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宇明
摘要:隨著我國電力工業的迅速發展以及全面走向市場,尤其是兩網改造以來,電力調度自動化系統的運行水平、實用化程度以及總體技術性能也都隨之迅速發展和提升,開發平臺不斷完善提高,更新換代周期不斷縮短,新的功能不斷加入,應用普及程度也在迅速提高。
關鍵詞:電力調度;自動化
然而,隨著新技術、新設備、新系統的不斷涌現,部分設計和應用部門在系統選型及評價中感到眼花繚亂、無所適從,五花八門的系統產品。如何選擇運行穩定、技術成熟而又代表電力自動化系統的發展方向、在未來數年內都不會落后和淘汰的系統產品,確實是廣大設計和應用部門必須正視的一個重要課題。本文根據多年來從事電力調度自動化主站系統進行設計開發、運行維護、引進消化、工程實施等方面的經驗,深感急需建立一套實用、客觀、可操作性強的測試評價體系,并試圖對進行系統總體測試評價的標準與方法作一初步探討,以期促進有關標準的早日出臺,為電力調度自動化主站系統的測試評價提供一個較為客觀的依據,從而簡化調度自動化主站系統的測試評價程序,減少隨意性和主觀性,為各方面的工作提供便利條件。
實際上,隨著我國近年來電網建設的超大規模投入和超常規發展,以及電力調度自動化系統的技術創新水平、設計開發水平、維護管理水平、應用水平的迅速提高,已經為建立科學的系統測試評價體系創造了良好的基礎和環境條件。
1 在對電力調度自動化系統進行評價時存在的認識誤區
當前,部分設計和應用部門在進行電力調度自動化系統選型和評價時,限于專業面的局限性,在認識上還存在一些誤區,往往出現一些強調局部而忽視整體的傾向,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1 重硬件輕軟件
電子計算機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以每一到一年半就推出一代的摩爾定律速度向前發展,這為調度自動化系統提供了強有力的實現手段,但也為設計和應用人員出了一個難題。不選用最新型號的計算機,怕時間不久即顯得落后;選用最新型號的計算機,則又怕在以后的發展中遭到淘汰,或因技術尚不夠成熟而給系統的運行帶來不穩定因素。這確實是一個要特別慎重考慮的問題,但有人或過于保守而寧愿選擇已明顯過時的機型使系統在投運不久計算機即需換代,或過于激進而選擇尚無實時運行數據的剛面世機型而使系統一直不能穩定運行,都為系統的長期安全運行帶來了較大的不利影響,這些偏差都應避免。
1.2 重局部輕整體
有的設計和應用人員或因原來從其它專業轉來,或因原來從事系統中某一部分的維護或開發工作僅對其中一部分了解較多,故在評價分析系統性能時往往對某一部分重視較多而易流于片面,從而不能對整個系統作出較準確的把握。
1.3 重應用輕支持
有一部分設計和應用人員因對電力系統接觸較多,而且由于電力系統的有關技術和理論變化不大,對應用需求很熟悉,但對飛速發展、日新月異的調度自動化底層支持,如操作系統、數據庫系統、網絡通信、接口、相應國際標準和國家標準等了解不夠,造成在進行系統評價時對支持部分的輕視或偏差。
1.4 重人機輕內核
由于整個系統均通過人機界面與使用人員打交道,所以人們對人機部分最為熟悉,也最為重視。但客觀事實是,系統核心部分更為重要。人機部分可根據實際應用需求進行修改或補充,而核心部分卻難以隨時改動,所以應對內核部分更為重視。
除此以外,還有重外觀輕質量、重產品輕服務、重名氣輕實質等問題,也應在實際工作中加以避免。
2 建立電力調度自動化主站系統總體測試評價體系的原則及作用
建立電力調度自動化主站系統的總體測試評價體系,應立足于客觀、實用、易操作的原則,因而應建立起標準配置環境下的各分項詳細技術指標。在此基礎上,再根據各具體系統的配置與要求,測試出與標準系統的差異。
