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之國
有一段經歷在記憶中永不磨滅。
為了紀念建軍80周年,中央電視臺軍事頻道策劃了一系列節目,其中包括表現維和官兵在國外執行任務情況的紀實報道,因為這是軍史上無法抹去的一段濃墨重彩的印跡,因為中國軍人對維護世界和平的貢獻有目共睹。中央電視臺與上海“紀實頻道”一起來見證這段歷史,部分場景由我部來完成。
上午通知我們做好準備,迎接劇組進點,下午,在訓練場就看到幾輛上海“紀實頻道”劇組車開進了營區。一場看不見硝煙的戰斗就此拉開帷幕,也留下了很多難忘的點點滴滴。
難忘選點時的艱辛。選拍攝地點是一項重要的技術活。我和導演開著車在漫山遍野地尋找合適的場景。“勇士”吉普車呼哧呼哧地喘著粗氣在高低起伏的大山深處小道上爬坡,天氣熱得讓我們幾個“純爺們”光著背在車里也汗流不止。但想想維和官兵在國外熱帶地區這樣的情況下還要架橋鋪路,我們沒有理由不圓滿完成這項任務,因為這根本算不了什么。為了逼真地還原當年在異國他鄉的生活狀況,后來我們在初選的幾個地點再次進行了精選,達到真實的惡劣場景再現。一句話,哪里是“鳥不拉屎”、“兔不扎窩”的地方,那里就是他們工作環境的寫照。
難忘深夜河上的架橋。“當時由于該國各派別之間出于勢力范圍考慮,不顧人民利益,對架橋有的持反對意見。聯合國要求必須如期架通。那次是在深夜磅礴的大雨中架的貝雷橋(即鋼橋)。”導演介紹劇情。此時夜已深,山里溫差大,風更大。在架設好發電機,啟動了洗消車之后,連長在雨幕中進行了激情澎湃的動員:“同志們,我們遠離祖國,遠離家鄉,為了X國人民的幸福,為了早日通車,為了祖國的榮譽,為了頭頂的藍盔,我們應該怎么做……”隨后大家奮不顧身地投入到這場架橋“戰斗”中去,頓時身邊的子彈飛舞,炸彈開花,濺起了十幾米高的水柱,人人身上沒有一點干的地方,風吹在身上凍得直打戰,還要克服夜間視線不佳等因素,但沒有一個人抱怨……返回營區還有5公里的山路,大家走在月光皎潔的路上,發現今晚的月亮原來這么圓這么亮。
難忘永遠離去的戰友。在歷次參加維和行動中,我維和官兵有的在執行任務中不幸身亡,有的是在任務區染病去世,有的是在空襲中遇難。杜照宇是我國在聯合國維和行動中犧牲的第8位軍人,永遠地睡在了烽火交加的黎巴嫩土地上。當時我有幸飾演了杜照宇烈士。閱讀他的事跡材料后,這些篇章情節無時無刻不在感染著我,激勵著我。為了表現好他對哨位的艱辛堅守,對戰友們的親切關心,對妻兒的思念牽掛……我認真地去體會、揣摩,竭力地想演好他。這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其中一個場景是再現了在休息間隙給妻兒寫信,導演讓我自由發揮,我想到了遠在家鄉的“小不點”出生至今只見過一面,對妻兒的愧疚,眼眶不知不覺濕潤了。誰說軍人無情無義鐵心腸,誰說軍人無牽無掛不惦記,那是因為他們不了解軍人,不理解軍人!雖然這些戰友已經離我們而去,但是他們留給我們的精神財富卻永遠定格在世間,深深扎入我們的心田。
在這次拍攝過程中,還有很多難忘的情節:難忘導演的執著與精細,難忘“丑陋”的匪徒的扮演者武廣云、難忘收到情書喜極而泣的維和戰士的扮演者舒丹,難忘火線受傷堅持忘我工作的工程師的扮演者邢玉甫……
“你們讓我這個老兵再次感受到了維和軍人的無私奉獻,無限執著,無限忠誠,用你們的辛勤勞動再現了他們當年的艱苦執著。謝謝你們。”在封機時中央電視臺軍事頻道唐記者對我們深深地鞠了一個躬。
人的一生之中會有許多第一次,當然不是每一件事都記入腦海,不被淡忘。可是我敢保證在劇組里的那些短暫時日我能牢記終生。
(作者單位:73016部隊71分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