國納斯達克創業板,其40余年的成長史,也是一部充滿無數投資者血淚的發展史。從1992年開始,納斯達克指數從500多點,一直上漲到2000年的5000點以上,翻了10倍。2000年網絡泡沫破滅,納斯達克指數一路下跌到2002年10月跌到1100點位置,跌幅高達-78%,眾多上市公司大量死去,造成當時的納斯達克災難。
中國的創業板如何避免重蹈覆轍?
“仔細比較主板和創業板的規制,在退市制度等方面并無明顯突破,還需在今后的操作中查缺補漏。” 國元證券首席分析師劉堪表示,美國納斯達克創業板同時有上千家上市,同時又有上千家退市,這對于那些資本過剩、百姓富裕的發達國家適用,中國式的創業板經過改良后,需要前期更嚴格審核,避免實際操作中再不斷“排雷”。
同時,擁有健全高效的退市機制,是保持創業板“清潔”“健康”的基本前提。只進不出的創業板,一定會垃圾遍地、污水橫流。
對此中國人民大學金融與證券研究所所長吳曉求對《中國新聞周刊》建言,創業板需要好的風險控制機制。比如要實行一個迅速的退市機制,只要存在違規行為,馬上退市,退市后將不再允許上市;要在創業板市場建立起一個股東減持的約束機制,對創業板大股東減持的行為,要事先預告,要大幅拉長創業板大股東減持的期限;要嚴查借殼上市,避免創業板成為莊家爆炒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