對系統的評價,應主要把握住以下幾個方面:即是否采用了先進成熟主流的技術和平臺、是否遵循國際標準國家標準行業標準、是否具備良好的開放性安全性靈活性穩定性可靠性以及可管理性可擴充性。
根據我國運行單位的實際情況、結合我國自行設計開發實施電力調度自動化主站系統的經驗,盡快制訂出適合我國國情、實用性和可操作性較強的測試評價體系,能起到以下作用:縮短電力調度自動化應用系統的開發周期,節約應用系統的開發成本,降低應用系統開發的失敗率,提高應用系統的開發質量,簡化應用系統的集成,保護已有的投資,減少系統初期建設成本,減少系統的維護升級擴展費用,保證技術進步的連續性,提高應用水平,增強應用系統的生命力。
3 對電力調度自動化系統進行測試評價時非技術方面需考慮的主要內容
系統提供者的經營管理體系、質量保證體系、對應用對象及現場的熟悉與把握程度、對本行業的現狀及發展趨勢的熟悉與把握程度程度,以及能提供的培訓、文檔資料、項目管理、售后服務等均對系統的長期穩定運行有較大的影響,也應給予足夠的重視。
一個企業是否充滿活力,是否具有光明的發展前景,與其整個經營管理體系息息相關。科學、高效、合理的企業管理和運作體系,是一個能否得到迅速發展的標志。
一個系統一項產品能否穩定可靠地運行,除了要技術先進外,還需要把好生產及集成過程中的每一道工藝和步驟,實行全面的質量管理。這也是無庸置疑的。
4 建立調度自動化主站系統測試評價體系的主要難點
目前,建立調度自動化主站系統測試評價體系還存在一些難點,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4.1 標準系統配置的設立
實際應用的系統配置是個不相同的,沒可能用唯一的一個系統配置來評價所有的系統。所以,目前比較可行的方法是建立一套標準的系統配置模型,據此測出相應的技術參數。但以不同的思路建立的模型在參數上的分散性較大,需綜合考慮。
4.2 計算機參考參數的確定
由于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其硬件配置參數與軟件設計開發平臺都在迅速變化,一個時期制訂的標準過不了太長時間就可能需要調整。若長期不調整,則與實際的技術水平相差過大,失去了指導意義;但調整過于頻繁,一則工作量很大,二則具體應用人員不易適應,容易失去工作興趣。所以,如何根據新技術新產品的發展合理確定調整周期,仍是一個有待探討的問題。
4.3 標準系統與實際應用系統之間的差異
實際應用的系統總是與標準系統配置之間存在差異,所以,只能按相近的配置對實際應用系統進行測試,然后對照配置的差異評價實測數據的差異,這就會產生一定的誤差。如何將此誤差限制在一定的范圍內,仍需進一步試驗。
4.4 主觀性評價的差異
由于測試評價體系中有一部分項目尤其是人機界面部分屬于通過主觀判斷來確定的,不同人員的結論不可避免地產生一些人為偏差。如何盡量減少主觀性對總體測試評價的影響,也需進一步討論。
結語
本文針對電力調度自動化系統的評價標準和方法進行了初步探討,實際上許多方法可以類推或直接應用于變電站綜合自動化系統、發電廠監控系統、電能量計費系統等。筆者相信,如果能夠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科學的可操作性強的電力自動化系統評價和測試體系,會對電力自動化系統的設計開發、設備選型、調試維護等帶來極大的益處。
實際上,建立一個科學、全面、實用、可操作性強的電力調度自動化主站測試評價體系,是一項復雜、艱巨、龐大的系統工程,需要多個部門共同努力,決不是本文區區數千字所能包含的了的。以上所述,限于水平難免有不當之處,懇望同行批評指正。本文的目的,在于提出建立這樣的一個測試評價體系是可行的,也是非常必要的,存在的問題也是可以逐步解決的。期望能夠通過運行、設計、科研、開發、管理等部門的共同努力,促使該體系盡快問世。